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都挺好》里面,苏家父子,尤其苏明成和苏大强的洗白速度太快了,原本大家都期待着恶人能有恶报,该坐牢的坐牢,该被收拾的被收拾,该离婚的离婚,结果观众盼望着盼望着竟盼来了大团圆的结局,瞬间不淡定了。
这感觉活像被喂了苍蝇,还不让吐,要硬生生把这口气憋进去,一口气上下不得,这部剧就这么结束了?
明玉从小受尽委屈,这么多年辛辛苦苦独自在外打拼,18岁后不向家里要一分钱,终于事业有成,荣誉归来,能在苏家人面前扬眉吐气的时候,编剧竟然把两个施虐者强行洗白了,末了一人一句道歉,再安排个老年痴呆,明玉就傻呵呵地辞了职,跟父亲重修旧好,回归家庭的温暖了。
所以这么多年的拼命是为了啥?编剧这样做未免把原生家庭的伤害过于简单化了吧。
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说:“我们的生活经验对我们没有太大用处,起决定作用的是我们赋予经验的认知和意义。”
在明玉的认知里,母亲是不爱自己的,包括爸爸哥哥都不关心自己,年少的她不明白为什么,只是觉得自己是家里多余的存在,没有任何价值。
所以正是这种无价值感迫使明玉变成独立坚强成功的女性,以此向父母证明是他们错了,自己现在是家里面过得最好的一个人。
然而还没来得及让母亲看到,就迎来了她的死讯,这让明玉心里撑着的一口气忽然没有了理由,好像失去了某个明确的方向:这么多年的努力就是想让你认错,而你竟然走了。
好在苏家男人不争气,个顶个的奇葩,老爸作、大哥愚,二哥混蛋,这反而给了明玉很好的表现机会:就算你们再怎么讨厌我,最后还不是要靠我。
如果剧情继续按照这个走向,应该是苏家父子因为某件事付出惨痛的代价,吸取教训,深刻反省自己犯下的错,痛哭流涕地请求明玉的原谅,我想这样的话,至少明玉和观众能会好受一点,这时候明玉再说放下才是有可能的。
而电视剧却是强行让明玉变成一个“圣母”,无底线地贴补这一家。直到最后,二哥也不让苏大强说母亲的半句不好,遗产还是全给了苏明成,然后两儿子远走高飞,而苏大强以犯病为由留在了明玉家,明玉还要因此辞去大好的事业。
毕竟母亲已经死了,二哥也道歉了,父亲也生病了,还能怎么办呢?只能放下啊,因为没有人会记得那些伤害了。
我并不是说回归亲情不好,而是放在现实中,首先大部分人不会活成苏明玉,而是活成樊胜美,很多人都是被原生家庭拖累的,所以结局太不现实,反而会让受到原生家庭伤害的人难以自处。
大多数时候,受伤的小孩只有自己躲起来慢慢舔舐伤口,甚至有些因为过早过多地体会到来自父母的恶意和伤害,无法发展健全的人格,长大以后不懂得关爱和合作,严重影响工作生活和人际关系。
更可怕的是,有些人潜意识会觉得因为自己从未被善待过,那么我也不要善待这个世界。
很多人甚至通过折磨自己来让父母后悔。
比如从小听话的孩子,因为父母严厉的教导,必须服从他们的安排,她们内心明明不愿意,却不敢反抗,最后连婚姻也无法自主,有些人宁愿让自己在婚姻中变得不幸也要证明给父母看他们错了。
或者让自己堕落、生病,把伤口撕开给父母看,其实内心里是想说都是因为你们我才变成这样。
而这些,不仅仅是靠一句轻描淡写的道歉可以抹去的痛,它们已经成了烙印,深深嵌在“樊胜美”“苏明玉”们的性格和生命里。
更何况现实中的很多父母根本不会承认自己的错,他们觉得已经辛苦把你养大了,供你吃穿就已经是合格的父母了,还要成天考虑你的感受吗?
这种父母本身就不成熟,也许他们也来自相同的原生家庭,自己还没长大,你的委屈和控诉在他们眼里成了矫情和不懂感恩。
所以为什么观众难以接受这样的结局,因为观众没有看到真正的和解,苏明玉没有真正的放下,这在现实中没有太多参考意义,反而是一种误导。
二哥离婚、投资被骗、失业,最后去非洲,苏大强差点被骗婚、两儿子远在异国他乡,最后还得了老年痴呆,只有明玉现在过的最好,所以她不得不选择原谅,不得不放下,就像作恶了一辈子的人临死忏悔,别人跟你说人之将死,就算了吧。
是啊,算了吧,再没有人能证明她曾经受过的伤了。
苏明玉最后回到老宅的时候,眼前出现一幕小时候的她被哥哥欺负了,母亲却跑过来安慰她的画面,可想而知,那来自她的幻想。她为什么要美化记忆,因为她想骗自己已经跟过去和解了,否则没有办法往前走了。
真正的和解,是承认过去、承认伤害,看见痛苦,看见内在的小女孩,再一步一步带着她慢慢走出来,这是一个漫长和艰难的过程,也许要用一生去坚持。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结局,对苏明玉其实是最大的悲剧。
你们觉得苏明玉真的放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