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知识学习与技能学习

第九章  知识学习与技能学习


考点一  知识的含义及实质

知识是指主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考点二 知识的类型

1.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以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2.根据反映活动的表征方式和作用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3.根据抽象程度的不同,知识可以分为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

4.在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布卢姆把知识分为三个大的类别:具体的知识、处理具体事物的方式方法的知识以及学科领域中普遍原理和抽象概念的知识。

考点三  知识学习的类型

1.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序分类,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识结构的关系分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考点四  知识直观的类型

1.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2.模象直观:即在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直觉的能动反映。

3.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言语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对语义的想象而进行的一种直观的能动的反映形式。

考点五  知识概括的相关概念

1.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所特和内在联系的例证。

2.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的例证。

3.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考点六  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

考点七  技能的含义及种类

1.技能:是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趋于完善化、自动化的活动方式。

2.技能的种类: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1)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2)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考点八  操作技能的类型

1.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不同,可以分为细微型操作技能与粗放型操作技能;

2.根据动作的连贯与否,可以分为连续型操作技能与断续型操作技能;

3.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闭合型操作技能与开放型操作技能;

4.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徒手型操作技能与器械型操作技能等。

考点九  问题解决的概念、过程及影响因素

1.问题解决: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2.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3.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定势与功能固着。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考点十  创造性概念和类型

1.创造性: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2.创造性的类型:根据“新”的程度不同,创造分为真正的创造和类似的创造。

(1)真正的创造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例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2)类似的创造产生的成品并非首创,只对个体而言有独创性。例如,以高斯名字命名的高斯巧算,虽然这种方法不是高斯首创,但对他个人而言,也是有创造意义的。

考点十一  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

1.流畅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

2.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所想出的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

3.独创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匠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对同一问题所提意见越新奇独特者,其独创性越高。

考点十二  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

两者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相互独立,又在某种条件下相互关联,其基本关系表现为:

[if !supportLists]1.  [endif]低智商不可能有创造性;               

2.高智商能有高创造性,也能有低创造性;

3.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考点十三  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1)保护好奇心;(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5)给学生提供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1)发散思维训练;(2)推测与假设训练;(3)自我设计训练;(4)头脑风暴训练。

考点十四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延伸知识,补充知识储备)

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1.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

(1)从众: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2)服从:可能是出于自愿,也可能是被迫的。被迫的服从也叫顺从,即表面接受他人的意见或观点,在外显行为方面与他人相一致,而在认识与情感上与他人并不一致。

2.认同: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3.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考点二十七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1)态度定势;(2)道德认知;(3)家庭教养方式;(4)社会风气;(5)同伴群体。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和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考点二十八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方法

(1)说服法;(2)榜样示范;(3)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奖励与惩罚;(6)角色扮演;(7)小组道德讨论。

�宋Y���16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九章 知识学习与技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