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大片看未来世界


还记得大概六年前,和同事一起去电影院看美国大片,那是在电影院第一次看美国大片。说实话,电影名称已经不记得了,但里面的一个情节还有印象。

就是那里的人们如果要去到另一个地方,必须在固定的时间、地点,乘坐一种专门的通过地心的交通工具,因为速度很快,安保装置就像宇航员乘飞船那样需要智能化固定起来,不是简单的绑一根安全带。因为失重的原因,在穿越地心的那一刻,会有一个重力转换过程,过程中所有东西都会翻转倒立,乘客看的书也会悬浮,唯独这一点让我记到现在,其他情节的记忆都很模糊。

当时感觉电影里面人们所做的事情和做事的方式,和地球上的人类大不一样。很多场景和我们现实中略有相似,但又大不相同,交通设备、通讯设备都是所谓的高科技,军队主要是机器人,情节主线也不同于传统电影。因为场景不熟悉、情节也是完全看不懂,一部科技感十足的好莱坞大片,居然成了我和同事的催眠曲,因为我俩都睡着了。

这是第一次在电影院看的所谓的好莱坞科幻大片。


六年前,微信使用还没有普及,移动互联网也没有现在发达,所谓的外太空、机器人、智能化这些字眼也不是经常能听到。所以对于类似这种有关外太空或其他星球资源争夺的好莱坞大片,我基本都不看,也看不懂。

一拨地球人为了某些团体的利益,或者所谓的开发新能源,便堂而皇之的领导一群智能机器人和超能力的生物人去其他星球开战。当时觉得这些场景、情节都是那些好莱坞编剧们为搏人眼球、让电影大卖而虚构得画面,根本没有现实依据。所以一直感觉很无聊、没意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拒绝看这种所谓的美国大片。

直到去年,也是大概这个时候,在浏览微信朋友圈的时候,偶然看到了一个好友用大篇幅的文字叙述了一本书的读后感,而且附上了这本书的封面。看完他的读后感,我立马网购了这本书。读完第一章后,彻底改变了我对美国大片原来的那种无聊、不现实、毫无根据的看法。


这本书很厚,正文部分361页,感谢、注释部分44页。刚拿到这本书时,有点担心自己读不下去,但读完前五页我就被里面的内容吸引了。里面的知识点很丰富、讲解很到位、思考问题的视角也很独特,是我之前很少接触的一类书。

这里简单罗列一些第一章里面吸引我的点以及我自己的感想:

1.进入21世纪以后,饥荒、瘟疫和战争不再是人类的心头大患。确实,现在因营养过剩死亡的人数超过因营养不良而死亡的人数;人类死于干旱、埃博拉病毒或恐怖袭击的可能性,还不及死于暴饮暴食垃圾食品的可能性。

2.大多数国家,真正严重的不是饥荒,而是饮食过量。可不是吗,三高人群大多是吃出来的。

3.已经在研发的纳米机器人,有朝一日会在人体的血液中巡航、找出疾病、杀死病原体和癌细胞。仔细想想,美国科幻片中的确经常出现纳米科技。

4.流行病在未来危及人类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人类自己为了某些残忍的意识形态,刻意制造出流行病。生化危机系列的电影好像都是这个套路。

5.“逻辑炸弹”就是恶意代码,能够在和平时期就植入,远程操控。好莱坞影片中,经常为了一张芯片开展整个剧集。

6.恐怖主义只是得不到真正权利的人采取的软弱策略,恐怖主义的手段是散步恐惧,而不是造成严重的实质伤害。几乎每年都会有的自杀式袭击事件,每次死亡人数都会远小于20世纪战争死亡人数。但人们对恐怖主义的过度反应,反而比恐怖主义本身造成的安全威胁更大。

7.成功孕育着野心,人类接下来的目标很可能是长生不死、幸福快乐、化身为神。仙丹妙药可能不会真的让人类长生,但未来的生物科技、人工智能很有可能让人类永生不死。未来的科技可能会让人类换上克隆器官、植入生物芯片。我们这一代人真的很有可能是最后一代原装人类,未来世界将会出现更多的半机器人、机器人。

看到第一章第四小节的时候,我已经能够理解好莱坞那些科幻片了。自从读了这本书的一年多以来,我已经不排斥美国大片,有的时候真觉得他们脑洞开的不错。


这本书还直接提出了人类将要面临的三大问题:

1.生命本身其实就是算法,生命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算法这个词从去年火到现在。

2.意识与智能的分离。机器人时代。

3.数据主义,拥有大数据积累的外部环境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现在你知道为什么经常浏览的网页,会给我们推荐一些话题、关键词了吧?

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见解独到的点,后期我也会再做几篇关于本数的读后感。

说了那么多,如果你还没看过这本书,或者对未来世界感兴趣,强烈推荐这本《未来简史》。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美国大片看未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