咨询笔记20190911 - 草稿

1. 害怕自己做错事,担心别人对自己有意见,似乎是大多数人的心结,多数人小时候都会因为做了大人不满意的事而受责怪或打骂,父母会告诉我们,他们生气都是我们造成的,自责和羞愧成了很多人情绪的底色,伴随他们一生。

2. 为了摆脱羞愧感,很多人竭尽全力去满足他人的需要,却发现羞愧感像一大块口香糖,怎么也拉不掉,反而会弄的到处都是,越想摆脱纠缠却越深。而无休止地压抑自己的需要去满足他人,却让自己痛苦不堪。

3. 《礼记·中庸》中有一句话:知耻近乎勇,似乎羞耻感是一种改变的动力。于是在中国的教育方式里常常会发现,成年人用各种贬低孩子的语言让他们感觉羞愧,试图来激励孩子。而这样长大的孩子也许需要花一辈子去和这样的羞耻感对抗。争名夺利、出人头地,也许都是为了摆脱童年烙下的羞耻感。

4. 基于羞耻,很多人无法接纳真实的自己,于是在头脑中建构出一个虚假完美的自己,试图努力让自己变成那样的一个人。但当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达不成的时候,陷入新一轮的自责、焦虑和愧疚。大量的生命能量就在这一轮又一轮的努力中被无端消耗掉了。

5. 如果学着去接纳真实的自己,那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发现自己的长处和天赋,以及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将注意力放在如何扬长避短、让自己的价值最大化,而不是致力于让所有的人都对你满意。

你可能感兴趣的:(咨询笔记20190911 - 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