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昨天,与一位学习自媒体写作的同学,谈起了学习感受。
他便说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并且说:学到现在特别困惑与苦闷!
他说,原来自己报名学习自媒体写作的目的:是想结识更多文化圈的人。 加深自己的文学修养,也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技巧。
可是,令他始料未及的是:自媒体的很多文章都是直白如水,平淡无奇,像唠家常一样的白话文。而且,有些文章简直就是口水文。毫无文学素养与文化底蕴。
无非一些琐事唠叨,家长里短,情感纠葛,魔幻悬疑。甚至还有被商业奴隶的“标题党”,更是令人大跌眼镜----“婚后五年,妻子突然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顿时他后悔了”;“走在街上,遇见女朋友的前男友捧着一束花走过来。”……
“一个题目会有十几个字到三十多字,哪里是什么题目,便是半篇文章。而且,有的标题与内容也不尽相同,浪费读者时间,真是无奈。”
看着这个现象,一时间不知道该学什么。这些写法原本就会的。
他觉得自媒体的文化氛围,根本不最早想像的:作家云集,大咖往来,阳春白雪、笔墨飘香……
二
其实,我最早也有这样的感觉。而且,也有很多人这样认为。
自媒体平台中的很多文章,真的是特别土语化、格式化,甚至,在一篇文章中很难见到一句成语,或者含义深奥的字、词。
比如,一些文章中写道:刚才他还在我身后站着,我一回头,他就不在我身后站着了,我就看不见他了,不知道他跑到哪了,懒得找他……还有:我在这儿等着你一个多小时了,你还不来,你要是不来那我就走了,我累了要回家休息……婆婆怒了,就要上来打我,我也不会让她打……
甚至有婆婆和媳妇打架的场景描写。或者,老公和小三以及的风云纠葛。还有一些婚姻破裂,媳妇儿出轨给老公造成了名誉上的影响等等
而这样的文章铺天盖地,不胜枚举。但是,浏览量却很高。甚至一些特别低俗、恶俗的文章,也会被人喜欢。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我是个传统文化思想根深蒂固的人,观念特别正统。但也许有些守旧,不能切中时代的脉搏,更不能跟上时代进步,总是觉得这些新时期的网络文化像一个天外来客一般,站在古老的文化阵地上,挥一挥手,便不见了文化的踪影。而他却瞬间发展壮大起来。
诸多现象,我也不能理解,甚至有些腹诽。想要离开这个圈子。因为无法将两种文化相溶,而且,即使相溶也是痛苦的。
传统的写法比较含蓄,使用文言文多一些,让人于文章中感悟道理,品评味道,愉悦身心。可是,现代文无非白驹过隙,刀光剑影,很少给人带来启迪和觉悟。
我曾试着在自媒体投稿,结果无一过稿,原因未知,编辑也不会告诉,于是,由于好奇,就报了自媒体写作学习班。
三
学习课程之后,才知道,传统文化与自媒体文化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想要在自媒体写作,就要重新学习。
老师说:“自媒体写作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文字变现”!使文字具体化、实用化、商业化。迎合商业运作的。读者不愿意看哲理特别高深的文章,也没时间看,那就要浅显易懂一些。”
“学会用意识上的“碎片”去对接时间上的“碎片”,才能找到与读者的共鸣点,所以,文章内容也不可繁琐、冗长,只要瞬间说清楚即可。”
这一切都是技巧。
至于朋友说的:写作的人大多没有文采。这句话我也开始怀疑。仔细分析,很多作者的文章虽然是白话文。但却有思想高度。不是我之前想象的那般从众和平庸。
很多自媒体中看似平淡如水,直白如土的文章中,却常常能够折射出一个道理。而这个道理是有独到之处的,很深刻,又很现实。
文章抓住了社会中集中、显著的矛盾与热点,还有集体人格中的困惑与挣扎,乃至于大众的心理需求。
准确无误地点到了人们心中的“痛点”。用无声的语言抚摩他们的情感,安慰他们的心灵,让他们为文字欢呼、疯狂。也让大家于这个浮躁、紧张的社会中,慢慢安静、柔和下来,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归宿,觉得温暖了,也相溶了。
那么,这些文章便是大家说的----走心的文章。
老师说:如果,想要拥有更多的粉丝,就要与他们的心灵去对话,走近他们,成为他们。不能有一点锋芒,否则刺痛了,让他们感到不适,就会远离你。
我曾看到一篇文章中写道:为什么农村老人不愿意在城里的子女家过夜。
原因是农里人不适应城里的那种规格和条件。不适应,就不愿意去迎合、屈从。所以,索性放弃。去找自己感觉舒服的地方。
四
学习了自媒体写作之后,我也改变了原来的思想。甚至,想要写一篇«我要还俗»。表述一下,学习前后观念的变化。不过,所谓俗,是以前对于自媒体认识的偏颇,终于还是“大俗近大雅”。
只有这样的“俗”,才是生活,才是人性,才真实。才是农村老人追求的那张舒适的床。
自媒体是一个文学带动商业的领域,不必要纠结太多,只要迎合市场,在带来商业价值之余,写出大家想看的“走心”的文章。就要到群众中去,让文字为商业、市场,顾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