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带来的信息素养教育反思

“ 

在疫情期间的“全民网课”让徐雁斐老师进行了对“关于信息素养教育的反思”:给孩子们的信息素养教育,究竟意味这什么?

徐雁斐老师认为,编程能力、计算思维和创造力都是计算机和网络能够带给孩子的很有价值的部分,但计算机和网络还可以,也应该为孩子提供更多可能。

徐雁斐 Elfe

复旦大学计算机硕士

从微软工程师到少儿计算机教育领域的探索者

ET结桥社发起人

南瓜博士公众号主笔

终身学习教育联盟学术委员

计算机教育:一个不断发现珍宝的过程

对计算机教育认识的变化,我经历了这样一个心路历程:从不断发现计算机教育的珍宝, 到觉得不够或开始质疑 ,到发现新的珍宝的过程。

在2016年,我从创业公司离职,当了一段时间的全职妈妈,作为志愿者到女儿的学校教小朋友编程。那时候开始接触少儿编程,从中我发现了珍宝:Scratch 软件很好玩耶,也很厉害哦!低年级的小朋友指挥小猫走路、画画,几节课下来就了解了角度、坐标的概念,掌握了圆周分割的奥秘……通过写代码,点击运行,马上就能知道对错,孩子可以通过快速反馈,不断学习如何“调试自己的思维”。

对于孩子来说,运行的结果不符合预期,那不叫犯错,而是不断练习调试思维的过程。发现编程教学的益处的同时我也产生了质疑:编程过程中,程序员所用到的各种算法,有必要教给孩子们吗?如果不教这些,那我应该教些什么呢?

作为一名写了二十多年代码的工程师,在和别的编程老师交流过程中,逐渐发现,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普通学校里教授信息技术老师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差异;从而体会到,多年专业训练是如何影响了我的思维,而这里面又有哪些东西是价值教给孩子们的。我发现计算思维在别的领域中也都存在。程序员和架构师都十分熟悉Google定义的解决问题的四步骤,其中分解问题、抽象化的能力是最为普适和重要的。其实这些能力在别的领域也都存在,但可能是因为计算机领域的特殊性,可视化程度高,率先被提出,并冠以“计算思维”的名号。

编程对于孩子来说,价值为何?

交流中,老师们提出疑问:低年级孩子应该如何培养这些能力呢?最佳的答案可能并不一定是Scratch这样的编程工具,而是先从“不插电”的游戏开始,比如,可以用七巧板的游戏,培养孩子分解问题的能力;可以用在两个事物间找相同和找不同的游戏,培养抽象化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在数学练习中都有涉及,为什么非要用编程来培养呢?编程对于孩子来说,价值究竟在哪里呢?

“用编程来创造”才是Scratch对孩子来讲的真正价值。和Scratch 对标的,不是python/javascript/c++, 而是蜡笔、画图板、PPT等用于创作和表达的工具。我特别喜欢少儿编程祖师爷西蒙·派珀特(Seymour Papert)的一句话:“我们要让孩子对电脑编程,而不是让电脑对孩子编程”。简单来说,照着图纸拼乐高套件,这是一种被编程的过程;而MOC(My Own Creation)这样的自由创作套件,这是编程。

(“编程”与“被编程”)

最近和一群老师进行《哈佛创意计算》课程的共教共学,发现里面值得深究的东西太多了,可以用来培养的能力也太多了。《哈佛创意计算》课程本身并没有在培养创意,而是教会老师,如何不去破坏孩子的创意,并为孩子提供一个创意可以诞生的环境。这之后再重读《终身幼儿园》,对“4P学习法”、“创造力诞生的螺旋”等,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感觉很不错,我也从中收获很多,但是计算机教育对于低年级的孩子的意义,仅仅是这些吗?

回想最初成立ET结桥社,是想用工程师的视角,带孩子们去认识这个被计算机改变了的世界,学会和计算机相处。但当时并没有想到有哪些可以好好的教给孩子的东西。这次疫情,让整个社会进入了一场大型实验,大家都在网络上工作或学习。作为一个十岁孩子的妈妈,我旁观了孩子几个月的学习,以及几个月的网上“冲浪”,终于意识到:信息素养教育,可以教的很多,重要性也很高。

信息素养教育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

终身学习的能力,是信息素养教育带给孩子们的最重要的礼物。少儿编程祖师爷西蒙·派珀特在他的著作 Mindstorms (该书中文名《因计算机而强大》)中谈到,信息素养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因计算机而强大。计算机究竟可以带给孩子们些什么呢?

(西蒙·派珀的著作 Mindstorms)

计算机当然可以帮助孩子更高效的在学校考试中拿高分,就如同二十年前我读书的年代,在背单词软件的帮助下通过英语考试。而如今,智适应的个性化学习,在考纲范围内进行纳米级知识点拆分,更是让这种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可这不还是在把人当机器训练吗(前面提到的被编程)?除了搞定考试,还有什么价值呢?

绝不只是高效学习

西蒙·派珀特博士有个特别有趣的“关于铅笔的比喻”:想象一下,在远古时代,人们用石头刻楔形文字。如果他们突然得到了铅笔,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会是怎么样的呢?如何用铅笔写更漂亮的楔形文字?每周一次大家排着队进入铅笔实验室进行练习,用铅笔写字的练习,以便在书写楔形文字的考试中获得一个更高的分数?

事实上,孩子们在会写字之前,就已经可以用铅笔涂鸦表达心情,慢慢地能学会用在解数学题时用铅笔打草稿,在和人交流的时候画设计图表达想法……铅笔的这些用处,在只会用楔形文字记录重要事件的古人眼里,是根本想象不到的。前面提及的用教学软件提升孩子学习效率,起到的不过就是用铅笔写更漂亮的楔形文字的作用。那么,计算机还带来哪些新的可能呢?

异常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广泛的共学社群

05年诞生、12年开始蓬勃发展的MOOC,把名校名师带到了每个人面前。我记得多年前看哈佛《公正》这门公开课时的感想:屏幕里是大礼堂中几百号人一起听课,最远的距离教授有几十米;而屏幕前则是我一个人近距离独享,遇到不理解的还可以拖回去反复看。这样的条件确实是计算机和网络给予我们的便利。也许你会说,进哈佛读书可不只是因为这些课,更因为身边都是同样精英的同学。最近两年,线上课程慢慢向社群式学习转变,大家在网络学习时也不孤单了。跨越了地域障碍,遇到牛人神人的可能性甚至更高了。我自己就正在进行一门MIT、一门哈佛课程的学习,同学是来自全世界的各种有趣的人,从中收获颇丰。

小小的便利带来大大的变化

西蒙·派珀特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打字能提升写作能力。因为以往用纸笔写作时,孩子们是不会反复修改文章的,最多写一遍草稿,但现在用电脑写作,增、删、改都特别方便,就会反复审查自己的文字、不断改进。以前自己写的东西很难被别人看到,现在再普通的人也有可能获取众多观众。多了输出的渠道,学习动力会更强一些。所有在电脑前的学习轨迹都被记录下来,天然就形成了学习日志。通过回看以往的记录,能看见自己是如何学习的,进而反思与改进,甚至能提升元认知能力。

就像用石头刻楔形文字的古人想象不出铅笔的用途,我们也想象不到计算机到底会给教育带来怎样的新可能。上面列的这些还属于我能想象到的,想象不到的又有多少呢……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布拉格宣言》提出,信息素养是一种能力,它能够确定、查找、评估、组织和有效地生产、使用和交流信息,并解决面临的问题。确实,以前我们有什么事情不会,就去问爸妈、问身边的朋友。但现在,计算机和网络就能帮我们解决这些问题。一些简单的问题,例如怎样做一道西红柿炒蛋,或者怎么给汽车换轮胎,直接上网就能找到想要的答案。而复杂的问题,则需要更多的信息素养能力。

例如,我的孩子忽然对脑电波音乐产生兴趣。她以前以为脑电波能让人更聪明、更专心是骗人的,但最近她睡觉听冥想音乐,真的马上就睡着了,所以她产生了疑问,脑波音乐真的有效吗?

为了解决自己的疑问,她先使用搜索信息的技能,在网上搜资料,从“脑波音乐是真的吗?”到了解到声音和电磁波的区别,就知道所谓振动频率在8~14Hz之间的阿尔法波音乐就是胡扯。她的疑问到此为止了吗?不,她产生了下一个问题:那有没有可能这些好听的音乐刺激大脑产生阿尔法波呢?到底阿尔法波能不能让人专注呢?孩子想到了做实验:在她自己的公众号上发个调查问卷,请大家在听不同音乐的时候做计算题,她来统计结果,看看哪个效果好。

实验数据怎么收集?孩子最初想做一个已有的线上调查软件,可是,对于参与调查的人来说,会比较麻烦,我建议她可以用 Scratch 写个程序,随机播放音乐并出题,记录不同音乐下做题的对错。孩子为了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从查资料到设计并开发实验,再到召集不认识的人来参与实验……这一切在有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前,小学生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这就是信息素养带给孩子的一种新可能。

我们该给孩子怎样的信息素养教育

培养孩子的数字公民意识

要让孩子知道,这时在网络上的“真实世界”,你可以和人进行“真实的社交”——这与我们那个时代对互联网的看法截然不同。

要让孩子们学会利用网络进行创造,和他人一起合作创造。要告诉孩子,你在网络上做的每一件事都会留下脚印,你需要对自己在数字世界的身份负责,要学会友善待人,对网络霸凌说不!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应该把计算机当作工具,去探索,去解决真实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信息搜索和判断是重要的基础能力。它绝不是简单的在百度搜索框输入问题,把返回的第一个答案copy paste就搞定。一是,需要判断信息的质量;二是,有很多问题是无法直接找到答案的,需要用各种方法变换搜索词,并且综合结果中的蛛丝马迹一层层挖掘,找出答案。能迅速定位信息,也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例如,去年给孩子们举办的“未来之城”挑战赛,其主题是“清洁水资源保障”,赛题里有这样一些问题:

你所在的城市或地区的供水系统为多少人提供服务?

城市的储水量是多少?

不同季节的储水量如何变化?

你居住的城市是否缺水?

采取了哪些节水措施?

所有这些问题,在网络上很难直接找到答案。

如何培养孩子们信息搜索、判断综合的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们信息搜索、判断综合的能力呢?

在国外霍华德的《网络素养》一书中,专门有一章讲“信息力”;微软 Bing 团队的Developing Critical Thinking Through Web Research Skills课程也有讲;commonsense 的数字公民课有很多关于判断信息真伪以及应对认知偏见和信息茧房的内容。同时,网络安全意识、隐私保护和防诈骗也是孩子们应该培养的重要信息素养。在commonsense 的数字公民课也有不少相关的资料,大家可以参考。

在电子设备的包围下,保持专注

但以上所说的信息素养的培养,都有一个基础:注意力。在电子设备的包围下,如何保持专注?技术的发展是如此迅猛,人类的进化完全跟不上技术的脚步。电子设备中的光怪陆离,不断刺激着大脑;习惯了高强度刺激的大脑,在做低强度刺激事情的时候就会觉得索然无味,从而就会分神,无意识地打开手机。如何让孩子有意识的使用电子设备,如何在在线与离线状态中保持平衡,是成年人与孩子都需要联系的功课,是孩子信息素养教育最基础的一环。

回顾这几年在少儿计算机教育上的探索,我深深觉得,编程只是很小很小的部分,计算思维和创造力也只是很有价值的一部分,最为重要的是计算机和网络为孩子提供的那些我们甚至还想象不到的可能。所以,信息素养才更为重要、更为根本。这也远不只是技术的问题,专注力、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交流沟通和合作能力,这些也是孩子们用好计算机所不可或缺的能力。信息素养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愿和各位老师一起努力探索!

你可能感兴趣的:(疫情带来的信息素养教育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