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9/100】做个心里有数儿的爸妈,让孩子从小就发现流程之美

流程这个词最早来源于工业生产,是指在工业品生产中,从原料到制成品各项工序安排的程序。 《牛津词典》里,流程是指一个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行动,这些行动以确定的方式发生或执行,促使特定结果的实现。把一些基本要素串联起来:流程的输入资源、流程中的若干活动、流程中的相互作用(例如串行还是并行。哪个活动先做,哪个活动后做,即流程的结构)、输出结果、顾客(对象)、最终流程创造的价值,称其为"流程的6要素"。

“走流程”这个动宾结构的短语给你一种什么印象,流程到底好不好?

今天有培训,客户400人,分为两批在一所大学的体育馆组织趣味运动会。今明两天都按照相同的流程进行:接车、开幕式、入场式、领导致辞、拉伸活动、赛制说明、竞赛(8项活动)、用午餐、成绩汇总、颁奖、小组代表分享、领导总结发言、颁奖、致谢、送车。我所列的这些只是活动的大流程的构成,具体到每一项都包含若干活动,这些活动又相互作用,构成了流程结构。至于输入的资源可以是指向人也可以指向物品和事件,比如一个开幕式环节,需要输入的资源就包括了场地、布景、音乐、主持人、话筒、音响设备、参与的对象、人员站位等等,输出的结果就是丰富而不失隆重的仪式感,最终创造的价值是为培训开一个好头,奠定活动的基调,烘托全场的气氛。

在大型活动中,通常导演的角色并不指向具体事务,而是协调流程,为创造价值负责。在我们的培训过程中,就是将一个个细小的动作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个单独的项目,这些项目都作为培训流程中的关键结果的承载,所有的竞赛活动最终都会以数据的形式呈现结果,然而我们的体验感并不产生于结果数据中,而是在于活动的流程。

记得,小学课本当中有一篇华罗庚以烧开水为例说明统筹方法的特点和优点,题目想不起来了。网络搜索了一下,内容是这样的:

生活中经常需要沏茶。如果当时的情况是:没有开水,开水壶、茶壶、茶杯都要洗,还需要准备茶叶,应该怎么安排?

办法甲:先做好准备工作,洗开水壶、茶壶、茶杯,拿茶叶。一切就绪后,灌水,烧水,等水开了泡茶喝。

办法乙:洗净开水壶后,灌水,烧水。等水开了之后,洗茶壶、茶杯,拿茶叶,泡茶喝。

办法丙:洗净开水壶后,灌水,烧水。利用等待水开的时候,洗茶壶、茶杯,拿茶叶,等水开了泡茶喝。

哪种办法节省时间?显然是办法丙,因为前两种办法都“窝工”了。

事实上,洗开水壶是烧开水的先决条件:没开水,没茶叶,不洗茶壶、茶杯,就不能泡茶,因而这些都是泡茶的先决条件。而烧开水,洗茶壶、茶杯,拿茶叶没有严格的先后关系。

假设洗开水壶需要1分钟,把水烧开需要10分钟,洗茶壶、茶杯需要2分钟,拿茶叶需要1分钟,而泡茶需要1分钟。从图1-1中可以看出,办法丙总共要12分钟(而办法甲、乙需要15分钟)。如果要缩短工时,提高效率,主要是烧开水这一环节,而不是拿茶叶这一环节;同时,洗茶壶、茶杯,拿茶叶总共需要3分钟,完全可以利用“等水开”的时间来做。

我记得当时对于“窝工”这个词特别好奇,不就是烧个水泡茶的小事儿,怎么还专门写在语文课本里呢?当时不知道统筹是干嘛的,现在已经深刻明白了,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做事情的流程。

这个观念真该让孩子们早点明白,方法是什么呢?自己心里先得有数儿,不怕事儿小,带着孩子分解步骤,制定流程,做完了反过头来再理一遍。

最重要的是带着孩子一起做!

你可能感兴趣的:(【 009/100】做个心里有数儿的爸妈,让孩子从小就发现流程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