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01

《论语》学习第三小组学员袁佩英

学习心得之二

学期快结束了,学习经典65天了,班上组织联欢,我参与了《诵》,《礼仪之邦》两个节目,在组长的带领下,我们诵读,练唱,录音,试衣,彩排,一路走来,辛苦又开心!就是在这一次次的演练中,一个“礼”字在我心里承载着一个合情合理的内涵,然后,自然而然的表之于形象,即“诚于中,形于外”。深感‘礼’之‘重’!看我泱泱大国,礼仪之邦:从国家层面上讲,君臣之间关系要讲礼,国风清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家庭层面上讲,父慈子孝,百善孝为先,孝敬是根本;从个人层面上讲,有礼在先,礼让三分,礼尚往来;遇上个“鬼”节,怀念先人,也得讲个祭祀庄重之礼。

说到个‘礼’,记忆的闸门开了,我的童年是在上海大都市度过,人体电脑中有件事至今常浮眼前,萦绕耳际。那年我七岁,在上海杨浦区,大连路,江浦路交界处,有个卖唱乡下老人,弹唱的是《小曲好唱口难开》,幼小的我只记得一句半歌词,那就是:“富人欢喜,穷人愁,先生闹钟(老总)听开歪(怀)”。听完后,妈妈示意我给钱,我把可怜的准备买花夹针的5分钱,扔在地上就走,可妈妈死紧拉住我的手不许走,我噘着嘴巴好恼怒?接下来的一幕是:她慢慢蹲下身子,将包在小水巾(小手拍)里的一张很旧很旧的,皱皱的,一角纸币轻轻放进“艺人”的破毡帽里,并向流浪歌手点头,微笑。回到家后自然也没放过我[流泪],此事时隔整整60年,铭刻我心,在学习《论语》的今天,我把她捡起,不况有点心酸,自感惭愧,好在我还能原谅我当年的年幼无知,否则会遣责一辈子。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经说过一句话:”一个人有没有文化,并非看他的学历有多高,学历不等于文化”。妈妈没有念过书,她的善,懂的礼,溢于言表,付之行动。如今96岁高龄的母亲,仍独守农村老家,她的仁,义,礼,智,信,一直影响着周边很多人,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世代流传!比起妈妈,我,实在是输给她的太多了……

五千年中华文明源源流长,因为有人没有抛弃传统,没有割断精神命脉,所以基根和魂一直绵延至今。我们的原则不是就一部分人对文化精神的失传而忧虑,而是要进一步激发我们振兴中华文明的使命意识,树立国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以至不受夷狄,公敌的侵犯。否则“礼乐之邦,礼仪之国”就会变成“礼崩乐坏,礼乐失传”。

我们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艺海拾贝,我们只有恢复老祖宗的道经,才能对得起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的称号!我们的任务是:把圣人的礼仪之邦找回来,策励所有人努力去践行礼乐!看我华夏礼仪大国,君子有为,德远播;仁义满怀,爱无疆!加油!为千年传美德而出发,为功在千秋而努力。2019.1.12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