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6.14今日端午节芒种十日//古风乐府·端午节感怀//芒种·夏景·夏意(十)

古风乐府·端午节感赋咏怀五百字

湘水浩,风俗延,中正祥瑞始阳端。

华夏祈福九州欢,蒲剑悬庭艾香绵。

缠彩线,符云鬟,千帆竞渡弄潮观。

锣鼓阵,劈雷喧,畅饮黄酒庆团圆。

品香茗,荡秋千,荷包香身角粽甜。

百草形逗儿童乐,五彩畅绘人生圆。

沐兰汤沸避邪毒,钟馗跳跃佑镇安。

道盈陶醉客,室设丰盛筵。

碧芦映陂地,彩旗曜长天。

香茗醉馥郁,榴花绽芳妍。

品赏粽米缅先哲,诵读离骚晓圣言。

蛟龙舞万里,黎民庆于年。

世传遗风在,民秉俗例贤。

一人独清举世醉,屈原投江因言谗。

蒙冤为民绝笔志,替余蕙纕申揽芷。

察洁正,炳忠质,泽畔涌鲛泪流汜。

楚人驾舟寻,吴姬凝歌涕。

天问忧庙堂,怀沙念庶黎。

橘颂喻节操,国殇悼壮士。

骚赋熠熠光,古典文潮起。

楚辞煌煌炳,浪漫主义始。

究渊奥九流,汇菁华六艺。

投粽念君深,建庙吊古炽。

时来应,物来济,穆察拒尘世流敝。

清源流,忧社稷,握瑾怀瑜长水逝。

天朗朗,史炜炜,赋祖曜千秋,忠骨炳百世。

汨罗嗟渺渺,今世感蒸蒸。

清风沐啸傲,岁月阅峥嵘。

乱世惨惨端午节,盛世端阳怀盈盈。

望银汉,紫气升,有城皆秀无不荣。

公园飘玉带,城乡张翡屏。

茶海漫万顷,田野浪千层。

鸟唱梨园曲,风奏尧舜声。

日月曜天象,山河织地形。

泱泱有负鼎梁栋,济济有操翰掣鲸。

飞天强逞驭空势,航母尽显御海能。

神州镇觊觎,魑魅望畏惊。

山岳为诚俯,日月为畅明。

德誉播四合,懋功炳九溟。

登东皋,深情贮,遥望南天而怀古。

三千年迥未洗忧,一江水长难载愫。

感濯缨,慨濯足,逢时而生焉投侮。

古无盛世机,今有太平慕。

端午诗人节,屈公冠诗祖。

经典润,文明续,国民安洪祚禄。

遇盛世,逢佳节,微风不才亦歌赋。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处于全年最“正中”之位,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划龙舟(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端午节,本是上古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的“端”字本义———为“正”,“午”为“中”。“端午”(端五),“中正”也,这天午时则为正中之正。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天之道,地支承载地之道,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纪元通用天干地支。仲夏午月午日飞龙在天,此时龙星处在正南中天,为全年周天运行最“中正”之位,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古人历来崇尚中、正之道,“中正“之道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另,端亦有“初”的意思,因此午(五)月的第一个午日,亦谓端午

    端午节: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当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如有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端五节、重五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艾节、上日、五月节、菖蒲节、天医节、草药节、浴兰节、午日节、地腊节、正阳节、龙日节、粽子节、五黄节、诗人节、躲午节、解粽节、端礼节、五月初五、五月当午等等。端午的多个名称由来:

    端阳节:古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通用天干地支,根据干支历,按十二地支顺序推算,第五个月即“午月”,而午日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称为“端阳”。

    天中节:因端午节恰在夏至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太阳在天空位置是一年里最当中,故名。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是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点,午时尤然。”

    重午节:上古干支纪元法,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纪元通用天干地支。端午原为干支历的午月午日,正月建寅,第五个月即为午月,午月午日谓之重午,午月午日“中正”也。到了汉代时,由于南北统一,历法变动,朝廷为了方便过节,规定每年的端午节改为阴历五月初五。

  龙舟节:龙舟竞度最早是古代先民祭龙祖的一种祭祀活动形式,先民使用舟船普遍,往往在舟船画上龙图形作为部族的图腾或保护神。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故又称龙舟节。

    当五汛:在上海部分农村,靠杭州湾北岸一带区域,如奉贤、南汇等地区,习惯上称“端五节”为“当五汛”。亦有个别地区称为“五月当午”。

    龙节:上古先民在端午进行祭龙,端午节在当时其实是“龙的节日”。仲夏端午“飞龙在天”,苍龙的主星“大火”(心宿二)高悬正南中天,龙气(阳气)旺盛。由于易经的阴阳转化之道,盛极必衰,“上九”(乾卦第六爻)则为“亢龙有悔”;从卦辞而言,“上九”为最阳之爻,再无上升的余地,必然要走向衰落。而仲夏端午的“九五”是为“飞龙在天”,龙星处于全年最“中正”之位,喻事物处于鼎盛时期,大吉大利。《易经·乾卦》爻辞中所言的“龙”,实质是对苍龙七宿一年四时运行的阐发。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而端午日是草木药性在一年里最强的一天,这天采的草药治皮肤病、去邪气最为灵验、有效。民间有在端午采草药煲水沐浴的习俗,故亦有浴兰节之称,如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上日:端午,有的地方’称为‘上日’,意思是“神的日子”。亦有佳日、佳节的意思。

    菖蒲节、艾节:古人认为菖蒲、艾草有辟邪作用,端午阳气旺,且艾、菖长势茂盛,每年端午人们有在门上挂菖蒲或艾草辟阴邪的习俗,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艾节”。

    躲午节:五月,古时北方中原称之为“恶月”,所以有的地方在端午节这天,父母便把未满周岁的儿童,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避恶,故有“躲午节”之称。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地腊节:道教把全年分为五腊,正月一日天腊,五月五日地腊。据《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与《云笈七笺》中说,五月初五名地腊,五帝攒会之日,此日五帝会于南方三炁丹天,查生人祖考及见世子孙所行善恶,以定罪福,校定生人官爵。道教认为一年中的几个腊日是良辰吉日,适合祭祀祖先和诸神以获得福佑。

            2021.06.14





你可能感兴趣的:(周勇//6.14今日端午节芒种十日//古风乐府·端午节感怀//芒种·夏景·夏意(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