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伯特·M·波西格
豆瓣评分8.3(别信)
《时代》周刊评选20世纪70年代十本最具影响的书之一
在开始今天的书摘前,我想谈谈我的感受。
我现在很享受这种写书摘的方式,注意我一直说我写的是书摘,不是书评。什么时候我达到了这本书作者的思想境界,我才敢搬出评论家的姿态,说:今天我想谈一谈《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这本书。
由于我想写好这个书摘,我就不得不重新阅读这部书,我就要努力思考并解决之前遗留的问题。牛排只有在你小心地把它切成一小块一小块送进嘴里,仔细咀嚼一翻再吞进肚子,它的营养才会被你的身体吸收。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我读了七遍,可这个七只不过是个数字,因为前六遍我都没有搞明白他们家复杂的家庭关系,而读第七遍时我给他们家做了一个家谱,这才让我勉强读完了。我很想再来个第八遍,但是由于对耶路撒冷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不得不一再拖延这一计划。
容我再啰嗦一句,我太爱这个时代了。
当我想了解耶路撒冷时,可供我查找的资料和途径都非常的多,我可以去书店或者网购有关的图书;我可以上浏览器搜索耶路撒冷,不论是两千年前的还是当下的信息,都尽收眼底;我还可以去查找学者们发表的对耶路撒冷的研究论文。只要我肯花点时间与精力,我就不可能对耶路撒冷一无所知。
09
良质就像一个太阳,它并不是绕着我们的主体和客体运转。它不是被动的照亮他们。它也没有隶属于它们。主体和客体是由它创造的,它们才是隶属于它的。
读到这里我终于稍稍的明白了斐德洛所说的良质究竟指的是什么。它并不是一个物体,而是一个事件。它是主观意识到客观存在时所发生的事件。当我继续一页一页、一行一行的向下读,原来他所谓的良质就是中国两千多年前老子所说的道。只不过他表达的很僵化,而《道德经》中却说的非常清楚而准确。
10
斐德洛认为这种不断改变的良质才是真实的。
斐德洛就是精神分裂前的作者本人,准确说应该是那时候他的思想。
什么是不断改变的良质呢?我们举个例子,美国政府并不是静态的,如果我们不喜欢它的现状,就可以需求某种更好的方法。或许有人认为美国政府的基本结构是不变的,所以无法为了产生更好的效果而改变。但是这种论点并没有切中要害。重点是总统和从最激进到最保守的每一百姓都同意,政府为了有更好的表现就应该改变。
所以杜鲁门所说的,其实和实验室里的任何一位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对工作的实际态度,也就是不采用完全客观的方式去看待它,都是一样的。
11
斐德罗认为,只有一种人能接受或是拒绝环境中的神话,这种人就是所谓的疯子。所以摆脱神话的人就会发疯。
疯狂就是围绕在神话外围未知的领域。
是良质酝酿了神话的诞生,那就说对了那就是他所谓的“良质是持续不断的刺激,让我们出造出了目前的世界,所有的世界,世界上的每一样事物”。宗教不是由人发明的,人是由宗教发明的。而人也创造对良质的反应。
你简直无法想象这段话把我折磨得多么严重。我反反复复的研读这句话前后的章节句子,企图从那僵化拗口的只言片语中找出答案。
可我始终被拒之门外。我整日整日的思考神话与良质的关系,什么又是疯狂?既然良质酝酿了神话的诞生,良质让我们创造出世界上的每一样事物,为什么说宗教不是由人发明的,人是由宗教发明的?
我反复揣摩这段话,我觉得那感觉就像在看梵高的画一样:不是我疯了就是他疯了。
以后的好多天里我都把它抛诸脑后,不在去触碰它。有一天我在上厕所时,没有任何先前的思考铺路,观念便跑向了我——良质创造了人。
天啊!我明白了。我以前不知道是这样。
是神话,神话就是疯狂。神话认为这个世界的组成成分是真实的,但是在这个世界神话是虚假的。是那些最初发现良质的人塑造了神话,他们让我们把这种疯狂视为真实。
12
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学是一种艺术,因为它是一种理性的知识系统。亚里士多德的说法让斐德洛非常震惊。竟然会出现这种胡说八道的论调!
因为亚里士多德树立了一个坏榜样,在历史上有数以百万计的无知而自满的老师,他们运用这种愚笨的分析模式,这种盲目而机械的命名,无情的把学生的创造力给抹煞了。你听到的只不过是亚里士多德数千年前的鬼魂在说话——那是一种缺乏生命力、赞成二元论思想的声音。
我不想对他的论点提出任何个人的意见,如果我要就此发表一种观点就应该好好去研究一下亚里士多德的作品。
我惊叹于斐德洛的创造力。在全世界人都认为“一个人如果不是柏拉图的信徒就是亚里士多德的信徒”这一说法的情况下,他居然说亚里士多德在胡说八道,如果亚里士多德没有在两千多年前就死掉,他一定要亲手宰了他。
这种怀疑且对此展开一系列艰难的探索并得出严谨的研究结论的精神现在已经很难见到了。
13
人们凭借辩证法了解并统制了世界,结果却得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损失。
在宇宙学派为永恒的起源争论不休时,希腊的智者学派则教导对人的信仰,他们的主题不是绝对的真理,而是人的进步,人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于是柏拉图毫无顾忌的对智者大加挞伐,因为这群智者威胁到了人类刚开始的对真理的追逐。
卓越!良质!这正是希腊智者所教导的!他们是西方世界最早的一批学者,就已经在教导良质了。他们所选的媒介就是修辞学。而柏拉图则利用辩证法所得到的真理篡夺了卓越的地位,亚里士多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在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下,读者不具有古希腊人卓越的观念,因而让形式与本质占据了思想。而这时卓越已经死了......
到此,我们终于明白了斐德洛的内心世界。我惊叹于他强大的思考能力与实践能力,在弄明白他所谓的良质之后,我不禁怀疑他是否是这个时代拯救人类精神世界的救世主一样的存在!我也明白了为何霍金要说我因为写了一部能和《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能相提并论的书(时间简史)而感到备受恭维!
好了,我是小憨憨,感谢你这么优秀还喜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