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书:365天的静心冥想》读书笔记

简介:一本生命之书,帮你理清人生的困惑,涤净人生的烦忧

放下屏障

安静的听便能洞察

费力是一种扰动,聆听能带来自由

超越语言

安静中自有美

听进一切,不抗拒,便能获得宁静

倾听内在的声音,警惕权威者的话

学习

投入全部的生命在某件事上,你才能了解它

需要一颗安静的放下所知障的心

信仰

逃避事实的时候,才需要信仰

真正了解人生的人,不会渴望拥有信仰

一个有爱的人是没有信仰的,他只是去爱就够了

了解当下的真相比制造出理想重要的多

理想是虚构出来的,当下的真相却是真实的

只有了解虚假的东西之后,才能认识什么是真实

实相无法被辨认,只有当所有的信念、知识、经验、美德以及对美德的追求都小结掉,实相才会出现

当你真的体会到爱,自我已经消失

我们追求的一切都是自我

只有当心完全寂静时,我们才能超越所有经验

变成

变成就是不和谐,我们努力地向变成某个东西,但那个东西原本就是我们的一部分

变成就是一种竞争

不论我们想转变任何一种境界或状态,里面都有责难、反应、定名和存档活动。因此,变成就是一种痛苦和竞争心态,不是吗?这是一场无止境的挣扎:我现在是这样,但我总想变成那样。

善与恶

爱如果示现出来,就没有所谓的善或恶了。你如果真的爱某个人,是不会去思考善恶问题的,你整个人都充满着爱。只有当爱或全神贯注的觉知不见了,才会有真相与理想之间的冲突。

依赖

婚姻其实是一种自我防卫、自我逃避的形式。任何一种防卫的形式都会助长依赖性。一个总想依赖的心是不可能自由的。

一个谦和而自由的心才有能力学习。学习是一件非凡的事--只是学习而不累积知识。我们一般所谓的知识是很容易获得的。那样的学习方式已然是从已知进入已知,但真正的学习确是从已知进入未知。

只要是不能彻底了解、感受、穿透和解决这份孤独感,依赖便是无法避免的事,如此一来我们就永远无法解脱了,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发现什么是真正的宗教,什么是实相。

你已经发展出一种不间断的觉知,凭着它就能温柔而轻松的整合身心。如果你的健康和营养都没有什么问题,你的存在自然会臻于圆满。

关系

奠基于需求的互动关系只会带来冲突,心里只要带着目的,真实的关系就不存在了。

社会结构若是奠基于需求,不论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都会助长冲突、困惑或不幸。

占有欲

弃绝世俗或自我牺牲并不是值得被赞美和仿效的伟大精神

被占有的东西如果无法满足我们或带来了痛苦,我们就会放弃它而去追求更令人愉悦的东西。最终极的占有物便是所谓的上帝或实相。

看见当下的真相能够使我们不再怕自己没有保障,而这份恐惧往往会助长执着,并且会导致我们产生想要放弃世俗的幻觉。对真相的热爱便是智慧的开始,凭着这份爱就能带来真正的交流与分享,但放弃世俗和自我牺牲永远是一种自我鼓励的幻象。

只要不甘愿做个什么都不是的人,不可避免地一定会助长痛苦和敌意。甘愿做个什么都不是的人,跟放弃世俗或苦行立志都无关,但是跟看见当下的真相有关。

执着

执着就是我们的实相

世上没有所谓的不执着这个东西,存在的只有执着。我们的心会发明不执着这个东西来对抗执着。但刻意培养不执着的态度一定会造成痛苦。

我们所执着的财物、人或观念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缺少了这些东西,自我就什么也不是了。

欲望

我们必须了解心中的欲望,但是了解一个如此活跃、如此急切、如此强烈的东西是困难的事。

这个不断想逃避空虚、孤独及不圆满的人,跟它企图逃避的东西并没有差别。其实他根本无法逃离自己,他只能试图去了解自己便是心中的孤独和空虚。

如果没有热情,如何能有爱?缺少了热情,如何能有敏锐的感受力?

爱既非占有,也不是一种感觉,爱本身就能转化困惑和精神异常的问题。

大部分的精神导师或其他人都会告诉我说:”人应该没有欲望,应该培养不执着的态度,并且要从欲望里解脱出来,这其实是非常荒唐的说法,因为欲望必须被了解,而不是被摧毁。如果一味的摧毁欲望,很可能把生命本身也毁掉了。如果你去塑造欲望、控制欲望或是去压抑它,都可能毁掉生命本身不可思议的美。

既不否定也不对治欲望

若是没有欲望,我们就无法存活了。但是在追求这个东西的过程里,一定会有痛苦,这才是我们的问题。

其实我可以一边拥有欲望,一边看着它,在没有念头干预的情况下,它很快就会止息下去。

年轻的心可以舍弃一切,也许你还无法认清舍弃一切有多么不凡,你还领会不到其中的美,富足和不可思议之处,但是能听到这样的讯息就是在播下一颗种子--不只是在意识的表层,而是在整个潜意识里播下了种子。

真正的生活是富足的、圆满的、活泼的,却没有任何自我感?若是能从小处着手--舍弃一些小小的快感,但态度是轻松自在的--就足够了,因为你会发现心有能力熄灭各种记忆及事物。计算机已经取代了人脑的作用,但人心并不是一个跟记忆有关的惯性作用,如果它不能舍弃已知的事物,必然无法成为另一个崭新的东西。

你可能已经尝过自我消失的滋味,即使是几秒钟或一天的时间,也足以使你了解自我一旦出现,冲突、不幸和挣扎立刻会产生,所以我们才会不断的渴求更多的忘我经验。

最大的逃避

你的心不了解自己为什么会执着于它。

感觉

若是能彻底去了解自己的感觉,认清感觉之全体,你自然会知道什么是爱。

烦恼越多,感受越多。

情绪或心情会形成残忍的态度,被社会所利用;只要落入情绪和心情里,你就变成了社会的奴隶,但是人必须有强烈的感受力。美、语言、话语间的静默以及对声音的觉知,这一切都会带来强烈的感受。只有感受力能够使人愉悦。

对大部分人而言,爱就是一种记忆。当你说爱的时候,你爱的是不是一个能够带给你快感的东西?你爱的是不是你的认同,并且属于你的东西?我并不是在捏造一些讲法,这些都是事实,因此不要看起来那么惊慌。

我们爱的只是某个人的形象罢了,我们爱的并不是那个人。我们对自己的丈夫或妻子所知有限;如果你以为认识一个人就是不断的辨识他,那么你永远也不可能了解他。因为辨识的活动是奠基于记忆的--对苦乐的记忆,对自己曾经追求过或拥有过的事物的记忆。爱怎么可能跟恐惧、哀伤、孤独或绝望相关呢?一个野心勃勃的人怎么可能有爱呢?但我们都有巨大的野心,不论这野心是体面的或不体面的。

因此想弄清楚爱是什么,必须毫不费力地止息所有的情绪、好恶的反应以及过往的历史,就好象它们是有毒的东西一样。

我喜欢某个地方,我觉得它美极了。这些心情之中都有对另一种东西的排斥,因此情绪和心情往往会助长残忍的心态。

当某种心情和情绪产生时,爱就不见了助长好恶之心的便是情绪和心情。

情绪在生活里到底扮演着什么角色?快感这种情绪就是爱吗?欲望就是爱吗?如果情绪即是爱,那么爱就成了一个永远在改变的东西,对不对?

因此,你必须明白,情绪、心情、热忱、觉得自己很善良之类的感觉,跟真正的热情或慈悲都无关。所有的情绪或心情都跟思想有关,所以才会造成快感和痛苦,爱是没有痛苦和受伤的,因为它不是快感和欲望的产物。

智慧

只有当情绪和理智和谐运作时,智慧才会产生。

除非人类能够以智慧而非智力来处理人生,否则没有一个政治体系可以帮助人类脱离汲汲营营的生活。

虽然你能够通过分析来发现行为背后的动机,但这不是真正的观察;只有全神贯注地觉知思想和情绪正在运作的那一刻,才能看见真相;

试着将那些”必须怎么样“和”不能怎么样“的想法都放掉。当你这并不意味着你该放任自己,而是去觉察心中的应该或不应该。然后智慧就会像清晨绽放的花朵一样开始运作起来。

你必须随时随刻处在高度敏感的状态,除非能变得如此敏锐,否则很难产生智慧。智慧是透过感受力和观察而产生的。

比如”树“这个字并不是真实的树。你必须真的去接触这个东西,而不是透过名相,才会知道它是怎么一回事。这意味这名相已经失去了蛊惑人心的力量。

觉知

若是能拿出所有的注意力而不专注在任何事物上,也没有任何结论,就会发现真正的冥想是什么

如果你的内在有空间,那空间里一定有寂静--从寂静里会产生别的东西,然后才有能力聆听,有能力在不抗拒的情况下去觉知。

如实聆听或如实观察某个事实,可以带来好不费力的解脱。

能量

最极致的能量形式就是最纯粹的能量,但心必须解除所有的概念、动机和方向才能觉知到它。

思想永远都是有限的、不自由的,它不可能具有真正的创造力。只有超越思想的能量才具备真正的创造力。

大部分的人都活在矛盾冲突里,包括内在与外在。矛盾冲突意味着费力......只要感到费力,能量就会损耗。只要心中有矛盾,就会有冲突,冲突一出现,你又会想克服它--另一种形式的抗拒。不过抗拒也会制造出某种形式的能量。

所有的行动都奠基于应该或不应该的冲突之上的。这种抗拒和冲突的形式也会滋生出一种能量,但仔细观察这种能量,你会发现它是具有破坏性的--它不是创造的能量。一个具有写作和绘画天分的人,往往会藉由心中的冲突去表达和创作。张力越大,冲突越强,表达的欲望就越高,这便是我们所谓的创造力。然而这并不是真正的创造力,而是冲突的产物。承认自己心中有冲突矛盾,自然会为我们带来顺畅的能量。

能量消耗的主因是冲突,只要概念比事实重要,冲突便永远存在。

你如果说“我该如何节省能量?”的话,那么你已经制造出一个概念。你会按照这个概念行事,如此一来冲突矛盾就产生了。但若是能觉察自己的精力是怎么被消耗的,你就会发现心中的冲突便是主要的耗能原因--比如有烦恼而不去解决,活在旧有记忆里,受制于传统。

概念和事实之间的界分便是精力损耗的主要原因。

人是一个能量体,若是不追求实相,这股能量会变成破坏的能量。这么一来社会就必须塑造人,控制他的精力。于是能量就被扼杀了。也许你已经注意到另一个有趣的事实,如果你真的想做某件事,自然会有能量...这股能量会变成自律的工具,于是就不需要外在的纪律了。人若是能自动自发的追求实相,就会变成正当而善良的公民,而不是去依循某个政府所制定的规范。

快乐

慈悲便是爱,它是跟心智活动无关的一种品质。

也许你可以求得一些满足,但快乐是无法求取的。因为快乐是另一个东西的副产品。

囤积物质的人永远无法了解无我的喜悦,可是你必须了解这个不凡的东西,否则人生就会变得琐碎而肤浅--出生,学会一些东西,受苦,结婚生子,赚钱,拥有小小的智性上的享受,然后死去。

快乐只能自然而然的降临,如果去追求它,它就会躲开你了。

头脑永远无法发现快乐,快乐不是一种可以被你发现的感觉。

若是藉由某种手段来达成快乐,这个手段本身就会摧毁它的目标。

只有当这个我的所有细微活动止息之后,才能出现无法求得的至乐--一种没有痛苦也不会被染指的喜悦。

痛苦

若是能了解人生的整个历程而不去论断对错,那么不属于你我的那种富有创造性的快乐就会出现。同样的,如果基于痛苦而渴求快乐,因为失去了某一个人或一事无成而追求快乐,那么你的追求就是一种反应。快乐是跟心智活动无关的,因此你必须停止追寻。

受苦的人去探讨快乐这件是又有什么意义呢?我对痛苦的起因有没有了解才是真正的重点。痛苦一消失,快乐就会出现了,但是当我意识到它的时候,就不再是快乐了。因此我必须了解痛苦是什么。如果我的心一直在追求快乐,一直想逃离痛苦的感觉,我还可能了解痛苦是怎么一回事吗?如果我真的了解痛苦这个东西,就不能排斥它,替它找借口,责难它,拿它和别的东西相比;我必须与它彻底共处,并且深入地去了解他。

如果我懂得如何倾听,就会了解什么是快乐。我必须学会倾听内心的痛苦,能够倾听痛苦,就能了解快乐是什么。

我们认不清人类本是一体的,我们都受到了不同层次的制约。如果你爱某个人,那份爱并不属于你个人。如果属于你,它就会变成占有、嫉妒、焦虑、残忍和专横。同样,痛苦就是痛苦,它不是你的或我的。

了解痛苦并不是要找到痛苦的起因是什么。如果我能看着痛苦而不想得到解答,那么会发生什么事?在不逃避的情况下我会开始理解痛苦,我的心会变得非常警醒敏锐,亦即敏感度提高了。敏感度一旦提高,就能觉知到别人的痛苦。

事实

只有当你的心不再制造任何妄念时它才会降临,而且是不请自来的,它会像熏风一般不知不觉地来到你心中,它会像阳光一样来得那么突然,像夜晚一样纯净。若想觉知到它,你的头脑必须安静下来,但心却充满着热情。

没有路径可以通往实相,它会自然降临到你面前,只有当你的心和脑都变得单纯而清晰时,爱才会出现,心中若是有爱,就不会想设立一个组织来倡导兄弟爱,也不会一天到晚谈论信仰,或是论及权力及对立的问题,甚至连寻求和谐的需要都没有了。那时你就会变成一个没有标签也没有国籍的人,这意味着你已经摆脱了这些东西,有空间让实相降临到你的生命里。

实相是无路可寻的,实相与过去、现在、未来都无关,它是无时间性的。一个总喜欢引用佛陀、商羯罗、基督或我的观点的人,是永远无法发现真相的,因为复述别人的话语并不是实相本身,而是一种谎言。

只有当追求结果和成就的心安静下来的时候,实相才会出现。一个想透过努力和修炼而达成某种结果的心,是不可能认识实相的,因为那个结果也只是头脑的投射罢了。头脑的投射不论多么高尚,都是一种自我崇拜的形式,一个自我崇拜的人呢是不可能认识真相的。只有当我们了解整个信念活动的过程,才会停止挣扎,然后实相才可能出现。

实相就是事实。不了解关系中的事实而一味的追求开悟,智慧徒增心中的困惑,因为你会把开悟当成一种逃避和毫无意义的替代品。

只要你的妻子还在掌控你或者你还在掌控她,就不可能了解什么是爱;只要你还在压抑、寻找替代品或是野心勃勃,便无法认识实相是什么。一个不再追寻、不再挣扎、不再想达成某种结果的人,才可能了解真相。真相不是一个持续不断的东西,它是永不住留的,你只能在每个当下发现它。实相永远是崭新的,它没有时间性。昨天的实相并非今天的实相,今天的实相也不是明天的实相,实相是没有延续性的。但头脑总想把证入实相的经验延续下去,这样的心是无法认识到实相的,实相永远在更新,换句话说,你虽然看到的是同样的人、同样的笑容、同样的一双在挥动的手,但是你永远能看到其中的新意。你永远能焕然一新的看待生命。

凡是能被你求得的东西都是一种自我投射。由于妄念所创造出来的东西不可能是实相,所以寻找实相就是在否定实相。实相没有驻留的定点,它是无路可寻、没有向导的。语言也不是实相本身。追寻的本身便是源自无明,透过追寻而发现的东西并不是实相,你必须停止追寻,实相才会出现。

实相是无法将积累的,凡是能积累的东西一定会被摧毁,它会逐渐衰萎。

追求安全感和永恒的人是无法发现真相的,因为他们所追求的知识无常的反面罢了。因为受制于时间之网,所以才会追求永恒,但是他们所追求的永恒也只是头脑制造出来的一种幻觉。

因此若想发现实相,你必须停止追寻--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对眼前的事实已经心满意足了。

一个彻底摆脱时间的人才可能发现真相,因为他不再利用时间作为自我膨胀的工具。时间意味着对昨日的经验,自己的家人、自己的长相和性格的记忆,所谓的我便是靠这些东西所构成的。

听闻真理而不积极的转化心念,真理就会变成一剂让伤口化脓的毒药。但如果能为自己去发现真相,那么真理就能带来改革的行动。

听闻真理而不积极的转化心念,真理就会变成一剂让伤口化脓的毒药。但如果能为自己去发现真相,那么真理就能带来改革的行动。

我们的心很难接受事实,我们永远都在诠释,并且总是按照自己的偏见、制约、希望、恐惧等,去赋予它一些意义。你我若能单纯的看着事实而不提出任何意见、诠释或意义,那么事实就会变得非诚鲜活--它活生生的摆在你的眼前,其他的都不重要了;然后这个事实就会生出自己的能量,引领你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思想

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里丧失了爱,减弱了对美的感受力,也意识不到自己的残忍。我们变得越来越专业,也越来越无法统合。知识是必要的,科学也有它的位置,但是如果心和脑全都塞满了知识,而痛苦的根由却没有深入的加以探索,那么生命就会变得很肤浅,无意义。我们总是见树木不见森林,这种破碎的知识根本无法了解整体的喜悦。理智永远无法看到整体,因为它是不完整的。

我们读过很多书,心中充满着别人的观念、理论和想法,并且有能力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将它们诠释出来,但很少有人具备原创的想法。就因为我们一直在培养智能,所以才丧失了对事物的感受力。

总是在竞争、想要变得更好的心,是没有能力揭露真相的。只有全神贯注的心才能不断的自我揭露--因为能不断的揭露自己的真相,搜易是富有创造性和解放能力的。

头脑只要受到特定的训练就可能变得十分聪明,但不一定有智慧,因为智慧是理智与情感的结合,这两种能力在智慧中都能平衡的呈现出来。

只要纯粹的情感被理智所败坏,人就会变得平庸,而这正是大部分人的情况。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培养某种智力和辩证的能力,我们不断挣扎、探讨,想要变成某种理想的状态,却忽略了眼前这个美妙的世界以及丰盈的大地。

越是对某个东西感兴趣,越有意愿去了解它,然后你的心就会变得单纯、清明与自由。那时喋喋不休的念头完全止息下来。毕竟思想只是一种语言文字,而造成干扰的便是这些语言文字。面对眼前的挑战所产生的反应就是我们所谓的思维作用,因此喋喋不休的心是无法了解真相的--关系中的真相,而非抽象的真理。

当心非常安静的时候,即使是一刹那,都可能产生一些了悟。这种安静的状态是无法培养的,刻意静心智慧让心变得僵固。

如果你的心不保持任何想法,完全敞开,没有准备要面对什么,你就会不经意的看到自己的真相。那时你的心中没有任何的防卫、算计、掌控、压抑或想要改变的欲望。

如果你的心早已有了准备,那么显然你是无法认识那未知的。如果你对自己说我即是上帝或者我只是一堆社会制约下的反应罢了,你就无法领略那自发的未知了。

所谓记忆,一种是累积技术性的信息,另一种则是由未完成的经验残渣搜累积成的。如果能彻底完成一个经验,那个经验就不会留下心理上的残渣;如果无法彻底了解一个经验,就会留下残渣。我们总是透过以往的记忆来看待眼前的经验,因此从未焕然一新地面对过崭新的经验。很显然的,我们的反应永远是受限的。

我们会发现思想永远受制于过往的历史,然后又会投射到未来;若是承认了过去,就必定会承认未来。但根本没有所谓的过去和未来,而只有意识和无意识所组成的一种状态,其中包括了集体历史和个人历史。集体历史和个人历史面对当下这一刻的情境而产生了反应,于是就创造出了个人意识。因此意识永远是老旧的,而它便是我们存在的整个背景。一旦承认了过去,势必会承认未来,但未来之事修正后的过去延伸而成的,所以仍然是老旧的。我们的问题就在于如何为这个过程带来转化,而又不制造出另一种制约,另一个老旧的东西。

时间

悟境是瞬间发生的,它不是任何东西的延续。已知的一切根本无法带给你这种了悟,只要你还在追求一种延续性--渴望关系、爱或祥和的境界能恒久不变--你就是在追求一种时间之内的东西,如此一来就无法体验到超越时间的境界了。

只有当心安静下来的时候,才能真的聆听,这时心就不再产生立即的反应,亦即反应和听进来的话语之间有一段间隔。这段间隔就是空寂,从空寂中能生出理解力,但不是头脑层次的理解。如果别人的话语和你的反应之间有一个空档,那么不论这个空当能延续几秒钟或比较长的时间,都能带给你一种清明的感觉。这个空当能够让我们的头脑更新。

所有的宗教传统都主张解脱是需要时间的,这里指的是心理上的时间感。因为天堂遥不可及,所以我们必须透过渐进的烟花、压抑、成长或认同某个更超然的对象来转化自己。我们的问题就在于恐惧自己能不能立即解脱,否则恐惧势必会主张混乱。心理上的时间感确实会主张内在的混乱。

我所质疑的是整个进化的概念。我们的思想已经认同了某一种在时间之内的存在形式。我们目前的脑子是经过长期演化而成的,它很可能会进一步的演化和扩大。身为一个人,我们已经在这个充满各种理论和概念的世界活了四五十年,眼前的社会尽是贪婪、嫉妒和竞争。我就是这些东西的一部分。

对一个身处痛苦的人而言,透过时间逐渐地进化是徒劳无益的事。我们已经不能再花两百万念的时间来逐渐成长,然而我们有可能立即解脱恐惧和心理上的时间感吗?物质界的时间是必须存在的,你不能摆脱掉它,因此我们的问题是,心理上的时间感能不能为个人和社会带来秩序?我们就是社会的一部分,我们跟社会是一体的,只要个人的内心有了秩序,社会自然会有条不紊。

但心理上的时间感或心理上的明天真的存在吗?思想发现自己没办法立即改变,于是就发明了这种逐渐演进的观念。

身为人类的一员,我很清楚的看见我必须为自己的生命带来立即的变革,包括思想、感受和行为在内,但是我却告诉自己说:“明天或一个月后我就会不一样了。”这是我们所说的心理上的时间感,亦即明天或未来。昨日的一切延续到今日,然后制造出了未来,这是显而易见的事。一年前我有过一次经验,它在我的内心留下了印记,于是我按照那个经验和制约来诠释当下所发生的事,便创造出了明天。我一直卡在这个恶性循环里,而这就是我们所谓的生活,我们所谓的时间。

你即充满着各种记忆、制约、希望、绝望和孤独的妄念,这一切都涉及时间。若想了解那个超越时间的境界,那就必须探索有没有可能彻底摆脱经验和时间感。

时间就是思想,思想即是创造出昨日、今日和明日的一种记忆的活动,然后我们又把思想当成追求成就的手段以及生活的方式。时间对我们而言有着无比的重要性,我们一世接着一世的轮回,只不过是把习性稍微修正一下,接着又转到了下一世 。

很显然,思想的本质就是时间,只要我们把时间变成一种演化的工具,心智就无法超越自己--只有超越时间的心智才能转化自己。时间之中一定有恐惧,我指的是心理上的时间一定会带来恐惧,同时会制造挫折和矛盾,但是直接洞察到眼前的事实,却不需要时间这个元素。

时间意味着从眼前的真相演进到某种理想的状态。我现在很恐惧,但是有一天我可以完全没有恐惧,因此我们必须透过时间才能解脱恐惧--这是我们大部分人的想法。从眼前的真相演进到某种理想的状态,必须涉及时间。我不喜欢有恐惧,所以我必须努力的了解它、分析它、找出它的原因,或者完全避开它

我们有没有可能彻底摆脱恐惧,就在当下这一刻?如果我让恐惧延续下去,势必会不断的制造混乱。我发现时间感便是制造混乱的元素而非解脱恐惧的手段,因此我们不能逐渐摆脱恐惧,也不能逐渐解除国家主义所带来的毒害。

外在的时间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心境,而我们的心境也会影响物质。我们必须有外在的时间才能赶公交车或火车,但如果你全盘拒绝了心理上的时间感,就会碰到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时间,这种时间是井然有序的。

实相或悟空境会在刹那间出现,因为它不在时间的范畴之内,所以没有延续性。你不妨亲自去实证看看。悟境是瞬间发生的,它不是任何东西的延续。已知的一切根本无法带给你这种了悟,只要你还在追求一种延续性--渴望关系、爱或祥和的境界能恒久不变--你就是在追求一种时间之内的东西,如此一来就无法体悟到超越时间的境界了。

洞见

心智如果竭尽所能的思考,就会来到思想的临界点,这时它就安静下来了--不是因为它累了,也不是因为它想藉由安静来找到答案,而是它已经竭尽所能,因此自然而然的安静下来。这时会出现一种无拣择的觉察,其中没有任何要求,也没有任何焦虑,这样的状态会产生洞见。只有洞见才能解决我们所有的烦恼。

在你洞察到烦恼的那一刻,你所有的烦恼都不见了。

我想立即发现实相,那么这个不断在搜集、挣扎、想通过记忆让自己延续下去的自我,就必须停止活动。

一个能看见生命完整真相的人,很显然已经超越了时间感。

重生

心每天都必须大死一番,彻底洗刷掉过往的痛苦和快乐--只有这样的心才是清新纯真的。

心必须经验一些事情,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它必须对眼前的流水、生病的动物、即将被火化的尸体、扛重物的穷苦村名以及人生的折磨与不幸有所感受,否则它就僵死了。它必须有能力从经验中抽离出来。让心老化的就是传统、累积的经验和记忆的余烬。

只有当我想对治它的时候才会变成一个困扰。

我们的心无法被动的观察,它永远想对治问题。

不断的更新和重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当下必须承担过往的经验,就不可能更新。更新与生死无关,它是超越两级的;只有从累积的记忆里跳脱出来才能重生,而由不留下对当下的记忆。

只有透过当下这面镜子去反映过去的记忆,又没有任何曲解,才会带来真正的更新。

如果你充分而彻底地完成一个经验,还会发现任何残留的痕迹吗?只有当经验尚未彻底完成时,才会留下痕迹,另自我认同的记忆延续下去。我们把当下视为通往某个结果的工具,于是当下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当某个经验出现时,你要彻底而深刻地去完成它;你要思考它,深入的感觉它,觉知其中的苦乐,以及你对它的批判和认同。只有当经验彻底完成了,心智才能更新。我们必须在一天中过完四季:你要敏锐地去觉知,去经验,去了解,从每一天的因缘聚合中解脱出来。

当我在困惑时,我会问:你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但是一个充满困惑的人如何能找到答案,你了解吗?如果我的心智有困扰,它不是美好而安详的,那么我的答案势必是透过困惑、焦虑和恐惧的屏障而产生的,答案一定会被扭曲。

如果你能理清自己内心的困惑,自然就会明白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你不需要再问什么,也不需要再寻找它,只要从造成困扰的原因中解脱出来就对了。

你从小就被这种对成就的崇拜喂养大的,但是伟大的成就也会带来巨大的伤痛。然而大部分的人都耽溺在成就欲里面,因此成就的重要性才会超过对痛苦的了解与消融。

我们都想变成著名的作家、诗人、画家、政治家、歌唱家等 ,可是为什么?就因为我们不喜欢自己所做的事,才会渴望名声带来的满足。

收敛你的光芒,让自己变成一个无名氏,爱你所做的事而不炫耀,是非常美好的事情。你只是一个具有创造力的无名氏,这种创造性才是丰富而美好的。

我们都有一些技术,但我们的心和脑却是空乏的。

我们都是第一流的机器,我们知道如何完美的操作这具机器,却不知道如何去爱一个生命。

如果你有某些话想说,自然会创造出自己的风格;如果你根本没有想法,那么即使有美妙的风格,写出来的东西仍然是老调重弹。

因此,心中没有了歌,才会去追随歌者。享受唱歌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有了喜悦,你自然懂得如何去看。能够 看得到美,就是一种艺术。

寂然独立

停止追寻便是另外一个事物的开端

你的心中没有任何思想和情绪,它们完全被封闭住;你没有任何出口,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所有的人和天使都从云端消失了,你感觉到彻头彻尾的孤独。

寂然独立之中自有美。你必须活在寂然独立的状态。人如果能彻底超脱社会结构里的贪婪、羡慕、野心、傲慢、成就和地位--当他从这些东西中解脱出来时--他就是彻底寂然独立的。这种状态跟孤独不同,因为里面有活跃的能量和深刻的美感。

寂然独立不是孤独

孤独与寂然独立是截然不同的。穿越了孤独,才能进入寂然独立的状态。

心智无法了解它,心智只知道什么是孤独。

当一个人寂然忘我的时候,他就不再属于任何一个家庭、国家、文化背景或约定了,他会有一种局外人的感觉--活在所有的思想、造作、家庭和国家之外。这样一个独立于物外的人才是真正纯真的。这份纯真能够使我从痛苦中彻底解脱出来。

受到尊崇的人都是平庸之人,平庸之人一定会有许多欲望。他永远有人和观念陪伴它。

平庸之心的元素之一就是永远处在恐惧之中,因为有困惑,所以想得到秩序,想让自我延续下去,想拥有一个能够引领它的形式。然而这些形式和影响力都会制造出矛盾与冲突,任何一种拣择性都属于平庸的状态。

心是不是必须拥有洞穿力--不去模仿,也不被模塑--而且能保持无惧?这样的心能不能保持寂然独立,并且拥有创造力?这份创造力不属于你和我,它不具名。

有道心的人是不会去追寻上帝的,有道心的人只关怀社会的转化,也就是自己的转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命之书:365天的静心冥想》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