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文老师们

所谓“天地君亲师”,虽然是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但总有“仁义礼智信”的社会普适性。实在想不出高大上的题目,终究还是初中作文式的题目更显得直观些,倒也应景。细数起来,总有年少不羁的可笑之处,这也正是回忆真正的妙处了。

小学的记忆多数有些模糊不清了,初中到高中之二三事总有明确记忆,从未忘怀,记录于此,权当是给自己一次时空穿越,也不枉已经度过了人生的四分之一,却想不起任何有意思的事情。

初中时候,正是少不更事的年纪,说来可笑,愚蠢的觉得只有学好数学才能真正体现自己的“聪明才智”,所以对语文课程也相应轻视了些,也并不觉得学不好语文是一件甚为羞耻的事,久而久之成为能够表现自己“聪明才智”课程的一种衬托。彼时的语文老师有脾气的很,凡是早晨一节课,总让我们先将早饭吃完,她才开始40分钟的课程(5分钟用来吃早饭了)。记得凡是讲古诗的课文,都是“XX古诗五首”,前一节课完成了两首的讲解,令我意外的是,起立,老师好过后,便让我站起来讲第三首古诗。一是没有预习,二是确实不解,所以答:“不会”,“真的不会?”“不会。”“那好,站到我身边来听”。所以结果就是我站在将桌旁听力她侃侃而谈,又将我带到隔壁班重新听了一遍。下课后,也不被允许回去继续别的课程,继续站在她的办公室,并不理我。最后不得不认错了事。我确实忘记了这件事发生的缘由,大概是我犯了其他的什么错误。其实后来发生的事情和此事也惊人的相似,其实有更为简单的方式,更为合理,更为节省人力。但是平淡的日子,也有他的乐趣。

终于进入了大孩子的高中生活,烦恼仿佛也更加多了些。第一位老师温文尔雅,写得一手锦绣文章,但总有些多愁善感的味道。一些他批过的摘抄,作文,有时候只批两个字“真好”,以前只见过“好”,“很好”,“非常好”诸如此类的评语,“真好”便多了些感情意味了,在喜欢他的人看来,这也增加了他的人格魅力。也可能是因为他对夫人讲过“你只需要我的一个眼神,我却给了你一生的注视”,或矫情,或深情,喜欢总有喜欢他的理由。我深刻记得,他给我们讲孤独和寂寞的区别(因为以前的答题总要有表达了作者孤独的心境此类答案):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用孤独来表达自己,孤独是精神上的孤独,大概式苏东坡的“缥缈孤鸿影”,大部分多是寂寞“大概是他中秋时节,别的同学都回家了,一个人在宿舍咕咚咕咚喝着啤酒”。睿智而深情,是他的魅力。当然不喜欢也有不喜欢他的原因,因为讲《将进酒》时候,倒是缺了些洒脱的味道。我有点写不清楚他具体教了我们哪些除去知识以外的东西,总觉得是有,却有些讲不明白。大概是思考?表达?

第二位老师年纪大了些,但是走起路来手臂抬得很高,腰板挺得很直,有些魏晋名士的味道,这也是读书人的风骨。再加上一幅好歌喉,“才情”二字,大概就是如此了吧。

时隔多年,有些事情总是难以忘记,老师们所教授的,所做的,都影响着后来自己看问题的角度与深度,可能有时候并没感觉影响了多少,但这些都实实在在存在着。感恩二字,总是有的,他们真是为了我们好,确实没有骗我们。愿花长好,月长圆,人长寿。

微信公众号:莱奥的随笔杂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语文老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