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中国百年经济崛起

回望中国百年经济崛起建党100周年,尤其是新中国成立72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取得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不懈奋斗,砥砺前行,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的伟大奇迹,实现了人民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国家从“一穷二白”迈向繁荣富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经济总量历史上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这意味着我国经济总体实力又跃上一个新的大台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标志性意义。接下来我将从三方面来谈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经济崛起。

一、建党百年,经济发展关键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从党的百年历史中,精选出百年经济发展关键词:

关键词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是村、组)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

关键词2: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合作社是建国初期为恢复生产,增强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而成立的农村生产互助组织。

关键词3: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关键词4: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

关键词5: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指1978年以来,我国的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进行的探索和创新,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其最终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让中国实现现代化,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找到一条适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词6: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又叫国家干预,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关键词7: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划出的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

关键词8: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彻底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关键词9: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

关键词10: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亦称“区域经济集团化”。同一地区的两个以上国家逐步让渡部分甚至全部经济主权,采取共同的经济政策并形成排他性的经济集团的过程。

关键词11:两个一百年

两个一百年:第一个一百年,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关键词12: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指一个国家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是人通过思想使用工具在地球上创造的经济。

关键词1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思是:建设成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产业全面发展、环境全面改善、民主全面推进、覆盖的领域全面、覆盖的人口全面、覆盖的区域全面的社会。

关键词14:民族工业

民族工业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中国人创办的用机器生产的工业。

关键词15:双创环境

双创环境,其内涵就是要超越一处处单独的空间、基地,或者一项项单独的文件、措施,从而在全社会养成一种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呵护创业创新热情的群体氛围。

关键词16:“二五”计划

“二五”计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1958~1962年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关键词17: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是指攻破难关实现脱贫,也指要在全国范围内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1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建立的一种经济制度。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经济制度。

……

通过这些带有鲜明时代印记的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经济就更加鲜活地展现出来!

二、经略百年,围绕农村的改革。

开国之初,百废待兴,人民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最主要的是实行土地改革和发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1950年6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8月发表于重庆《新华日报》的木刻版画,朱宣咸的作品《争阅土地改革法》。从这张画里,可以看出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完成,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积极领导和支持下,农业劳动互助组织有了更快的发展。1950年全国有272万个互助组,到1952年底,互助组已发展到810万个。低级农业生产合作社3600多个。1952年底,包括老解放区在内,已完成土地改革的农业人口占全国农业人口总数的90%以上。全国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台湾省外,普遍实行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新中国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978年11月24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村民凑在

一起,讨论并形成统一意见:“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接着,18位小岗村村民,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农业“大包干”。当晚,生产队的土地、耕牛、农具等按人头分到了各家各户,轰轰烈烈的“大包干”由此开启。开启了改革开放初期乡村建设的初始模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中央文件的方式肯定了广大农民的这一创举。198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改革的主要方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使乡村建设进入新纪元,推动了新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央关于“三农”问题连续出台的“一号文件”对于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为长期不能解决温饱问题的中国农民逐渐摆脱贫困带来了希望,同时也为农村带来了活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生产方式变化,焕发了蕴藏在农民心中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农村的商品经济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基本解决了农民吃饭的问题。

2005年10月,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拉开序幕。新农村建设具体体现在大力建设兼具民族、地域特色并符合节约型社会要求的“新房舍”,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基础的“新设施”,彰显新时代特征的生态、生活、环境卫生处理能力的“新环境”得到提升,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农民”建设蔚然成风,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风尚”得到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和重中之重,是党中央统筹新时期城乡发展、推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具体落实的重要举措。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开展,农村生产全面发展、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法制建设、公共文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体现农村地方特色、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起来,开阔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世界,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医疗卫生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得以逐步建立和完善。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国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从精准扶贫,到精准脱贫,2012年到2017年,中国贫困人口减少近7000万,相当于每分钟至少有26人摆脱了贫困;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贫困县数量实现了首次减少,减少了153个。创造了中国扶贫史上的最好成绩。

三、人才辈出,乡村振兴的故事。

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脱贫攻坚光辉历程,深情回顾脱贫攻坚英模感人事迹,强调全党全国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愚公移山》是《列子•汤问》中的一篇寓言故事。该故事讲述愚公不畏艰难,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下面让我讲讲当代“愚公”毛相林的故事。讲他是如何绝壁开路带头“拔穷根”。重庆市巫山县东北部的竹贤乡,有一条被当地人称为“绝壁天路”的崎岖山道。道路尽头的下庄村,整村坐落在巨大的天坑里,四面被海拔高于千米的险峻大山包围,由于没有通往外界的公路,下庄人被困在山里。从1997年开始,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带领村民历时7年,沿绝壁修通一条8公里的“天路”。从此,下庄村打开了通往外界的大门,改变了下庄与世隔绝的状况。如今,这条路已被拓宽、加固,村里先后发展起柑橘种植、乡村旅游等产业,2015年下庄村实现整村脱贫,“绝壁天路”也成为村民们的致富路。下庄村就像一口井,而这口井却有万丈深。村民们去巫山县城,须经逼仄的古道翻越悬崖,一来一回至少四天。这里交通闭塞,经济低迷。1997年,时任下庄村支书的毛相林坐在海拔1300米的山崖上,望着天坑中的下庄,心里腾起了修公路的打算。可修路遇到两大障碍:钱和三材(雷管、炸药和导火线)。毛相林不甘心“坐井观天”,他偷偷挪用了母亲的700多元养老钱,作为第一笔修路资金。在其带领下,村民们东拼西凑,5天时间共筹集了3960元,再加上毛相林以个人名义向信用社贷款的1万多元,下庄村民第一次向大山、向闭塞发起了挑战。这年秋天,毛相林和村民们没日没夜地泡在工地上。大部分路段要在悬崖绝壁上开盘,没有任何机械设备,他们就用最原始的方式——将红绳缠在腰间,在半山腰荡着“秋千”勘测﹔用钢钎凿孔、铁锹铲土,然后填上炸药,劈山开石。悬崖上的修路工作,修路是危险的,牺牲随时可能发生。但为了改变全村贫穷闭塞的“宿命”,必须修。毛相林曾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党员就要以身作则,不要怕苦,不要怕累,要带头。”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2004年4月,历时7年,他和村民们一起在绝壁上凿出一条8千米长的“绝壁天路”。他带领下庄村人走出了“天坑”。出山公路修通后,毛相林又带领村民走上摆脱贫困的道路:种柑橘、种西瓜。积极动员有富余劳动力的家庭外出打工,2015年,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20年,下庄村人均收入达1.3万元。下庄村的经济蝶变,离不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离不开共产党人的群众意识,离不开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29年的时间里,毛相林和村民们一起凿出“通天路”、蹚出“致富路”、筑出“民心路”、迈上“小康路”,过上了幸福美好的日子。

我坚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未来的经济将能获得腾飞式的发展!中华民族必将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崛起!

你可能感兴趣的:(回望中国百年经济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