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美学生活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在这一场顶级文化盛宴内,很可惜的是却没有结尾。催生出来很多红学家,他们解读《红楼梦》,分析《红楼梦》的前因后果,企图解开曹雪芹埋在《红楼梦》里的各种线索。


一方面是红楼专家们的津津乐道的解读,而另一方面是普通大众对《红楼梦》的欲拒还迎。为什么呢?因为读不进去,在普通人的眼里,红楼梦就是一座贾宝玉与林妹妹和薛宝钗的三角恋。


正所谓“不会看的看热闹,会看的看门道”,为什么红楼梦会让人津津乐道呢?因为它提供了一副提供了打开封建鼎盛时期社会的门窗,里面不仅蕴藏着经济学、社会学逻辑,还有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底蕴。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董梅,中国古典文学学者董梅,作为在得到APP《董梅讲透红楼梦》的主理人,讲课风格和内容深受听众朋友们欢喜。


现在讲董梅教授的讲稿汇集在《董梅红楼讲义》一书中,带我们一起领略红楼梦中所展现出来的中国人的族群生活史、心灵史,欣赏《红楼梦》里所展现出来的汉语言的魅力。


董梅教授通过提炼故事主脉和时间轴的方式,用时间思维来解读红楼梦,在读者用宏观的方式观察红楼梦。通过抽丝剥茧的方式,层层打开蕴含在红楼梦里的生活美学、文学杰作、象征符号、哲学大观和社会百态。


在这本书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红楼梦》里清晰的时间线和人物关系线,解开里面书中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图。作者又通过勾画贾府的平面图,给读者打造出空间维度里的《红楼梦》,跟着作者的镜头,解构贾府里复杂的建筑,对贾府有一个宏观的认知。


在生活美学这一部分,作者提取了书中三位生活美学家作为代表探讨美学对生活品质的影响。


隐藏在《红楼梦》的锦衣玉食的后面是“美的精神”以及“美的灵魂”,这里面暗含的是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和心灵生活之间的关系。


董梅教授将红楼梦中懂得生活趣味,善于经营生活品位的人称为“生活家”。身为一个生活家,不仅要有生活技能,还要有对生活的热爱,有审美热情,还会把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合二为一,找到心灵的能力。


《红楼梦》中生活家的典型的代表:王熙凤,贾母和林黛玉。其中王熙凤是精明能干和高度物质化的代表人物。而贾母代表的是清代贵族的审美品位。林黛玉则是具有灵性和诗性的生活。


阅读得到图书出品的《董梅红楼梦讲义》,打开了我们从不同角度欣赏《红楼梦》的视角,展开不同层面的红楼梦隐含的内容,是一部通俗易懂而有趣的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楼梦》里的美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