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R:英特尔、谷歌的执行力为啥强?

这周讲一个这两年比较火的概念——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结果。这本书还有一个副标题,源于英特尔和谷歌的目标管理利器。也就是说,OKR是一个有助于企业提升管理水平,让组织更有凝聚力的目标管理工具。

之前我们讲过一本特别著名的管理学方面的书,《重新定义公司》,主要介绍谷歌这家公司。

在谷歌的价值观里,对互联网世界的非常敬畏。它们知道互联网世界变化非常快,所以在管理上做的改进就是坚决不做各种特别死板的计划。计划赶不上变化,计划做的越多可能偏离实际、跟不上变化的概率就越高。所以,干脆不做,放弃用过去的经验判断未来,反正也判断不准。

如果一个公司、一个团队没有计划,怎么找到一个大家一起努力的方向?“计划”在商业世界流行了那么多年,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团队目标一致。团队如果不做计划,乱糟糟的,各有各的看法,有没有可能垮了?

肯定有这个问题。《重新定义公司》只是从“道”的层面讲道理,告诉你要让组织特别有活力,应该把条条框框的东西拿掉。但是,他有没有讲把条条框框的东西拿掉之后,整个组织变得特别散漫的环境之下,怎么保证每个人的执行力特别强,让整个团队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

《OKR:源于英特尔和谷歌的目标管理利器》这本书讲的就是这个问题。谷歌、英特尔之类的高科技公司用了跟传统行业完全不一样的管理方式,减少了对每个个体的控制,让组织尽量保持扁平化,比较松散的背景下,怎么让团队的每个人能够奔着一个目标使劲儿?答案就是本书提出的OKR,在“术”的层面给出方法论,解决整个团队执行力不高的问题。

不管是创业还是在职场上,所谓的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就是指执行力。之前有一个调研调查了全世界400多个大公司的CEO,问他们做企业要成功,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所有人都把团队的执行力放在第一位。相比而言,企业的创新能力、风口的把握,充足的融资这些,在他们眼里都不如执行力重要。所以,执行力可能关乎到一个企业、一个团队在市场中的成败。

什么是OKR?做OKR需要哪些准备、哪些前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个感觉,在职场上,身边大部分同事工作的士气、积极性都不算高,都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领导让干啥就干啥。理由就是,“给多少钱就干多少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些老板会经常给员工灌“要有老板思维”之类的鸡汤。但这种鸡汤最多让员工有三分钟热度,所以大部分管理者只好选择KPI。于是,公司的每个人就扛着指标浑浑噩噩的工作,绩效目标没有完成就扣工资。这就是我们最常见的管理方式,一开始用言语、用鸡汤、用段子激励员工提高积极性,不管用就用量化的数字考核,用外在的压力逼迫员工好好工作,用命令驱动的方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OKR被发明出来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解决KPI解决不了的问题。它的逻辑不是用行政命令去驱动员工工作,而是目标管理的思路。

比如你是一个自媒体小编, KPI的指标就每篇文章的阅读数、粉丝的增长数……这些具体的数字。为了达成目标,你的工作不再是写非常优质的文章,而是为了创造阅读量、吸粉而拼命的蹭热点,做标题党……

而从OKR的角度看,自媒体的目标不是“数字的增长”,而是给用户创造价值。这个价值并不一定体现在有多少阅读量、粉丝数,更多的可能需要看其他的数据。比如老用户每天的打开率是多少,这反映了粉丝的活跃程度,如果关注你的都是僵尸粉,那证明你这个自媒体对别人没什么价值。

所以,OKR让你更关注核心问题,不会被KPI带跑偏,把行为挤压得变了形。

OKR这个思路最早源于20世纪最伟大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他在1954年提出一个非常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这可能是他管理学思想里重要的发明之一。简单来说,KPI逻辑是上下级的关系,企业的领导者就要想办法控制、监督下属监督;而OKR是领导和下属一块儿制定一个客观的标准和目标,然后一块儿共同完成这个目标。

所以,在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的思维里面可以看到,普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被释放出来了。这种积极主动是来源于员工自己内部,目标是员工跟公司的管理者共同制定的,也是符合员工的看法,员工在实现这个目标的时候就有一种参与感。这里的动力是源于员工的内心,而不是KPI那种强加一个指标到员工头上。

所以,“目标管理”的思路在管理学上是一个非常根本的转向。在这个基础上,经过几十年的调整,最后就形成了OKR。把这套办法逐渐完善的是英特尔公司,然后陆续在很多高科技公司流行起来,比如甲骨文、谷歌、领英、推特……

OKR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目标=想做什么

关键结果=如何知道自己是否达成目标

举个例子,比如我今年给自己定一个目标——设计一个体验特别好的小程序,帮助大家养成听书的好习惯。

看,这个“目标”很简洁,寥寥数语描述了一件确定的事儿。这里还有时间限制——今年。这就是一个目标的主要的元素,简洁、有定性、有时间限制的一个具体的描述。

“关键结果”就是我怎么去衡量做的这个小程序体验是好的,能帮助到别人养成听书的习惯,做一个量化。比如我今年要达到要有20%的粉丝听了一周后下周还会再听,也就是说,这是个留存率的关键结果;我要实现2%的用户听完之后留言或者回答我留的小思考题,这也是个可量化的目标……我可以做多个这样的“关键结果”,通过这些“关键结果”,我就可以定义出我的目标到底实现没有,实现的程度是多少。

OKR和KPI根本的不同是什么?

01

前面讲了,OKR是自下而上的,“目标关键结果”是管理者跟普通员工平等的讨论出来的,而不是领导自上而下地强加给员工的。

02

OKR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特点——快速变化调整,而KPI基本上是没什么可讨论的余地。

很多时候,员工觉得KPI不合理,就跟管理者讨价还价。管理者有时候自己也不太了解到底是合不合理,可能就是随便定了一指标。员工跟领导讨价还价,管理者自己也不知道员工到底是偷懒还是真的定高了。

有些管理者会让员工定,他明明能完成100,偏说只能完成到80,但拼了命也能做到90。如果管理者真定了90,那这个员工用不完全饱和的工作状态就能完成目标,把奖金拿了。这是KPI会降低工作效率的缺点。有一个的指标压力并不一定能激发出员工的工作潜力。

而OKR可以随时调整,每一个季度为一个周期,制定一次目标和关键结果。这样周期非常短,相对来说可以规避KPI不合理、脱离实际的情况。所以,OKR就比KPI要科学得多\合理得多。

实际上,国内很多公司其实也有OKR这种管理逻辑在,做法是一样的。

比如小米在创业早期的时候并没有给自己的员工定KPI任务,而是直接给大家定目标,比如要跟米粉做朋友,经常交流。公司的高层的要求工程师每天要去回复用户在论坛里的发言,这是大家共同定的一个目标。因为小米手机跟传统的在实验室里研发出来的手机不太一样,它是一种靠用户驱动的手机,一边研发一边跟用户聊天,了解用户的需求。

小米的目标关键结果就很清晰,就是每天至少跟一个用户做一次聊天。为了达成这个目标,雷军和其他创始人都以身作则。老板的都身体力行了,员工能不那么干吗?很自觉得就把这个目标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想办法去推动一些关键结果的完成。

小米规模扩大了之后,它的管理方式就变成KPI+OKR。也就是说,即有具体业绩的考核,同时又有目标管理。据说阿里巴巴的考核是50%的业绩,另外50%是价值观。这个价值观主要考核的就是工作的态度,基本上也是一个KPI+OKR方式。

什么样的企业适合OKR?

这本书里明确提到,必须有明确的使命、愿景和战略的公司才适合用OKR。

使命、愿景、战略,如果上过商学院的课,应该经常听这些词。大部分人会觉得这几个词特别“大”、“虚”,都是些一听高大上,但是没什么卵用的东西。可是两位作者认为,这些是OKR的前提。

其实也不难理解,每个企业的都有自己的长远目标,为了捍卫市场占有率做了哪些努力。从根本上来说,OKR其实就是把这些东西转化为行动的一个过程。没有使命、愿景、战略,怎么可能制定出目标和关键结果?岂不成了无源之水?所以,使命、愿景、战略,必须有,这是OKR的前提,或者说准备。

其实这些东西一点儿都不虚,就跟咱们找对象一样,要找三观一致的人。也就是说,彼此之间价值观差不多才能相互吸引。企业招人也一样,企业的价值观决定了吸引到什么样的人。这就是个性上的惺惺相惜。企业的个性从哪儿体现?就是从使命、愿景、战略体现,要把这些东西很精练的总结出来,然后告诉自己的员工,同时也要把这些东西向全社会公开,展现企业的个性。

要怎么建立使命、远景、战略?

使命

简单理解就是说企业要解决什么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它在社会上存在它的意义是什么。好多著名的企业都把使命喊得特别响——

阿里巴巴——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沃尔玛——为顾客省钱

另外,不管是阿里巴巴还是沃尔玛,它们的使命都有一个特点——能够跨越时空,不管是让生意越来越好做还是省钱,这事就是过100年也是成立的。但有了使命,就相当于有了一个指南针,这样在定目标和关键结果的时候就根据使命来校正,看看有没有偏离初衷。

愿景

愿景比使命稍微具体一点。愿景其实就是为了达成使命具体来做一个定义,未来要去往何处。比如——

可口可乐在08年提出未来十年的愿景——10年内业务量要翻番

阿里巴巴去年提出——20年后阿里巴巴要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

所以,愿景比使命更具体,同时非常重要的是它可验证、可量化,有没有达成目标能非常明确的看到。

战略

战略离现在更近,是短期内实现愿景的办法、路径。所以一般提到战略的时候,涉及到的都是一些目前应该重点或优先处理的事项。当然,战略有很多种,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会制定不同的战略——

腾讯——产品优先,体验必须是最好的

百度——技术优先,做任何事都是工程师思维,用最好的算法做最强的优化

石油——原材料优先,掌握上游的原油就能在竞争格局中占据优势

只有有了使命、愿景、战略,才能制定出OKR而且能保证这些东西不“偏”。所以,如果要去执行OKR,首先应该看自己是否做好了准备,有没有使命,有没有愿景,有没有战略。清楚地制定好这些东西之后,OKR就是一个很好的战略管理的工具。

(搜索路径:先保存至相册,在微信扫码,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OKR:英特尔、谷歌的执行力为啥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