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饰战略的懒惰

一知名会计专业的大学生,她看到自己平时都很努力地上课,平时的成绩也不错;而她的同学平时不认真,虽然这些人学习上少了认真,但却在生活上过的多姿多彩。因此她产生和自我怀疑:为什么自己辛辛苦苦泡在自修室,却不能得到更好的结果?

天天泡图书馆、自习室可以暂定为“战术上的勤奋”;泡了四年以后的结果却依旧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机,那就是战略上的懒惰。

如果你问她:你努力学习是为了什么?

她会回答:是为了考个好成绩。

你接着问:那么好的成绩是为了什么呢?

她: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

由此,如果好好学习的最终目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到一个好工作,那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向着“找好的工作”而努力呢?

如果在大一的时候,就定下阶段目标“找到好工作”,那么,显然努力的路径就不单单是是学习这么简单,还应在配合参加学生活动、参加社会实践、寻找学习机会、学习如何制作修饰简历、补充课堂上学不到的工作技能……

如果你真的进入了一个很差的学校,难道你要花四年的时间去认识到这一点吗?显然不需要。如果你早就认识到了这个现实,为什么不能做点什么来改变学习路径呢?

也许你会说:可是我没有好的导师、好教授、好课程、好同学啊!

你要知道我们正处于互联网世界,有高质量的在线课程、优秀的学习机构。如果你愿意,就可以花钱在网上学习很多技能,遨游在线上线下知识的海洋中……

类似的例子每天都都在我们身边发生着,这些例子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1)如果不在开始努力之前就设定一个目标,你的努力就很容易陷入“我这么努力有什么用”的自怨自艾中。

(2)如果你的努力不和结果挂钩,那么你就只能沉浸在“我已经很努力了”的幻想中,并错把受苦的体验当成努力的过程。

(3)比不努力更可拍的,是你自以为“我已经很努力了”,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导致你反过来质疑“应不应该努力”这件事,甚至把问题引向了拷问社会的公平性问题,这对你的人生其实没有任何意义。

努力的幻想对已经进入社会的人而言,远比还处于校园中的学生们要大得多。因为成年人要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去应付更加复杂和熙攘的世界,而努力的幻想,会长时间的小么我们的时间、精力,以换取少得可怜的结果。

所以,在努力之前,每个人都应该先问问自己:

“我努力的目标是什么?我现在所付出的努力和我的目标有因果关系吗?为了达成这个目标,真的需要我埋头学习八小时吗?这八小时里我真的全力以赴了吗?”

人生不应该是充满痛苦疲劳的拉锯战,而应该是有的放矢的走走停停。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饰战略的懒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