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吼不叫

我们不是不知道吼叫的不好,但怎么才能控制得当,成为温和体贴又原则坚定的父母呢?

本书可谓破解"父母吼"的秘籍,既不让父母羞愧,也没有试图说教,只是教你追踪吼叫行为,理解吼叫原因,明白自己与孩子气质的区别,提供减少吼叫的策略。

一、理解吼叫

1、吼叫的后果

当我们大吼大叫时,始终把我们视为唯一依靠的孩子,眼见最亲爱的父母失去控制,可能会满心恐惧,也可能会满心怨恨,但唯一不可能的是你所期望的:收获爱与改正的动力。

孩子如果长期遭到吼叫,会形成对自我、对世界的扭曲感受,而且它还会投下的长期阴影,让他们在青春期时状况百出。而你自己,朝孩子倾泻怒气之后,看到他一言不发、精神涣散又或者满怀怨气,也会陷入羞愧、难堪,甚至绝望之中。

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也陷入自己童年被虐待的受苦轮回中。

2、改变的希望

吼叫的影响虽然恶劣,然而,这也并非意味着只要曾经吼叫,你就是个糟糕透顶的父母。作为父母,你很辛苦,你在尽力做好,虽然曾经或以后仍然可能犯错,但改变永远都不晚。不要一直自责,也不用羞愧,你意识到需要改变,就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观察自己的想法,关照自己的情绪,然后追踪到行为的根源,是减少吼叫的关键过程。

二、吼叫的“扳机和炸药包”

是什么让你从目标中的完美父母,变成大吼大叫的模样?前一秒你还跟邻居开着玩笑,后一秒打开家门,就立马换一副“嘴脸”,冲你出门时还深情款款叫宝贝的那个他/她,怒火攻心,顿做狮子吼,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1、外部触发器

如果说外部的触发器只是炮仗的导火索,那么不断升级的想法和情绪就是炮仗里的火药。比如工作一天回来本身就已经有些累了,或者说是心情疲惫,回到家想要安静的坐在沙发上休息一下,结果孩子过来不停的缠着你玩闹、大肆喧嚣,你内心无缘的烦躁,妻子也不理解你,也不愿先带下孩子,已经给孩子说了自己想先安静下,他还是停不下来,于是对他大吼,你就不能安静一点,简直烦死了。

2、吼叫成为习惯

当你的神经通路当中对待同样触发你情绪的事情你习惯于做出自动化反应时,就在不断的加强这条神经回路,弱化这个坏习惯的有效方式是觉知自己情绪,当发现自己又想要开始怒吼时,先停下来,换个环境,喝口水或者数20个数,都是重建新的神经回路建立新习惯的方式。

3、让吼叫失去生长土壤

当你身体感觉太累或内心承受着巨大压力难以排解时,有意识的去调整自己的作息,让自己的身体恢复能量,或者找一个知心的朋友能够 一诉衷肠,让自己的身心平衡和谐,当我们身心有足够的能量时也不那么容易被自办所引爆。

三、吼叫的深层原因

1、吼叫代代相传

当我们自己是孩子时,我们通过观察父母学会与他人互动的方式,当我们有一天成为了父母,也会自用我们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孩子。虽然我们也想努力保持平静,做一个与自己父母不同的甚至比他们要更好的父母,不过当我们遭遇压力时,自然而然的就会回到老路上,因为这个老路你更熟悉熟练。当你能够洞察到自己正在重复父母的老路子,它会推动你选择更好的方式,而不是成为家族代代相传的恶瘤。

2、恼羞成怒-迁怒于人

由于自己“烦恼”或生活中的“不如意”,自己内外感受到的压力自己难以排解,对外发火就总是容易的,把问题和愤怒指向别人总是更容易的。

由于在工作、生活中承受了太多的压力无处排解,对上司或同事或者外人发火总是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的,而家人就变成了承受自己怒火最安全的对象。

人人都会愤怒,但了解你的愤怒,谁真正惹你生气,以及选择如何表达自己的愤怒,能够帮助你停止吼叫。

3、吼叫导致虐待

吼叫无效后孩子没有听从你的指令,很可能会情绪升级,然后怒不可遏强迫孩子完成某个行为,这就是虐待。

(就像那天叫孩子去洗澡,妈妈叫了不去,说要我洗,后来我准备带她去洗时,她依然不配合,当时已经有情绪出来了,然后肖君还在旁边不停的怂恿揍一顿就好了,最后开始先动脚轻踢孩子,她自然更加不敢去了,在没有看到她有做出任何反应时,情绪再次升级,竟然这样还不去!于是把她强行拉起来打了她两巴掌,开始往厕所门口拖,她应该内心感到无比的恐惧,不知道接下来拖到厕所会发生什么,竟在厕所门口立在那里吓尿了出来。看到这些内心开始慢慢平静下来,感受到无比的自责和悔恨。这对一个孩子来讲,真的是不可估量的灾难。)

4、藏在愤怒之下的感受

你在大吼大叫时的智商基本为零,它让你无法感受除了愤怒以外的情绪,其实你可能还有着恐惧、悲伤、失望、羞愧种种情绪。尤其是羞愧,当你感到羞愧时,其实是在责备自己不够好,此时,你对孩子也难以宽容,你会用吼叫孩子来掩饰自己的羞愧。而正视现实,意识到自己卡在哪,认同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你就可能得到疗愈。所以,如果当你感到羞愧,给你爱的、信任的人打个电话,告诉他们,你想聊聊自己陷入羞愧的事,重新找回对自己的同情与爱。

5、健康状况

你总发怒,可能是因为身体健康状况出了问题。很多父母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睡眠不足,匆忙吃饭,没有时间锻炼。这些影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让你更加焦躁和易怒。很多祖辈在带孩子时也会因为精力不足,容易发脾气。所以,检查下自己的健康状况,想一想怎么通过一些细小的改变,来增强健康,减少压力。

四、每个孩子天生就气质各不相同

有的婴儿哭声轻柔,有的孩子哭声大到像个喇叭,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九个维度上:反应强度、敏感度、适应性、运动量、接近或回避性、情绪本质、节律性、注意力分散度、坚持度。

敏感度

孩子对噪音、温度、光线敏感度如何?他会注意到环境中微小的变化吗?容易不知所措吗?

活动量

孩子是否总是精力旺盛,不停地活动,很难安静下来?

反应强度

孩子是否经常会有很强烈的情绪反应?思绪外露还是内敛,容易判别还是难以揣测?

适应性

孩子能很快适应变化吗?在一件事开始和结束时,他转换困难吗?

情绪本质

孩子总是开心愉快的,还总是严肃的?他会更倾向于纠结负面信息吗?

接近或回避性

对于陌生人、新场景、新想法或地方,孩子通常第一反应是什么?立刻加入,还是保持谨慎?

坚持度

孩子做某件事时,在累了或你已经叫他放弃了还仍然坚持,还是很容易就烦躁和放弃?

规律或者节奏

孩子会不会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吃饭、睡觉、便便?他的行为容易预测吗?

注意力分散度

孩子容易被声音或其他人分散注意力吗?或是能够专心于某件事,不容易被打扰吗?

通过气质的眼镜,你会看到自己与孩子之间气质的不同,这也让你能够更加理解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分歧点和契合处。如果你根据孩子的气质来调整自己的期望,回应及规则,协调亲子间的相处模式,他就会更少犯错,你也会更少生气。

假设爸爸的情绪反应度高,容易转移注意力,并且适应力强。而女儿敏感、专注又固执,爸爸让女儿停止画画,但女儿画画画得很专注,忽视爸爸指令,爸爸的情绪就会激化,变得没有耐心,好胜心被挑起来了,两人就可能产生激烈矛盾。

不要和孩子进行气质方面的拉锯较量。无论你胜还是孩子胜,都可能损伤亲子关系。如果你总是获胜,孩子就容易与你疏远,感到挫败、无力,甚至变得叛逆。而如果孩子总获胜,他将学会拉得更用力,叫得更大声、更频繁。

记住,作为父母,你是家中定基调的人。当你逐渐熟悉自己和孩子的气质,就会明白什么状况会刺激到你们,也将认识到自己和孩子的力量所在。

带上气质的眼镜,你就会发现、理解,孩子们在努力地去了解周遭世界的运作机制,他们常常感到困惑、吃力,有时甚至害怕。而当你看到自己的错误、困扰、焦躁和缺乏经验时,对自己怀抱自我同情也十分重要。在心中接纳家庭成员各自的不同,你的脾气就会越来越少。

五、减少吼叫的日常策略-追踪你的吼叫

注意你的吼叫触发器和你的反应,并记录发生的事情,是改变的有效工具。它可以增进你对自己习惯和反应模式的觉知与接纳,继而做出改变。

1、触发事件

从记录简单的事实开始,它们是非常有价值的线索。什么事惹恼了你,把它记录下来。什么日子,某些特定的日子面临更多挑战吗,找出这一天的不寻常之处。具体什么时间,起床或入睡前孩子特别淘气吗?在哪里更容易发火,家里,还是公共场合呢?

2、身体反应

吼叫之前,你的身体反应是什么样的,究竟哪里紧张?注意你的体态、手势、声调以及呼吸。记录你的情绪,怒火之下还酝酿着什么情绪。记录你的升级想法,你对自己说了哪些助长怒火的话,怎么从地上的内衣,想到一辈子选择的。

3、回应方式

记录你是怎么回应的。注意,在这个环节,你只要观察,不要评判自己的行为。

4、后续情况

一般爸爸妈妈们在发过脾气之后感觉很糟。那就把你的感受记录下来,尽量不要对自己太苛责,记下你自己的感受和孩子的感受。

5、你的评估

记录下你对事情的评估,你觉得还可以有别的处理方法吗?

不要逼迫自己,任何时候,当你感觉这种追踪压力太大,你都可以只选择其中某些步骤来做,当感觉好些了,再慢慢加上。不用着急,前进两步,后退一步,再前进—步,你终归是在进步。

追踪吼叫,是要寻找一个时刻,在那一刻,因为孩子行为引发的烦躁转化为一种激烈的、不受控制的情绪。如果你能在情绪变得激烈前,就注意到自己身体与内心的反应,就可能在情绪激化、损伤亲子关系前平静下来。

六、自我同情

在减少、告别吼叫的路上,自我同情是一个核心环节,即理解并原谅自己,而不是自责。自我同情不是找借口,而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真正接纳那个吼叫过的自己。人们编造借口,是为了赶走罪恶感和羞耻感。如果你对自己充满同情,接纳真实的自己,你就不太可能为自己的吼叫寻找借口。

想—想如果你的朋友吼叫了孩子,痛苦地向你诉说,你会揪着她的错误,不断批评吗?不会,你会看到,虽然犯了错,但她仍然是个好妈妈,你理解她的感受,给她提出改正的意见,给她倒杯热茶,抱抱她,让她有勇气继续前行。你知道如何向朋友表达同情,现在要学着向自己表达同情了。

要打破这种惯性,关键在于吼叫时要保持正念,观察、觉知自己的吼叫和后果,观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让自己感受到这种行为对自己和孩子的影响,尝试打破习惯。而且一定不要太苛责自己,改变习惯的初期是困难的,只要不断练习是可以彻底改变的。

七、A-B-C-D-E法则

下决心不再对孩子吼叫也许不难,但是当你真的被激怒时,想要做出不同的反应就没那么容易了。这时,你可以尝试以下5个步骤,把首字母连缀起来,称为A-B-C-D-E法则:

自问(Ask)

呼吸(Breath)

平静自我((Calm yourself)

确定孩子的需要(Decide what your childneeds)

同理心(Empathize)

1、自问

·我现在感觉如何?

·我升级的想法是什么?

·我能否接纳自己的感受,并且改变我的看法?

2、呼吸

·自问时,开始觉察自己的呼吸。

·从腹部开始呼吸,有意识地做3-5次缓慢、轻松的呼吸。呼吸的时候,感知自己的身体。

·只要孩子没有面临紧急情况,你在作出回应前,都要尽量可能给自己时间去关注呼吸。

3、平静自我

·关注呼吸有助于调整你的情绪。

·用积极、现实的想法代替你升级的想法。

·等到自己平静下来再来管教或者与孩子沟通。

4、确定孩子的需要

.想—想孩子的个性和年龄。你对他是否抱有合理的期待?

·他需要的是一个结果?一个拥抱?需要你重新为他指出方向?需要鼓励?或者需要一个清晰的界限?

·他的行为向你传递了什么信息?

5、同理心

·将自己置身孩子的处境,尝试感受他的情绪和想法,倾听他想诉说什么。

·告诉孩子你能理解他的处境和感受。

八、管教的4C法则

A-B-C-D-E法则能帮助你,在即将吼叫时,退后一步,头脑清醒、心态开放地看待自己所面对的失当行为或者难题。除了拥抱和重新引导,有时候你还需要做更多,这时候就需要4C管教法。

4C是以尊重为基础的管教的核心要素:

·沟通(Communication)

·选择(Choice)

·结果(Consequence)

·联结(Connection)

1、沟通

1)要简短、具体和简单

你说的话孩子听得懂吗?如果孩子犯错了,你要解释为什么不能这样做,但首先,更要清楚地告诉他,你希望他怎么样。"不要扔沙子,弄到别人眼睛会痛"就比“要听话,不听话的是坏孩子,我已经告诉过你,你知道扔沙子不好"好得多。记得一次给一个指令,一次说太多事,孩子很容易忘记你的需求。还要慢一点,用你最大的耐心说。

2)示范和解释

你想过吗,孩子就像摄像头,日夜看着你,从你的一举一动中学习。你经常发火,孩子就学会了不耐烦,你细致耐心倾听,孩子就学会了同理心。

当你希望孩子举止正确时,给他提供示范。对他说:“别扔沙子,你可以用铲子挖一个洞。"拿过铲子,做给他看。

3)用鼓励性的言辞

所有人,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都需要获得鼓励才能应对重重挑战。如果你想强调什么,勤于鼓励反馈吧。不止要在语言上赞扬,语调、表情和身体姿态都会透露你的感受。

4)“我"和“你"的力量

“我觉得头痛,因为这里的声音太大了。我很高兴你玩的开心,但是到外面去玩这个游戏去吧。"一个简单的公式:“我的感受是x,因为你做了Y,所以,请你做z。"它能帮你识别自己的感受,找到自己的需求,也能帮你理解孩子的处境。

2、选择

如果孩子感觉自己对生活有掌控力,他就不太会做出跺脚、打架、哭闹或其他争夺控制权的行为。在适当的时候,提供选择,将能够减少吼叫和争执,同时加强孩子做决定的能力,让他感觉到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是重要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当父母要求,孩子几乎不能够配合的时候,很可能是孩子和父母之间存在权利争夺,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孩子的反抗叛逆。如何避免陷入权力争夺?就是由父母来定基调,给孩子保留一定活动的空间。

1)选择不是胁迫,让他有真正自主选择的空间,比如你是想现在去洗澡还是看完这一集电视再去洗澡?虽然对于洗澡这件事情他没有得选,但她可以选择什么时间洗,这也会让不愿意洗澡的孩子感觉好一点儿。

2)不要凡事都征求意见

当你决定时不要加上好吗行吗?如果没有商量的空间时就不要提出要求后再询问对方的意见。凡事都征求孩子的意见也在削弱成人的权威,当没得选时,就要做个平静权威的成年人。

3、结果

结果是真的,结果会让众明白规则。把车停在错误的地方,警察就会给你开罚单,让孩子清楚这个行为会带来的自然结果

1)制定家庭规则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制定出相应的规则,不过让孩子能够理解这些规则应该是在六岁以后。在此之前如果能给孩子无条件爱的父母会让她内心更加饱满。

2)让孩子从经历中学习,承担自己行为带来的自然结果,这时在感受上能够做到共情并在情绪平利后引导下次做出正确的行为。

4、联结

管教的核心是联结。如果孩子感受到联结,内心就有安全感,也更愿意听众你的要求。当你们之间的情感账户是欠费的时候,你的要求只会换来叛逆。所以,不管多心,花些时间找点方法与孩子建立深厚的关系,让她知道你有多重视她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1)—对一时间

抽出时间与孩子单独相处,给他你全部的注意力,这一点在教养孩子中特别重要。安排定期的一对一时间,在单独相处的时间里,让孩子做主选择做什么事或者玩什么游戏。一心—意,把你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到孩子和你自己身上。带着好奇心看待你的孩子,了解他的性格和想法,仔细听他讲故事,不要提建议或者说教,只要倾听、游戏。

2)保持耐心

当你的孩子表现出心烦意乱,不肯听话时,关键要了解出了什么问题。如果你保有耐心,并告诉孩子你希望可以了解她,那么你和孩子的关系会联结的更深入。

3)不要记仇

有些家长会和孩子较真,这会让孩子从愧疚变成怨恨,留下长久的阴影,让伤害过去并不是你赞同她的行为,而是选择让关系继续,不因此切断与孩子的联结。

九、其它避免愤怒的方法 

1、提前制定计划

有时候,我们明明可以预判,掌握主动权,却非要把自己变成为被动的“灭火器”。根据孩子的需求和气质,提前计划,就可以有效避免争执和挑战。适应很慢的孩子、敏感的孩子、情绪化固执的孩子,每一种情况都要制定相应的不同措施。

比如说回来前就要说清楚回家要干什么,配合洗澡,然后可以看会书或者听会故事就睡觉,至少要在不同的时间节点说上三次。

2、使用定时器

比如两个小朋友都想玩同一个玩具,就可以定个闹钟。

3、规划家庭会议

4、运用悄悄话

当你感到愤怒的时候如果能够把控自己的情绪可以采用悄悄话来代替你的愤怒,不过我想大部分人如果能够做到的话就不必大喊大叫了。

5、试试数数

愤怒前先数10个数,并尽量保持深长的呼吸

6、再来一次

帮助孩子学习正确的行为,当孩子做错了告诉对方什么是正确的行为方式,并请孩子重新再来一次。

十、用道歉修复过往

1、首先,原谅自己

用几分钟弄明白什么刺激了自己,提醒自己目标是什么。记得错误是可以被原谅的,诚实地承认你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内心接受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原谅自己反应强烈。

2、真诚道歉

1)后悔

今天爸爸叫你吼叫还有打了你,这是爸爸的不对,爸爸不应该伤害你的身体,我现在感到有些后悔和难过

2)责任

这不是爱,这是爸爸自己没有处理(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我需要学习处理自己的情绪,同时妈妈叫你洗澡时你说让爸爸洗,爸爸要带你去洗时你又不去,这让我很没有办法,也希望你下次能够学会配合,说到做到。责任明了

3)补救

不要带着内疚去补偿,那样你需要先处理自己内心的内疚情绪;同时带着内疚容易过度补偿,并让孩子学会伤害可以换来操控父母要求得到更多礼物。这时不建议有形的补偿,或许可以尝试感情上的补偿,比如陪孩子读绘本或者录一个小故事。

十一、吼叫的不是我

如果是家里另有其它人吼叫,你可以进行一次不带指责批评的坦诚沟通,表达你的感受。认真思考对方这么做背后的需要。你无法停止别人吼叫,但你可以抱持一份同理心去关注对方的现状和需求。

结语

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熊孩子,只有熊大人。无论在克服吼叫的路上,有多么困难,都要记得,我们是大的,他们是小的,我们比他们更强、更有控制力,为了他们,我们得保持平静和清醒。

世界的和平始于家庭,而吼叫只能带来战争!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吼不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