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1 day 31
《为何爱会伤人》
作者:武志红
章节:难以避免的爱情战争
摘录:
孩子和母亲(或者抚养者)之间的依恋关系可以分为三种: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对抗型依恋(矛盾型依恋)
通常一个人只有感受到巨大的痛苦才真正想改变,
看起来冷若冰霜,但我知道,她内心燃烧着对爱的渴求
期待妈妈的怀抱,和改造梦想相比,是危险的,因为前者的主动权在对方手里,而后者的掌控权,在自己手里。
家庭本身就可以像妈妈一样具有安全感,假若他和妻子的关系更和谐,那么家本身就可以满足他的安全需要,而工作更可能是满足探索世界的激情需要了。
只要两个人用心相处,那么慢慢会明白,没有哪个人真的就是乏味的,每个人都很精彩。
经营感情,即知道感情并不仅仅是命运的恩赐,你会预料到感情出一些问题,而当问题出现时,你会有耐心地去沟通,去化解问题,于是感情可以越过一个又一个障碍,最终两个人拥有一份稳定而又高质量的亲密关系。
当内心有浓重的不安全感时,一个人就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不爱”的信息上,
安全感与不安全感,多是三岁前在孩子与妈妈的关系中形成的,而一个人如果没有形成安全感,那么他的内心中就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总渴望着退行到婴幼儿状态,继续在妈妈怀里吃奶。
控制对方的钱,这是缺乏安全感的人常做的事情之一。
如果理解了张柏芝的不安全感,你就会知道,“打机”而不陪老婆,这样的小事可比买不买物业这样的事严重多了。
只有少数人会在遭受打击后,反省自己持有的那一套逻辑,调整它甚至放弃它,而形成一套更新的、更灵活的、更适合现实状况的生存逻辑。
作为一个极端的支配者,这个男人把“我对你好”“你必须听我的”和“否则我会惩罚你”这三点都发挥到了极致。
然而,他们的故事也说明,一个支配者与一个依赖者,不可能永远相得益彰,当支配者感到厌倦,或依赖者想走向独立,他们的关系就会受到极大的挑战。
我们都不容易看到并尊重恋人的爱的逻辑,相反我们都执着在自己的爱的方式上,并认为这是唯一正确的,这就导致了孤独,并且越相爱越孤独。所以,这是一个普遍问题。
帕萃丝·埃文斯还认为,男人超强的支配欲和女人超强的依赖性,其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恐惧。
权力不是别的,就是让别人听从自己的意志,越多的人听从自己的意志,就证明自己的权力越大。
“什么叫‘如其所是’呢?就是,对方怎么感受的,这才是事实,我们要按照对方的感受去理解他。
任何看似荒诞的事情背后,都有它最真切的原因。如果你觉得它荒诞,那很可能是因为你不理解它。
发生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人内心的感受。
一些人之所以喜欢评价,是因为他们学来了父母对自己的交流方式。
交流感受”才是配偶、密友等亲密关系进行绝大多数沟通的目的。
心理需求的核心是感受,亲密关系的一个重要价值就在于交流并相互理解和接受彼此的感受。
我们要不断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去感受对方的感受,某种程度的链接感才会发生,而链接感一旦发生,一个亲密关系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而那要命的孤独感也会消失大半。
所以,在亲密关系中,不去纠缠谁对谁错也是很多婚恋专家强调的一个原则。
感受,主要是身体的感觉和情绪这两种。
愤怒一旦产生,就一定会寻找宣泄的出口。弱势一方根本不能直接表达愤怒,那么,他们会发展出独特的还击方式。
任何人被攻击,都会生气。
愤怒一旦产生,就要寻找宣泄的出口
不管关系多么亲近、多么特殊,当你对另一个人表现出相当强烈的攻击性时,对方在第一时间产生的一样是愤怒。
千万不要以为,每个人建立亲密关系都是为了追求幸福和快乐。相反,很多人建立亲密关系只是为了控制并折磨对方。
亲密关系是对人最大的心理支持,亲密关系的结束也是对人最大的心理伤害。
性是对关系的渴望。扭曲的性,是对扭曲的关系的渴望。
男人滥性,通常是征服欲望在作祟,是希望占有很多女性。这种占有就是一种扭曲的关系。
“好孩子”们常埋藏着很深的愤怒
感想:
自古婚恋情感总是人世间的热门话题,不仅是因为它象征着美好,更因为它伴随着各种麻烦和困境。不管你许下多美好的愿望,也不论你收到多真挚的祝福,情感关系里的困惑因人而异,却始终都少不了。
这或许就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从不同的家庭中来,带着各自不同的模式进入到共同的关系中去。每个人又把自己心里的理想伴侣投射到了对方的身上,如果对方和理想中的人类似,他们的模式也契合,那倒还好。但大多数情况是“投射”和本人是有很大差别的,相互的模式也并不匹配,那么问题自然而然地也就产生了。
当问题产生的时候,逃避是最没用的。唯一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去直面它。去直面困境,也去直面自己的内心,看到真实的自己,也看到真实的对方,然后才有可能有效地沟通,了解彼此,解决冲突。
最重要的一点,不论发生什么事,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下的感受。当你能理解并接纳对方的感受时,你们的心才有可能走得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