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知新识,同课不同“客”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而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合作学习有力的理论基础。

这次上《轴对称》,无论从规则的细化、学情的分析以及学习活动的组织上我对此都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仓一小上《轴对称》

一、我为什么重上《轴对称》?

11月初,我设计了一节四年级的《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几次试上及反思后,我发现学生之间的共性决定了课的架构,而不同学校不同班级学生的差异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要求——教师如何真正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充分发挥不同学生的潜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建构?

磨课中,我和陈蕾老师多次交流探讨,调整了教学设计,完善了这节课的教学细节,但是该课进度(单元中间)已过。这次锻炼中,我看到自己根据学情调整教学设计的能力增强,但在具体课堂中的实践与落实还需不断积累经验。

随机挑人学生汇报

11月25日,我要在仓山区小学数学林江庄名师工作室研讨活动上上一节展示课,这也是一次较为重要的亮相,于是我想展示成熟的课例,那非王绪溢博士指导的这节《轴对称》最为成熟啦!

这节课去年在王绪溢博士、陈蕾老师、林汉铭老师和黄小海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做了些调整,调整后的课堂能真实有效的看到学生的思考。那么这次我就选成熟的《轴对称》,控制变量法,同课不同“客”,看看我是否能够真正吸收经验,在课堂上更好的落实和呈现美好的生本理念。

二、我做了哪些调整?

简单回顾下教学设计:课前学生剪轴对称图形,导入环节回顾剪的方法以及如何检验是轴对称图形;活动一:观察思考方格图里的小树后小组合作完善自己的发现: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接着产生认知冲突明确“找全关键点”的重要性,同时搭好方法总结的脚手架;活动二:通过应用活动一的发现自主探索补全轴对称图形并总结出画法;课后自主设计及验证。

我做的调整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是如何帮助学生快速建立课堂安全感;另一方面是如何搭好总结方法的脚手架。

(1)快速建立课堂安全感:我发现学生的安全感建立来源于能理解老师的指令,能说出一些想法,明白哪怕说错也没有关系。我们要把握好课前谈话这个契机快速建立安全感。我最重要的调整是规则可视化(借鉴陈蕾老师),让学生明确今天的课堂规则与要求;比如“按序交流”可视化后,学生一目了然,因此就不存在学生不理解不投入的情况;第二个调整就是建立与学生的情感联结;比如随机挑到的第一个学生无论紧张、大方也好,都要从不同的角度给予支持和充分表扬,让学生们积极地走进课堂,成为课堂的主角。

关注学生分组,告诉他们可以走动讨论

因为今年是“一年级风格”,11月25日,一问好开口就是“小朋友们好”,学生“气鼓鼓”的说“我们才不是小朋友”,我说“好啦!打过招呼,我们是老朋友了,老朋友们好!”大家其乐融融,课前谈话随机挑人挑到一个小女生,我营造了“幸运儿”的氛围,但还是感受到她微微颤抖的紧张心情,我搂着她给她“我在这陪着你”的情感支持,听见她勇敢地说出了想法,“说得真好,希望你未来能更多地像这样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她的眼里有微微的泪光,我想这一刻对她也是特别的吧!

老师相信你~

(2)如何搭建好总结画法的脚手架。我在学校进行了试上,发现活动一进行得较为顺利,活动二因为学生没有经过这种总结归纳训练,尽管我已经提供了“找全关键点”这个方法脚手架,但最后一部分学生还是停留在“凭感觉”画,另一部分能够用找点的方法来画,但表述上不够清晰和完整,根据数据图也能判断出学生还没完全弄明白关键点和对称点的关系,到底哪出了问题呢?听课的老师建议先这样上吧,总结方法对学生太难了,能上到哪就哪儿,主要是给老师们一个培养学生能力的方向。我思来想去,去年的我的5班不是在我的活动一没上清楚的前提下总结的挺好的吗?学生是可以做到的,这就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呀,怎么搭好搭稳脚手架才是我的“思考关键点”。

我们来看看下面两幅图:图一为我在学校试上学生学习单,图二为我在仓一小试上的学习单。

仓四小试上学生学习单


仓一小学生学习单

学生的呈现结果并没有太大的差别,经过独立思考发现,学生们能理解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但数学表达不够严谨,洪老师帮我数了此时53名学生中仅14位同学写完整,经过小组合作以及同学汇报,45位同学能写完整,28名同学能用红笔记录下不同的思考。看看同伴合作学习的力量,因为同伴给予的正是最为有效的处于“最近发展区”的经验。

我的调整主要是把关键点标上了字母。图二中,我请学生数一数加强了所找到对称点的关系,学生补充关键点后,我不仅按序补充了字母,还请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单上补上关键点及字母并和同桌说关键点的位置有什么特别之处,这小小的细节加强了学生对“找全关键点”的认识,学生理解找点画图更为简便,为后续的画法及总结提供了支撑。

同伴互助

三、怎么借助“百宝盒”反思?

在脑海里放映完了这些细节,我和仓一小的学生们正式开启了麻吉星魔法课堂《轴对称》,虽是第一次见面却像默契十足的师生,最令我欣喜的是当我随机挑人挑到这份作品时,瞧,四年级的学生们是可以总结得如此完整又清晰的。

学生总结画法

看,第四步“按点连线”。我的设计里是"依次连线",这个学生因为有序标点后直接“按点连线”不正是她恰到好处的表达吗?我在活动一中有序标上字母我只是为了加强关键点的认识,学生还能物尽其用,充分利用支架,帮我拓展了教学设计思考的广度。

我的反思过程离不开麻吉星“百宝盒”的助力,它帮助我再现了课堂,一展开时间轴我便能清晰回顾自己的课堂。试上后我根据时间轴以及课堂实际微微调整了活动的时间(以秒为单位),最终的课堂我在40分钟里(8:49~9:29)呈现,我和学生都更好的建立了时间观念。

百宝盒再现课堂决策

再比如,最后的错例数据图:我请学生思考这幅图哪个步骤出错了?正确选项为C,答对的人仅为16%,看到这样的数据图,我们老师通常会进行再说明,那为什么我在B选项中选了一个学生后就结束挑人了呢?

错例步骤判断数据图

原来,出错的原因大部分学生能清晰认识到是点找错了,但会混淆BC选项,即混淆关键点和对称点。因为挑中的学生上台说原因后马上反应过来应该选C,很多同学立即恍然大悟。课后我思考的是,如果还是这样的数据图,不是这样的情况,我又会怎么挑人呢?

是的,百宝盒帮我清晰重现了那天的教学决策,帮助我想到了课堂的细节,更好得去进行对比和反思。

四、成长继续——

听课老师们

林江庄老师和在场的老师们看到了课堂的互动,看到了课堂的生成,看到了课堂人人参与小组合作,看到了学生们积极思考,思维不断成长。最后江庄老师从学科角度给我提了一些小小的建议,希望我能继续钻研信息技术融合课,在王绪溢博士带领的团队里更好的思考和成长。

是的,经过这次思考和实践,我明白教学设计和呈现都应该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构建与学生当前水平紧密匹配的任务,思考每一步细节,努力搭稳搭好支架,真正帮助学生向更高水平发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旧知新识,同课不同“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