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亮之处,便是人文

从山东沂南汉墓出土的《伏羲女娲》像中的蛇身人像,到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中提到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语言,两者都在区分人与动物的“几希”,那看似基本没有的“几希”当中,却蕴藏了人与动物最大的差别——社会性。

人类起源于动物,在漫长的进化岁月中,人的自然性在渐渐消失,人的社会性在逐渐增加。那么,何为社会性?不同人会对这个宽泛的概念给出自己所理解的不同定义。在包罗万象、形形色色的定义中,我们发现,社会属性有着自己独特的人文之光。

知识之光,褪去无知。常言道:知所知,乃小知;知不知,方有智;知无知,近大智。大道至简,躬行之,却知此非易事。从无知到大智,其实就是对自身认知从无限到有限的一个过程,明白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方得始终。古人云:“不是读书破万卷,而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藏书万卷,不如圣书一字”、“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西天取经的玄奘,取回的是“无字”真经,无字胜有字,皆因知无知。

道德之光,照耀人性。“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我们经常说“因果报应”、“以德报怨”,都将道德的地位置于重要位置,以此来指导、规范我们的言行举止。幼儿时期,我们就被教育要多行善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善恶之分,道德评判,不仅彰显出为人处世的准则,也在冥冥中闪耀人性之光辉。

法治之光,回归秩序。人类历史经历从野蛮到文明,从抢劫掠夺到交换交易,这其中是规则和法治的力量,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而不倒退,是因为有制度这一缰绳。“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作为国家治理的保障,从一开始它便是公民的“守夜人”。而人类是唯一会对他同类施行死刑的动物。有人说,这未免也太不人道,一点都没有体现出人文关怀。殊不知,制度上的惩罚是对偏离规范行为的一种纠正,若恶不治、善不扬,人文精神何以存在下去。

情怀之光,报恩家国。古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家国情怀跃然纸上,古今商人以实业救国、报国,践行着自己的价值观和使命。企业强则经济强,经济强则国强。实业兴邦,不是标榜的噱头,而是对国的承诺。

从知识、道德到法治、家国,人类的人文之光从一开始出现就未再中断过,并一直不断地得以丰富延续着。想必,这也是人类文明能绵延五千年之久的奥秘所在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光亮之处,便是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