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叛逆学生

  孔子有一名学生,因为大白天睡懒觉,气的孔子骂出千古名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这个学生就宰予,字子我,又叫宰我。春秋时期鲁国人。这真是一个有趣的名字,多加几个字,就成了,宰了我吧。这样不走寻常路的名字,是否也预示着,他有一个有趣的灵魂呢?

  宰予能言善辩,口齿伶俐。是言语科的高材生,排在子贡的前面。是孔门十哲之一。孔子虽然不喜欢他,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他出色的口才。孔子周游列国时,就有宰予陪同,并且受孔子派遣出使齐、楚。上学那会儿,能跟在老师身边做事的,一定是优等生中的优等生。可见宰予的非凡才华。即便如此,孔子对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宰予,依然不怎么喜欢。因为孔子认为,君子应该讷于言而敏于行。何况这个学生不仅不敏于行,还白天睡觉。孔子就说了,看人不能只看表面的,要看本质的。“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以言取人,失之宰予。”可见孔子真对他失望了。

  宰予叛逆非主流的性格,孔子孔子一想到,真的是脑仁都疼啊。瞧瞧,这位熊学生,向老师提问,是多么“刁钻”,别的学生向孔子问“仁”,要么问:“什么是仁”,要么问“怎么能做到仁。”宰予却问:一个仁者,掉到井里,你是去救呢,还是不救。如果回答不救,那就是没有做到仁,如果回答救。自己跳下井,不傻呀。孔子就生气了,说,为什么非要到井里去救呢,我不能在井边扔根绳子吗?你为君子都是傻子吗?“君子可欺,不可愚。”这可严重了,孔子以为宰予在捉弄老师呢。

    不仅如此,宰予还会质疑老师的学说。他觉得父母死后,守丧三年时间太长了。而且理由很充分。“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谁说不是啊,三年都披麻戴孝,不行礼乐,技艺,学问一定会生疏。孔子对他无语了,头上直冒出了几个大大的问号,宰予怎么会有这种想法,每个人从出生,都要三年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用三年时间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难道不应该吗。唉!难道他宰予是没有父母吗?真是越想越生气。对宰予说“汝安之,且为之”。意思是,你要是心安,就那么做吧。宰予只能悻悻走开了。孔子直摇头,说:宰予不仁啊。在孔子心里,这位学生思想品德不及格哦。

  宰予快人快语,有话直说,俗话说的直肠子性格,有时也让孔子下不了台。有一次,鲁哀公,问他祭祀该用什么木头。宰予就说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是要让人民战栗。一语道出伟大周礼下的周朝的阴暗面。这让以维护周礼为己任的孔子,情何以堪,让周公的后人鲁哀公,情何以堪。孔子就说:“成事不说,既往不咎。”意思是过去的事还提她做什么,过去的错误也别揪着不放。

  虽然宰予有给人一种智商高,情商低感觉。在当年经常得罪人,不被老师喜欢,不被同学喜欢。但是后人对他的评价却很高,被追封为,齐公,临淄公,先贤宰予,这些称号。

    而就是这样一个学生,在今天看来,他却闪耀着,思维活跃,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的优点。作为一个学生如果没有深入的思考,是不可能去提问,去质疑。我们现代的孩子缺少的就是宰予这样深度思考的能力。创造,创新都源于思。而早在三千年前,先贤宰予就为我们,树立了学而思的榜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孔子的叛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