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送秋声到客衣

题败荷

【元】王翰

曾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

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

这里的诗人王翰,不是唐人,而是元末明初人。诗由眼前败荷触动旧情,是一首小小的思乡曲。

诗题目《题败荷》,可见眼前景是一片败荷,“芳菲今日凋零尽”是也。首句却未提眼前景,而是从眼前景触发的回忆写起。

曾经在风和日暖的天气,游赏西湖,十里荷花,清香宜人,把酒临风,阳光灿烂,其中的美好惬意,让诗人难以忘怀。

以至今日飘零在外,看到一塘败荷,刹那就想起了旧日的美好。

第三句照应到诗题,推出眼前实景,芳菲凋零尽,可见秋已深。

第四句才点明时间和己身飘零在外的现实。不说秋风摧折了芳菲,反说芳菲以自己的凋零送来了秋声,败荷何其无情矣。因其无情,才能忍心把不堪人听的秋声送过来,送到离乡远游的羁客的耳边。离乡人闻此秋声会如何?败荷不去理会,读者却会思量不已,不尽之意见于诗外。

一样的败荷,心态不同,感受亦不同。李商隐还喜欢“留得残荷听雨声”呢。

去年在西湖断桥附近,第一回见到冬日之荷,觉得败荷亦美。当时还想,怎么之前从未想过败荷的归宿是以这样一种干枯姿态挺立水中央呢?想想对荷一直有认知误区,印象里只有“小荷才露尖尖角”和“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荷花,枯败的荷去了哪里?没想过,似乎它们从未存在过,猛然见到败荷,居然不在水面下,而如平常一般亭亭于水中,真是惊讶了一下呢。败荷虽然颜色枯黄,身姿纤瘦,在倒映蓝天的清波中,自有美态风韵。当时特意给败荷拍了照,留存起来。

败荷,究竟能给不同的人多少不一样的感受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却送秋声到客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