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动物恐惧症”】

【战胜“动物恐惧症”】

图片发自App

动物恐惧症多起病于少儿期,表现为对蛇、蜘蛛、兔子、猫、狗、老鼠等动物的恐惧,症状轻微者会出现情绪上的紧张,而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则会有明显的回避行为,如对蝙蝠恐惧的病人夜晚就不敢出街;一般情况下,多数幼年起病的动物恐惧症患者,其症状会一直延续到成年,到就诊时病程往往已经长达几十年了,但也有部分动物恐惧症患者在进入成年期后,其症状会自然缓解。


临床特征

1、由某种特定的客体引起的强烈的恐惧;

2、对所恐惧的客体或情景极力回避,这点在有些动物恐惧症患者中尤为明显;

3、预期性焦虑,就是在即将面对恐惧的客体之前所出现的焦虑;

4、患者知道所存在的恐惧以及回避行为过分、不合理、不必要,但又无法控制;

5、恐惧时常伴有植物神经症状,如心悸或心慌、出汗、震颤或发抖、口干、呼吸困难、胸痛或胸部不适、恶心或腹部难受、头晕或站立不稳、寒战或燥热潮红、针刺或麻木感等;

6、对某些客体的恐惧和回避给患者带来明显的精神痛苦,或妨碍其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交等方面的正常社会功能。


主要影响

有些人只对动物产生严重的排斥于恐惧,然而大多人把这种人归类为胆小,其实这算是一种病态的恐惧症范畴,对动物的恐惧与通常的恐惧症患者不一样的是,患者经常容易产生幻想与幻觉,想象能力超出常人,任何一种动物与他靠近或者接触都会让他产生强烈的排斥感,严重者会有精神崩溃现象。


病因分析

一、遗传因素

Slater等报道认为遗传因素可能与发病有关。

二、性格特征

病前性格偏向于幼稚、胆小、害羞、依赖性强和内向等。

三、精神因素

在发病中,常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在焦虑的背景上恰巧出现了某一情境或在某一情景中发生急性焦虑而对之发生恐惧并固定下来成为恐怖对象 。

四、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起着重要作用。人们普遍认为女孩子应娇小玲珑、惹人怜爱,而缺乏对女孩子坚强、勇敢这些素质的培养与强化,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里,患者通过一些不良的自我暗示而逐渐形成了恐惧症状。台湾作家刘墉曾提到他的妻子在生育前见了蜘蛛一类的小昆虫会大呼小叫,求助于人,而做了母亲后再见到屋里有此类昆虫,为了保护小宝宝,就勇敢地自己处理了,可见环境因素对人的行为有着多么大的影响。


心理机制

精神分析学家认为恐惧症主要是悬而未决的儿童期的俄狄蒲斯情结即恋母情结冲突的结果,这听起来让人难以理解,甚至觉得风马牛不相及,而这正是精神分析学家的神秘所在。

相比之下行为主义学派的解释似乎更易让人理解和接受。他们认为,对某种动物的恐惧可来自儿童期曾有过的体验,也可受父母或其他儿童的影响而产生,如小孩目睹父亲遇到蛇的惊慌表现、母亲的谆谆告诫等。

另外也可通过条件反射机制而获得,如行为主义心理学家Watson曾以条件反射法使一位原来不怕兔子的儿童后来见了兔子就恐惧(后又用脱敏疗法使该儿童恢复正常)。


治疗方法

动物恐惧症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有抗焦虑药和抗抑郁剂,其疗效主要在于解除患者的焦虑和抑郁。

心理治疗

精神分析的传统治疗方法对各类恐惧症有确切疗效,但因其疗程长,费用昂贵,技术不易掌握等缺陷极少用于恐惧症的治疗。

认知疗法

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分析恐惧对象,指出其恐惧的原因是因为缺乏认知的反映。要想克服动物恐惧症,首先就必须要先知己。要帮助其挖掘“怕”的根源,认识“怕”的内容,计算“怕”的程度,衡量“怕”的机率。只有这样才能让患者正确评价自身在环境中的位置,这种方法也可以称作“个人定位法”。

脱敏疗法

这是被认为治疗恐惧症最安全而有效的行为治疗方法。此法由医生设定“阶梯”性恐惧值,并让患者依此循序渐进地暴露于引起恐惧的事物和场所中,令患者的感官逐步接受刺激,使之对刺激的恐惧程度逐渐降低,最终达到症状完全消失。系统脱敏法较为缓和,容易为患者接受。缺点是治疗时间长,效果产生慢。恐惧某种动物比如狗,可以先拿狗的照片让她看,开始应该会害怕,等过一段缓解点了,可以买一只不会咬人的小狗没牙的那种让她和别人一起养,等再过一段了,带她去街上看看中等的狗狗可以由朋友陪着,等不怕了就自己上街去看狗狗。

暴露疗法

暴露疗法是一种骤进型的行为治疗方法。此法是在一定心理辅导的基础上,将患者骤然置于恐惧事物之前,或场所之中。令其无法逃避,从而刺激其内心出现极度的反应。经过刺激后,患者并没有受到实质性恐惧对象的伤害,从而建立对恐惧对象的认识,消除恐惧心理。


自我调节

1、积极的自我暗示

每天晚上睡觉前和早上起床后,对自己说20遍“我接纳自己,我相信自己!”通过这种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逐步改变我们心里以前对自己的否定观念,学会悦纳自己,培养自己的信心。

2、放松入静训练

找一个安静没有人打扰的地方,舒适地坐下来,闭上眼睛,想像自己来到一个青山环绕、绿树成荫的幽静地方,心境变得平和起来。现在开始放松,从头部到脚部依次想像变松变软……每天至少一次,通过经常这样的练习,能帮助我们控制自己的身心,有助于克服紧张的反应。

3、别太在意自己的反应

紧张总是伴随着一系列的身体上的不适,根据强化理论,如果紧张时我们太在意自己的身体某些部位的紧张反应,就相当于在强化自己的紧张行为。使其一步一步的加重。而当我们不去管自己的紧张反应后,由于紧张得不到注意和强化,紧张反应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

4、系统脱敏

反复接受恐惧的刺激,接触恐惧目标,从而逐渐适应这种刺激,逐渐消除这种恐惧,其刺激强度可由弱到强,循序渐进地呈现,否则会加重恐惧感。

5、厌恶疗法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一根皮筋套在手腕上,一有恐惧情绪或想法就用力弹一下,要感到疼痛才行,这是一种反强化,过段时间症状就会缓解。

图片发自App

丁俊贵

2018年8月20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战胜“动物恐惧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