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的第二本书:从经典学领导力(1)-领导力是什么

领导力是什么 - 伯恩斯《领导力》

>> 要联系群众,就要按照群众的需要和自愿……这里是两条原则:一条是群众的实际上的需要,而不是我们脑子里头幻想出来的需要;一条是群众的自愿,由群众自己下决心,而不是由我们代替群众下决心。

这一段来自毛泽东选集。说的太好了。1. 满足群众需要。满足群众的需要,帮助群众解决问题。2. 大家自发参加。动员群众让他们自愿参与。有了内驱力,才能发挥主动性,积极性。

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需求,工作目标从群众中来,工作到脚踏实地,到群众中去,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服务好群众就是领导力!领导力就是服务!

>> 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力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

怎样才能动员群众呢?为大家服务好,解决群众的基本需求和切身需求是出发点。从群众的基本需求出发,首先满足群众的需求,然后才有可能联系到我们的最高目标或者愿景。

>> 因为领导力是权力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权力过程中有三个要素:第一,权力拥有者的动机和资源;第二,权力接受者的动机和资源;第三,上述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在权力过程中,一方试图引起另一方的改变。

领导力是一种关系。领导力是权利的一种,可以发挥某种影响力。但是权利的行使以个人目的为目标。领导力以实现共同目标为目的。

>> 权力的行使者,动用自己的资源,向权力的接受者施加影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不管这些目标是否也是权力接受者的目标。而领导力的发挥,则是为了实现领导者和追随者共同拥有的目标。

>> 因此,领导力是在竞争或冲突的条件下发挥的,因为追随者并不天然具有和领导者共同的动机,领导者需要去争取(engage)追随者。

争取,吸引,动员群众是获得领导力的方式。而根本途径是为群众提供服务。从而群众愿意为你的目标,也是他和你的共同目标而奋斗。

>> 再说一遍,关键的变量是目的。有人把领导力定义为领导者让追随者做追随者本来不会做的事,或者领导者让追随者做领导者想要他们做的事,我对领导力的定义则是领导者促使追随者为追求特定的目标行动,而这些目标代表了领导者与追随者共有的价值观和动机、需要和需求、渴望和期望。

这个定义非常精确。领导力是领导者促使追随者为追求特定的,双方共同的目标行动,而这些目标代表了领导者与追随者共有的价值观和动机、需要和需求、渴望和期望。马云曾经说过,你不是为我而工作,而是为你的目标在工作。领导者也不需要别人为自己的目标而工作,只要为他们自己的目标就够了!在这里,领导者和追随者是伙伴,是战友!

>> 但也仅局限在交易过程之中。交易双方并没有把他们长期结合在一起的目的。

如果要定义交易型领导力和变革型领导力的话,交易是一次性的,短期的。以相互交换利益为基本形式。比如我来上班,公司给我付钱。而变革型则是双方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合作。比如:公司的目标是实现世界人民的便捷沟通,而这个目标不仅是公司的,也是个人的,我们一起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这就变成了变革型目标。变革型目标一般让双方拥有同样的价值观和愿景,从而愿意一起实现变革(实现目标)。


>> 首先,领导者要唤醒比追随者本来拥有的更高层次的需求和价值观,但是又不能太高,不然追随者会无法接受。就是说,当追随者只关心生存时,领导者可以谈温饱;当追随者只关心仓廪实时,领导者可以说要知礼节。

唤醒需求和价值观。但不能脱离追随者实际。这和毛主席选集中的内容是一样的。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力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

>> 其次,领导者要善于利用追随者内在的价值观结构中的冲突与张力。领导者也许只是帮助追随者看到其内心的冲突,或者更进一步,激发追随者对价值观与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和价值观与行为之间的不一致感到不满。

现实紧迫性。利用理想和现实的冲突推动群众实现变革,改变自身命运!

你可能感兴趣的:(领导力的第二本书:从经典学领导力(1)-领导力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