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B端客户交流的过程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产品的不同风格阶段,客户都会提出很多需求,而对于客户的需求产品经理需要有判断以及解决的能力;
本文主要讨论做需求时的棘手问题,在职责上与项目经理有些交集;讨论的主题包括:需求变更、交付不一致、需求收集、需求池管理、高管需求应对等,每个主题先分析原因,再给出解决思路。
注:文中“客户”通常代指甲方或公司内部统一接收业务方需求的接口人。
客户需求经常变更是个头痛的问题,意味着我们没能解决客户的问题,同时浪费了时间,也会让团队产生挫败感而影响士气。
客户频繁变更可能的原因有4个:需求与产品间有鸿沟、客户非原始需求提出人、客户本身没想清楚,客户业务频繁变化。
我们分3种场景来解决变更,分别是开发前、开发中和开发后。
1)开发前
开发前是需求分析阶段,这里做好了可以解决80%的需求变更,解决方法是“多确认、多验证”。
2)开发中
开发中是已经进入开发过程中,客户突然要求改方案,这种要么确实是突然业务变化了(如高管有新的指示),要么就是客户描述需求时漏掉了关键信息。
在这情况下更多是评估变更影响,改动量大小是否影响本次交付,是否将未完成的先简化交付,抑或需求延迟至下期交付等。
采用敏捷方法中“双周迭代”可以弱化开发过程中变更产生的影响,小步快跑、迭代试错。
3)开发后
开发后是开发上线后,每隔段时间客户就要优化功能。
如果这种需求变更是无法避免的,解决方法是总结历史所有变更,尝试对功能进行抽象,看是否可以将功能设计成可配置的,抑或是否需要借用中台的思想封装出一个新产品;比如,我们在做各类流程时,发现列表页、详情页、甚至流程本身经常变化,消耗了大量开发团队的时间,后来,我们做了“流程中台”,此类变更迎刃而解。
明明跟客户确认清楚需求了,开发交付后客户翻脸不认账,这种场景同样既没帮到客户,又浪费团队的时间。
客户不认账的原因可能有2个:需求分析阶段不负责任、参与度低,客户承受了不便明说的压力。
解决这个问题分2种情况:
1)客户不负责
这种首先把上文谈的“开发前确认”工作做好;其次,养成邮件确认的习惯,把确认过程留痕,留下物证;再次,大型需求召开多人评审会议,并在会议结束后将会议纪要抄送所有人,留下人证。
2)客户承受了不能明说的压力
比如高管插手、本身无决策权等,这种情况首先要了解客户的组织关系和他的处境,跟他以及其他人建立一定的私人关系,通过非正式沟通渠道尽可能多的了解情况,理解客户面对的压力,帮他一起应对,适当加班修正,终有回报。
另外,尝试把关键决策人拉进需求确认过程,比如将需求确认邮件抄送给关键领导知会等。
客户没想法并不意味着给了B端产品经理自由发挥的空间,如果你体会过出数十个版本,结果客户都不认可的痛苦就能理解这种场景了。
客户没想法的原因可能有2个:真的没想法、不敢说想法。真的没想法背后可能是懒得想,也可能是不懂业务;不敢说想法背后可能是不愿承担决策的责任。解决这个问题有4个技巧:
1)对接Key Person
找到能明确需求的关键决策人,比如客户的上级领导、关键业务需求方等;这种方法最直接有效,但有时客户并不喜欢这种方法,需要产品经理、项目经理视场景拿捏尺度。
2)全面材料收集
收集跟需求相关的所有材料,包括Word文档、汇报PPT、内部邮件等,尝试通过内部材料分析可能的需求。
3)借鉴友商及互联网思路
分析友商或互联网相关产品功能模块,根据需求相似度确认思路。
4)低成本、频繁确认
如果对接人确实无法明确需求,此时应该以最低成本频繁确认,比如口头确认、Xmind梳理核心方向等。
客户直接给解决方案看似为产品经理省事了,但如果客户本身缺乏对业务的理解深度或不懂产品设计,会出现上线后变更率高、功能复杂等问题,对用户、客户和开发团队都不利。
客户强给方案的原因可能有2个:客户本身控制欲强、解决方案源于更高层。
解决这个问题有4个技巧:
1)倾听
多问问题多倾听,搞清楚客户解决方案背后的思考。
2)用数据和用户说话
把平台的数据和用户意见领袖的反馈呈现给客户,尝试说服客户转变。
3)用竞品说话
拿有相似需求竞品的功能设计,尝试引导客户向我们期望的方向转变。
4)适当妥协
按客户的想法做,但争取少做、分阶段做,根据数据和用户反馈,引导客户做出转变。
需求太多是个很可怕的事,它意味着需求等待引发的业务方抱怨、频繁加班引发的团队怨气、经常被投诉引发的高管负面印象等;团队明明干了更多的活,却收获了更多的差评。
需求太多的原因可能有4个:对接的业务线过多、低价值需求过多、产品缺乏边界、团队研发效能低。
解决这个问题有4种技巧:
1)建池
建立需求池和业务资源配额池,把团队资源、当前需求积压队列、各业务方消耗的资源量等数据公开、透明的展示出来,把资源争夺推给各业务方内部、不同业务方之间。
2)边界
明确团队支撑的业务线和产品边界,明确拒绝不属于产品范围的需求。
3)拉援
跟客户打好关系,让客户看到团队辛苦程度,帮忙拒绝一部分低价值需求。
4)交付改善
包括3方面:
需求太少同样很可怕,它意味着我们的项目和团队不再被需要,从长远看可能会遭遇生存危机;需求太少的原因可能有2个:用户有需求但没反馈渠道、业务稳定用户真没需求了。
解决这个问题有2种技巧:
1)建通道、打关系
建立便捷的需求反馈渠道,可以让用户直接反馈工作中实际需求;跟用户意见领袖打好关系,让他们在一有需求时能直接联系到我们。
2)造需求
首先要明确,B端造需求是件不道德的事,我们不能臆想需求;但有2种方法可以在缺需求时创造需求,一是产品使用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问题点并跟用户进行确认;二是通过新技术、竞品等借鉴式创新,发现改进点并跟用户进行确认。离开了用户确认,我们就走到了“伪需求”的路上。
高管需求是把双刃剑,做好、做坏的影响都很大。
高管需求主要有2个难点:如何理解高管需求、如何与高管沟通需求;高管需求通常描述极简单、抽象、空洞、难落地;理解高管需求还是要落在沟通上,与好相处的高管沟通相对容易,所以,我们从3个角度聊聊与脾气不好、“官威重”的高管如何沟通。
1)调整心态,保持平常心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很多高管在某些方面确实能力出众,但同时,他们也存在认知的局限性,可敬仰,但无需神化。
其次,要理解在有些环境中,高管的无力感在于想法不能落地执行;此时,官威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执行力,很无奈、很悲哀,脾气差、有官威的领导容易争取到更多资源和下属的执行力,以对比其他高管形成政治竞争力,应对他们,我们只需表现出自身的执行力即可。
最后,有些高管拿脾气、diss下属当树立权威的手段,更有甚者,只顾自己业绩不顾下属死活,同时如果他们缺乏深刻见解;那这类人不值得追随(又累又没成绩),能远离就远离,远离不了就自带“情绪过滤器”,忽视他们的情绪,做好自己能做的事即可。
2)做事精细,少即是多
首先,多想少做,做的功能越多,越容易被挑刺,不如只做核心的功能,也给高管一个展示他思考全面的机会。
其次,凡做的功能必须要思考清晰、细致,用专业度镇压高管,此时,通过高保真、设计原则、细节等清晰的把想法表达出来。
3)思考、表达重逻辑
首先,表达简洁有逻辑,比如结论先行、主次分明、因果清晰等,具体可读《金字塔原理》。
其次,软硬结合,面对自负的高管,适当的认同,不重要的点不纠正解释,核心理解偏差该硬刚就硬刚。
客户工作敷衍或客户组织内斗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当存在这种场景,挖掘需求、确认需求、对需求达成一致等都很难。
应对这种场景,笔者暂时没有好办法,但提供2种应对思路:
1)少即是多
在这种场景下做出成绩很难,反而做多了被挑刺的概率更大,不如做少、做精。
2)谋与不谋
可以尝试接近高管、贴近业务方等收集高价值的需求做,甚至尝试谋求新的业务机会;但不应该尝试将客户接口人替换掉,更换其他客户接口人,除非足够了解组织的政治、有足够的政治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