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南大段(9)

在南大段青年队林场,牲口棚东边的一个大房间,是专门用来做粉条的房间。房间内有炉火,大铁锅,有台粉碎机,还有一个专门洗粉芡用的水泥池子。1974年的冬天,琪妮队长组织了几个知青,和村里的几个农民,一起开粉房,做粉条。当时我没有直接参加做粉条。只是参加了一些维修设备的工作。我们做粉条的原料是红薯。红薯大部分是青年队自己在果园里种的。还有一部分是收购农民的。

首先要把红薯大致挑选一下,去掉坏的烂的红薯,然后把红薯清洗干净。再通过粉碎机,把红薯粉碎。粉碎机是台自制的土设备,它就是把一张铁皮,凿了许多小孔,然后裹在一个木制的圆木桶上。通过电机带动木桶,来粉碎红薯。这台粉碎机,由于元件老化陈旧,老是出毛病,经常要维修,记得我就把它拆装过好几次。

红薯粉碎后,就开始洗粉芡了。洗粉芡,在粉房的水池中洗。池子的排水口是从上到下直通的,在洗粉芡之前,要先把排水口,用布一层一层的堵好。洗粉芡是用一块一米见方的正方形的布,把四个角用绳子绑在两根木棒上,形成一个布兜子,吊挂在水池的上方。洗芡时,把粉碎好的碎红薯,挖一大马瓢,倒在布兜里,然后加水,左右摇晃,让水把红薯中的粉芡带走。粉芡需要洗两次,第一次用略粗一点的布,滤掉大部分的红薯渣。第二次再用略细一点布,把粗粉是再过滤一遍。每次洗粉芡,洗满一池水后,就停下来晾一夜,等粉芡沉淀到池底,然后把排水口的布,一层层逐渐去掉排水,最下面的就是粉芡了。滤出的粉芡用布兜兜起来,挂在屋外的空地的架子上充分晾干。等把全部红薯,都变成粉芡后,就可以开始做粉条了。

做粉条一般要在上冻以后,时间大约在小寒和大寒之间。所以做粉条也是一项比较辛苦,劳累受罪的活。比较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揉粉。用一口大瓦缸,加入干净的粉芡,用温水调成糊状。再逐渐加入粉芡,三四个人同时用双手踹,然后同时又用右手揉,用力要整齐要均匀,反反复复直到把粉揉成一团泥,既不沾手,又流性很好。然后把这样的粉团,放入漏勺中,左手托起漏勺,漏勺的长把夹在腋下,右手有节奏的敲打漏勺的边缘。随着啪啪的敲打声,细细的粉丝,像一缕瀑布,均匀的流出漏勺,流到一口开水锅中。半分钟后,另一人将开水锅中的粉条,捞到一口瓦缸的凉水中冷却,一冷一热,做出的粉条有劲道。再将瓦缸的粉条捞到另一口大铁锅的凉水中,这时有一人,就开始在大铁锅的凉水中,把粉条盘成盘,然后用小木棍儿,把它们穿起来,拿到屋外事先准备好的架子上晾晒。冬天冷的时候还要往粉条上泼一些水,使它们上冻。然后第二天解冻,充分晾干,粉条便做好了。

我们下乡时,做粉条都是实实在在的红薯粉。纯天然,没有任何添加剂。想想当年,大家在欢快的说笑声中,做粉条的情景,令人难以忘怀。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回首南大段(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