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每一秒陪伴都是爱:《知己知彼百谈不殆》
大家好,我叫SKY 。 今天是我加入头马后第4个备稿演讲L2-1,关于确认自己的沟通风格以及这种风格对他人的影响。
《孙子兵法.谋攻篇》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
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沟通也是如此,知己知彼,不管多少次沟通都能有效;
不知彼而知己,运气好的话,或许一方会接受另一方的观点;
不知彼又不知己,要想获得有效沟通,那就随缘吧,发成冲突也很正常。
我就接着孙子的对战争的谋略,延伸出了今天这篇对沟通风格的思考——《知己知彼,百谈不殆》。
其实原来的题目是《我们都懂如何沟通吗?》,而这个新题目啊,是我昨天早晨晨醒思考时突然跃入我脑海的。
起因可能之前看了一本书名叫《别跟青春期的孩子较劲,谁的青春不叛逆,较劲你就输了》。
我一直在想,父母与青春期的熊孩子们沟通怎么就这么难?
读L2-1的手册后,就在那天清晨上我顿悟了。原来我们在与孩子沟通前真的还没有做到知己知彼。
我们往往以为自己很了解自己,我们错了,我们以为我们很了解孩子,我们就更是错了。
我们可以自己评估一下,平时与孩子沟通是否有效啊,用有效性来判断我们有没有做到真正知己知彼。
上周五,我在女儿学校做了一场10分钟的演讲,题目是《孩子也是我们的寄居蟹》。
撰写演讲稿的时我就在想,台下坐着老师、家长、孩子三类人,哪类人对我来说最重要?他们希望听到什么,我想传递什么信息给他们?
坚定果断地我选择了孩子们!我希望在我演讲的十分钟里,哪怕他们听进一个点,记住一句话,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成功的演讲了!
可是如果当我说完以后,他们什么信息也没收到,那对我来说就是一次信息传递的失败!
这是孩子在校八年来最重要最难得的一次演讲机会,所以我超级珍惜,立即开始密谋如何准备一次有效演讲。
落笔前我一定先要去了“知一下彼”。第一个被采访的是我的孩子。我问她:你们希望我为你们说什么话鸭?你可以去问问身边要好的同学们,如果佳欣妈妈要为他们发声,他们希望我对他们父母说些什么鸭?
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我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佳欣,你妈妈怎么这么好啊?!于是孩子们就突突突地把想说的话都通过我女儿传递了给我,有的说从来没拿到过奖学金;有的说手机被把爸爸妈妈收掉了,跟同学失联;有的说暑假最恐怖的事情就是妈妈把自己暑假班报满了!我一整理一聚焦就萃取出了“三环养育“模式:还奖金、还手机、还时间。你们能想象当我演讲时,下面家长和孩子们惊讶的表情吗?舞台上有个家长在为孩子们的愿望发声?
可喜可贺的是,演讲后的当晚,有位爸爸把奖学金通过微信还给了孩子! 真为这样的父母点赞。他们用自己的示范来养育下一代。
哪怕是得到了积极的反馈,我当时也不清楚为什么会获得这样的成效。备稿期间所有的思考方式和行为都在潜意识下自然形成。可是这周我在准备L2-1演讲时,我做了手册里的问卷,我才清晰认识了自己到底属于四种沟通类型中哪一种,我在支持型沟通的得分5分,主动型4分,分析型2分,直接型1分。
看到这个结果我才清楚地知道自己属于典型的支持型沟通者。这种人最喜欢的是亲密关系,最不喜欢冲突,所以经常用平易近人真诚温和的方式沟通,愿意主动倾听他人的想法。
得分第二的主动型沟通的人大致和蔼可亲,富有热情,充满活力,自然风趣,爱好交际,能鼓舞人心的,虽然有时会性急。
认识我的人来评论一下Pathways这个测评结果与你们对我的印象接近吗?Eric、音瑶、玲佳?
在测试前,我真不知道自己属于什么沟通类型的,可现在回头看看我上周备稿的初心不就是想积极主动的支持孩子们吗?还真与测试结果高度吻合。
演讲也是一种信息传递方式,如果说知己知彼是信息传递的起点和终点,那么确定自己演讲的初心,了解信息终点的诉求,用双方偏爱的风格沟通表达,才能更有效将信息注入听众的心里。pathways让我对自己加深了了解,帮我辨清沟通对象的类型风格,给出沟通策略和注意事项,我相信在导航手册指引下,我一定会将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变成自己的沟通能力,将沟通的艺术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
最后,一定别忘了,沟通前一定要知己知彼哦,这样才能百谈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