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原则是一个测试人员时刻要铭记在心的,甚至要形成一种本能,指导测试工作。
原则1:测试找不出所有的Bug
软件的复杂性仅次于生命体,甚至现在很多软件都已经有了人工智能的属性。对于这样精妙的系统,一小点异常都有可能产生连锁反映,最终让整个系统无法运行。就好像人体只需要吸入一粒微小的尘埃,就可能感染病菌,从而引起人体的高能反应,最终导致人病倒,无法行动。
像软件这样的精妙系统,就算做再多测试,也无法找出所有的错误,就好像你永远无法保证,人不生病一样。
原则2:2/8 原则
少数功能模块会测试到大多数缺陷,用数字来表示就是 80%的问题出现在20%的功能模块中。在很多领域中都存在 2/8 原则,而在测试中同样会运用到这个原则。
为什么会这样的原因很多,我们只能适当分析。 比如开发某个功能模块的程序员水平不行,引入了大量缺陷; 也可能是这个功能模块非常复杂,可能出现大量没有考虑到的因素。
原则3:尽早介入测试
一个软件越复杂,越有可能产生新 bug。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孤立系统自发地朝著热力学平衡方向──最大熵状态──演化,同样地,第二类永动机永不可能实现。
这个定律同样适用于信息系统。 当一个软件引入越多的信息,越多的功能,会让软件变得越来越混乱,从而产生越来越多bug。
如果要少产生bug,首先是要保持软件整体的简单性,还有就是尽早介入测试。 因为在一个功能被开发的早期,功能还足够简单,早期介入测试能更高效的找到bug,如果一个功能演化到后期,被更多其他的程序使用,变得越来越复杂,找到bug会难很多。 尽早介入测试,还可以让开发快速得到反馈,从而尽快修复bug,不会把bug带到更复杂的代码世界中。
原则4:抗药性原则
抗药性原则又叫杀虫剂悖论(Pesticide Paradox)。随着时间的推移,重复使用相同的杀虫剂消灭昆虫会导致昆虫对农药产生抵抗力,从而使杀虫剂对昆虫无效,这同样适用于软件测试。
如果进行相同的重复测试,则该方法将无助于发现新的缺陷。为了解决此问题,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新测试用例,添加新的和不同的测试用例以帮助发现更多的缺陷。测试人员不能简单地依靠现有的测试技术。他必须不断寻找改进现有方法的方法,以使测试更有效。
原则5:要有精确的预期结果
测试用例中一个必需部分是对预期输出或结果的定义,这条显而易⻅的原则在软件测试中却是最常犯的错误之一,很多测试人员对程序应该产生的结果没有明确定义,只是凭感觉判断结果是否异常。
尽管“软件测试是破坏性”的定义是合理的,但人们在潜意识中仍然渴望看到正确的结果,所以当程序运行符合测试人员的心理预期时,他们会自以为程序是正常的。没有期望,也就没有所谓的意外。
克服这种倾向的一种方法,就是通过事先精确定义程序的预期输出,鼓励人们对所有的输出进行仔细检查。因此,一个测试用例必须包括两个部分:1.对程序的输入数据的描述。2.对程序在上述输入数据下的正确输出结果的精确描述。
原则6:测试显示软件存在缺陷
软件测试只能证实软件中存在缺陷,但是并不能证明软件中不存在缺陷,只能降低软件存在缺陷的可能性。
如果说公司的决策层想通过软件测试来证明软件中不存在缺陷,那是行不通的。测试人员只能证明软件中存在缺陷,但并不能证明软件中没有缺陷,软件完美。
软件测试人员可以通过软件测试活动,找出软件中大部分缺陷,避免软件在上线后给用户带损失,给公司带来风险。
原则7:无错就是好是谬论
无错,对软件测试人员来说可望不可即的。
那真的无错的软件就是好的软件么?
假设一个软件完全没有bug,完美无缺,但是不符合用户的需求,那能说这个软件是OK的么?
判断一个软件的好与不好,主要依据的还是用户需求,是否实现用户所期盼的结果,并不是仅仅依赖于软件中是否存在缺陷
有些伙伴会说测试理论没什么用,但博主觉得理论看似没用,但却能培养我们的测试思维,让我们对软件测试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测试人员不要只去追求技术上的超越,而思维上的建立也是至关重要。
原则8:测试活动依赖于测试内容
在面试过程中有时总会遇到面试官部“做软件测试什么最重要”,想来做过测试的都知道“需求”最重要,对测试人员来说是需求,对公司来说就是业务。
根据业务的不同,软件测试内部也分不同的行业,比如游戏行业,金融行业,电商行业等等。
不同的行业,测试活动的开展都有所有不同,比如工具的选择,测试流程都不尽相同,所以软件测试活动的开展依赖于所测试的内容。
最后感谢每一个认真阅读我文章的人,礼尚往来总是要有的,虽然不是什么很值钱的东西,如果你用得到的话可以直接拿走:
文档获取方式:
这份文档,对于想从事【软件测试】的朋友来说应该是最全面最完整的备战仓库,这个仓库也陪伴我走过了最艰难的路程,希望也能帮助到你!
以上均可以分享,只需要你搜索vx公众号:程序员雨果,即可免费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