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10组+大A+【202002训练营-W2D3-深度工作】

R原文

摘自图书:《深度工作》

2.1.1片段1:习惯化

习惯化

在《纽约时报》的同主题专栏中,大卫·布鲁克斯(David Brooks)用更坦率的方式总结了这种现状:“伟大的创造性头脑如艺术家般思考,却如会计般工作”。

这项策略提出如下的建议:要想使深度工作的效果最大化,就需要养成像前述的重要思想家一样严格内化的习惯。卡罗和达尔文这类伟大的思想家养成习惯并非为了特立独行,而是因为他们工作的成功依赖于不断进入深度状态的能力——如果不将大脑开发到极限就不可能获得普利策奖或是孕育出宏大的理论。他们的习惯使过渡到深度工作状态的阻力压缩到最小,使他们能够更轻松地进入深度状态并保持更长的时间。如果他们等待灵感降临之后再开始认真工作,成就很可能会大幅降低。

没有哪一种深度工作习惯是绝对正确的——一种习惯是否合适取决于个人,同时也取决于从事的项目类型。但是这里有一些所有高效习惯都应注意的普遍问题:

· 你将在何处工作,工作时间多长

你的习惯中需要指定一个深度工作的场所。场所可以是你正常办公的地方,只需把门关上,桌子清理干净(我有一位同事在处理有难度的问题时,习惯在办公室门把手上挂一个酒店式的“不要打扰”标签)。如果可能的话,找到一个专门用于深度工作的场所——比如,会议室或安静的图书馆—这样积极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如果你在开放式办公室工作,找一个深度工作处所就非常重要了)。不管你在何处工作,都要设定一个具体的时间框架,将这个过程保持为一个离散型的挑战,而非漫无尽头,无休无止。

· 工作开始之后你将如何继续工作

你的习惯需要规则和程序,确保你的努力具有结构性。比如,你可以约定不准使用任何网络,或设定每20分钟间隔产出的文字数量,以保持持续专注。 如果没有这种结构,你的头脑就需要一遍又一遍地审视自己在深度工作期间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需要不断地评估自己的工作深度是否足够。这些都是对意志力的不必要的浪费。

· 你如何支持自己的工作

你的习惯要确保大脑能够得到必要的支持,以便保持大脑在高深度水平下运转。比如,你可以设定以一杯上好的咖啡开始工作,或是确保能够获得足够的让你保持能量的食物,或是包含诸如散步之类的轻度活动,帮助大脑保持清醒(正如尼采所说:“只有散步中得到的想法才是有价值的”)。此类支持或许还包括环境因素,比如工作原材料整理得井并有条,使精力耗费降到最低(如我们在卡罗的例子中看到的一样)。 要使你的成功最大化,就需要为自己进入深度的努力提供支持。与此同时,这种支持也需要系统化,这样你才不会浪费心理能量去理清某个时刻需要做什么。

这些问题将帮助你打磨自己的深度工作习惯。但是要记住,找到自己的习惯需要实验尝试,因此要乐于去做。我向你保证这样的努力是值得的:一旦你培养出正确的习惯,影响将极为深远。

深度工作是一件大事,不应草率了事。在深度工作周围包裹复杂的(或许在外人看来很奇怪)习惯恰是对这种现实的接纳—要设定结构性,做出承诺,使大脑能够进入专注状态,这样你才能开始创造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I便签】

(why)

过完今年这个特殊的年,大家有没有感觉乍一进入工作,总是有点精神恍惚,而且难以集中注意力,能够深度工作的时间越来越短而且越来越难?其实在当今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即使没有这样一个让我们宅着涣散精神的机会,各种碎片化的知识、零碎的事务和随时响动的手机,包括自身的惰性,都让我们感到进入深度工作状态的阻力越来越大。更不用说随时进入深度工作并保持较长时间了。

(what)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今天特选取了这篇拆页。

原文中,作者认为通过深度工作习惯的养成,也即习惯化,可以让深度工作变得容易。因为“要想使深度工作的效果最大化,就需要养成……严格内化的习惯”,这里的深度工作效果最大化,就是指迅速进入并长时间保持。

那么,问题来了,所谓的深度工作习惯究竟是怎么样的呢?因着个体之间的差异,工作环境的变化,“没有哪一种深度工作习惯是绝对正确的”。习惯难有对错优劣之分,只有是否适合之别。好在对于深度工作习惯而言,有三条已知的“普遍问题”:你将在何处、工作多久?工作开始后如何持续?怎样支持自己工作?想清楚这些问题,将成为建立最终合适自己而又真正高效的深度工作习惯的关键。

第一条,将在何处、工作多久,是指深度工作习惯中需要指定一个深度工作的场所,以及具体的时间框架。比如一个安静的图书馆,一间不会有人打扰的办公室,都是可以给深度工作比较积极影响的场所选择。而时间的限定则是利用期限的效应,让自己工作更有效率。

第二条,工作开始后的持续,需要深度工作习惯规则化、程序化。比如在接下来写作的两个小时中,规定自己大约30分钟产出5000字。用这样的方式可以让自己不断强化自己目前要做的事情是什么,以此来保持持续专注。

第三条,怎样支持自己的工作,换句话说,整个深度工作的过程中,大脑要能够得到足够的支持去满足它在这个过程中的告诉运转。最简单的例子,如果这个深度工作习惯的时间是在昏昏欲睡的午后,那么依着自己的习惯提前准备好提神的之物,就是一个有效的支持。此外,做“支持”这件事也要同时满足第二条,程序化。比如听到整点报时,就去“提神”一次。这样做,可以避免“支持”反而成为分散注意力的源头。

(步骤)

“三条问题”,问出一个习惯。作者说,深度工作是一件大事,不应草率了事。实际应用中,利用好这“三条问题”,实现深度工作习惯化,我们可以这样做:

首先,总结原有工作习惯。将自己目前的工作习惯罗列出来,并总结出特点。比如习惯在午后写报告,深夜创作的环境对自己最有利,亦或者因工作需要,晚上在家工作是必要的安排。

其次,构建深度工作习惯。根据自己的工作习惯和需求,一条条问自己“三条问题”,将自己的答案和原来的工作习惯相融合,直到将所有习惯被改造,成为适合自己又符合“三条问题”的深度工作习惯。

最后,反复实践不断打磨。培养深度工作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构建全新的习惯需要通过实践反复总结,并不断打磨。最后一步就是反复进行前两步,直到发现已有的习惯和自己心中的深度工作习惯已相差无几。而这时,习惯化让深度工作对自己早已不是难事。

【A1便签】

那是又一个赶deadline的日子。我阅读了一上午的材料,脑袋里灵感不断涌出,趁着这股劲,我没有休息地忙乎一直到了下午两三点。那真叫废寝,而且忘食。虽然精神集中时不会感到困倦,但是一直没有进食连续工作到下午,饿感却不会因为精神力而发生转移。结果悲剧发生了,工作进行到状态极佳的时候,肚子咕咕的叫声似乎引起了脑袋的共鸣,大脑的运转已经不由自主地偏离轨道往食物方向而去,频频的卡壳让我不得不选择先去充饥。然而这一中断,好像将迸发灵感的泉眼也给中断了。再次回来后,即使我将前面的工作再次回顾了一遍,也没能进入同样的状态,无端浪费了许多时间和心血……

[反思]

这是典型的没有做到“三条问题”中第三条,支持自己的工作。我在自己工作时,为了不让零食打断注意力,总是不放吃的东西在手边。可是中途因饥饿而无法集中注意力,最后反而彻底打断工作状态的事,也发生了不止一次两次。这正印证了深度工作习惯的第三条问题所指出的,支持工作、给大脑运转所需要的支持,是绝对必要的;同时,应该将这种支持也规范化、程序化,比如我工作四小时则带四块巧克力,规定一小时吃一块巧克力,那么到点就吃,不用多思考,自然也避免了大脑思考当下工作以外的事情导致注意力被分散。

【A2便签】

[目标]

三月份的第一个周日,就运用今天的方法,初步制定出自己专属的深度工作习惯,并开始习惯养成和不断打磨。

[行动计划]

1.从现在到三月的第一个周日,自我观察和总结。之所以选择两周后,是给自己预留出制定深度工作习惯第一步——观察、总结自己原有习惯的时间。

2.三月第一个周日当天,花2-3小时落笔总结这两周的自我观察,同时开始回答“三条问题”。用深度工作习惯的前两步,将新习惯制定出来。

3.利用习惯养成法,花1-2小时给自己制定新习惯的养成计划。比如面临我比较大的“工作支持”问题,让自己工作时候带补充能量的东西,就先将它们置办起来,同时在列工作计划时直接写上去,强化“提示”。

4.每隔一个月进行一次第三步骤,也就是再一次地完成前两步,实现个人深度工作习惯的不断打磨。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员+10组+大A+【202002训练营-W2D3-深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