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陶行知

教学应该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还教学以本来面目。古人说得好:"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敢问,会问,从而激励他们的智慧和潜能,走好迈向科学探究的第一步。如何引导小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呢?

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有提问机会,这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在平日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问题意识,把一节课的每个知识点设计为若干个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同学们先通过阅读教材找答案,对于难以理解的、有疑惑的知识,学生可以自己设制问题,然后相互讨论以求共同解决。有时个别同学的问题会偏离主体,大多数是有价值的、直擢课堂核心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自己需要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时候,思维才算真正启动。

要尊重学生,使学生有"疑"敢"问"。我的课堂是一种互相尊重、宽容、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给每个人以温暖,这样学生会大胆的有“疑"而及时“问”,不用担心他问的幼稚简单或偏难深奥,都用真诚亲切的微笑,和蔼可亲的教态,饱满的精神来接受,这样即可以鼓励学生多问,也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一次,我在学伴性遗传时,关于“生一个白化男孩”还是“生一个男孩是白化”的问题时,会有部分同学就是搞不清楚,这时,平时默默无语的一名同学居然破天荒地举起了手,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窍门,即简便又通俗易懂,于是我表扬了他,给了这个学生自信,从此提问的热情更高了。

要激起兴趣,使学生生"疑"乐"问"。常言道“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但由于学生对提问的意义认识不足,或因被填鸭式教学模式而缺乏适当的问题情境,或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开动脑筋主动提问,只想当"观众"或"听众"。对此,我深入学生了解他们学习上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使问题的探索正好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激起学生乐问的兴趣。我把班上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成员优差搭配,以好带差,由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组组竞争,问题提得好就可以得到积分,此举充分调动了他们质疑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每周评出"最佳质疑能手",并给予表扬。为了能更好提出疑问,他们就得读熟、读透教材,用发现的眼光来读书,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期待着解决问题,这样就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索转变,感受到思考、质疑带来的无穷乐趣。

不但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也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传统的教学是把问题在课堂上弄懂,走出课堂没有问题。其实,这是片面的教学,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不能满足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个问题的答案,所以在每节课后预留一些问题或课题拓展,这是在获得结论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地提出新的问题,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并想办法解决,这样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延伸了知识面。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个好的问题,一个优秀的学生往往也在于他提出一个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因此,我们的教育应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以产生新的问题终,从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怀疑精神和创新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