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偶标准那些事儿(一)

最近呢,我的一只基友(一个兼具体脂率高且理工科直男phd等多项高难度求偶要素的胖友)遭遇了求偶困境,于是我每天就要以写论文的方式回答他的各种奇奇怪怪的疑问,换句话说,思晗的最新理论成果都归功于基友的单身,在此献上一拜。

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呢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先对真实的择偶标准以及可操作的择偶标准进行区分,然后对于择偶标准中的优点标准和特点标准进行讨论,最后通过微观经济学的理论进行探讨什么是一个合适的择偶标准以及应该向市场释放一个怎样的求偶标准。

1、真实的标准和可操作性的标准

先到到了适恋适婚年龄的年轻人经常被询问择偶标准,根据小样本的观察就会发现,很多人提出的一些标准很玄幻,比如合得来、有眼缘(你应该是来捣乱的吧)。其实询问这些标准的人有几种常见意图,一是作为潜在对象识别对方的择偶需求,二是作为潜在中介可以帮忙在好友圈根据需求留意潜在对象,三是像思晗这样纯粹的采集数据以及满足八卦心理。所以对于这三类人而言,说一个虚无缥缈的玄幻标准都是毫无信息量的,除非你就是要捣乱就是要隐藏需求,就是要增加婚恋市场已经极度高昂的交易成本,科斯气的棺材板都盖不住了,你们可真坏!

所以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就会显得尤为重要,可以用客观标准也可以用主观标准,客观标准比如不要社科的,硕士及以上学历等,主观标准比如聪明的、好看的等等。客观标准一般是非此即彼的条件,只可能是0和1,而主观标准一般是一群人通过社会的主流共识+自己的偏见形成的判断,可能有偏差,但是很多事情的可测量性实在很差。比如男生会说我喜欢长的好看的,而不是说我喜欢微软小冰测试颜值8分以上的,如果有人这么说,八成是个注孤的博士。

真实的标准是内心中真实的判断标准,但是难以测量难以操作。所以接下来谈一谈择偶标准是释放和识别问题。基于上述的这种困境——真实标准的不可测量性,大家也许可以在释放择偶标准信号的时候对过往喜欢过的款进行聚类,也就是按聚类算法进行聚类,然后向外界传输一个近似真实标准的可操作性的标准。

至于识别,要分清可操作性标准它真正测量的属性是什么!比如用人单位招人的时候要求的是985学校,它本质上需要的是一纸文凭吗?这一纸文凭可以用来摆设吗?答案很显然不是。这完全是基于节约搜寻成本的考量,985学校的学生可能更加聪明、更加努力、视野更加开阔、社交圈子更好(我真的很臭表脸)。所以应该把一些可测量的标准还原成对方的真实需求,即使满足不了可测量的标准,也可能是完全符合真实标准的。比如我的基友坚持要硕士及以上学历,我就很想怼那清北的本科也不行吗?不过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好处比985本科条件的好处在于,经过科研训练的胖友的科学素养和研究能力更好一些,可以陪他研究如何通过甩黄瓜判断哪根黄瓜水分更多。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择偶标准那些事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