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愚园路,半部上海近代史

愚园路东起静安寺,西至中山公园,全长约2.77km,属于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之一。愚园路的靠近静安寺的一段在租界里,但大部分是“越界筑路”。因为愚园路在当时属于高端住宅区,所以一方面愚园路的建筑比较多样化,同时又都比较有格调。

“越界筑路”是指租界区在未经中国政府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在租界外修筑道路,进而事实上取得新建道路管辖权的行为。

曾经的愚园路,几乎能将上世纪上海滩的各界“大咖”一网打尽,康有为、蔡元培、钱学森、茅盾、傅雷、施蛰存、张爱玲、顾圣婴、沈钧儒……愚园路的历史都有他们的痕迹。



建筑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愚园路最不缺的就是载体,所以如何为旧建筑载体赋予新的活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城市活化及微改造的关键。

2.7公里的愚园路有很多微改造点,其中有三个重点值得和大家分享:

1. 愚园路历史名人墙;

2. 愚园路街区市民中心;

3. 愚园公共市集。

1、愚园路历史名人墙

愚园路1065号的“愚园路历史名人墙”(以下简称“名人墙”),将一个本来是临街过道功能的区域,变成了一个具有社交功能的文化展馆。

一开始觉得奇怪,明明是一个展馆,为什么叫“墙”呢?进去后观察发现,室内的柱子都是装饰柱,室内没有建筑使用功能的痕迹,并且直接通到后面的街道。

▲ “名人墙”内部空间(摄影:奇云棘)

这个地方原本应该是一条较宽的过街通道,之后改造为“名人墙”1.0版本,把愚园路上的历史名人以“墙”的方式集中展示。再后来又升级为现在的2.0版本,在原来“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入了社交活动功能。

▲ 注意到有一块标识牌,落款是魔都城市更新实验室(摄影:奇云棘)

网络资料显示,魔都城市更新实验室由创邑和金地联合成立。金地是头部房企;创邑是产业园区运营商,本身总部就在“名人墙”旁边,同时也是愚园路城市更新的主体执行企业。这是时下比较流行的“政府引导-企业运营”的城市更新模式。

名人资料以六边形方式展示,两侧设置休闲座椅可供休息,中间是一个大型LED屏播放相关视频,正对LED屏有一个类似阁楼的小型架空空间,里面没有任何摆设,可能是一个临时性展示空间。

利用过街通道规划出一个文化节点本身是常规操作,但很多时候很多地方做完了就不管了,而愚园路竟然进行了升级迭代。

升级后的“名人墙”在原来仅有展览功能的基础上加入了休息以及活动功能又是一大亮点,这样不仅更加亲民,还使得原本空洞的名人展示墙有了社交互动的场景。

营造让文化元素与人产生对话的场景,就有了反复游览的可能,这是旧城区城市更新的一个重要思考因素。


二、愚园路街区市民中心

求真巷旁边是愚园路街区市民中心,一栋三层高小洋楼。市民中心本身很常规,不过这里的市民中心气氛很活跃。

 ▲ 进门是一面文化墙,展示了多种类型的活动(摄影:奇云棘)

在街区市民中心及党群服务站里加入便民设施很平常,不过要使这些设施能够高频使用起来并不容易。

虽然我只是停留了很短时间,但我可以明显感受到这里的活跃氛围,我可以在这个中心里随意走动,随意走进任何一个开放的房间不会受到异样的眼光,一个平时很少外来人进入的地方是不可能有的。

▲ 二层青年中心有一个党建活动正在进行(摄影:奇云棘)

便民设施也好,活动也好,都只是一种形式罢了,通过活动激活便民设施,通过活动连接历史文化,让社区变得更有活力才是最终的目的。

▲ 三楼是儿童服务中心,当时没有开放(摄影:奇云棘)


3、愚园公共市集。

“名人墙”的马路对面,是愚园路1088弄宏业花园。网络资料显示,宏业花园始建于1900年前后,建筑均为砖木混合结构,风格中西混杂,既有独立式花园洋房,也有联立式花园洋房。

宏业花园改造的成果是愚园公共市集。准确来说,愚园公共市集是上文提到的“魔都城市更新实验室”在愚园路成功落地的其中一个重点项目。

▲ 2019-3-15《新闻晨报》对愚园公共市集开业的整版报道

这篇报道文章的介绍了愚园公共市集从前期调研到招商落地的思考过程,整个改造的策划理念是“艺术生活化和生活艺术化”。

▲ 首层入口大堂(摄影:奇云棘)

最终成果是改造了一栋两层的物业,首层引入了菜市场以及馄饨铺、鞋匠铺、裁缝铺、修锁铺等便民手艺人店,二层引入美术馆、咖啡店等艺术型业态。菜场、小吃、修修补补,这是生活,再让生活增加点颜值、增加点艺术,就构成了愚园公共市集。

 ▲ 首层入口大堂(摄影:奇云棘)

从现场情况看,开业时的很多业态,像菜市场、小吃店等都已撤离,还在营业的只有修锁铺、鞋匠铺和裁缝店,至于画廊和艺术馆估计是阶段性开放。也有可能整个项目现在处于调整阶段。

市集在保留街区历史,提升街区艺术品质,改善人民生活方面有重要作用,但从商业化角度而言,仍然未能发挥其市集的功能。这对其市集的持续性运营有一定的挑战。

 ▲ 二层是画廊、美术馆和洗手间,走道设计很有艺术特色。当时画廊和美术馆都没有开放(摄影:奇云棘)

参观考察的愚园新社区,梳理了本项目在城市活化过程中的的基本逻辑:

1. 构造历史场景——“名人墙”构造了人与历史可以交流互动的空间。

2. 激活社区活力——街区市民中心通过活动组织和便民设施配置激活了社区活力。

3. 让生活艺术化——愚园公共市集所奉行的“生活艺术化”理念,非常适合一线城市的社区活化。

在城市活化过程中,历史文化元素提炼及其对应场景的应用是重要的一环, 知识工场Knowledge Work于2021年1月参与成立佛山市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会非物质文化委员会,希望能结合在商业文旅、城市活化及历史街区商业运营方面的相关实践,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城市历史文化元素如何在城市活化融合,及创新应用场景,进而实现非遗文化和城市街区“双活化”。愚园路的案例有很多值得思考和参考的地方,多学习多交流,城市活化未来可期。

有任何想法和创意,欢迎与我们交流!

-END -

作者:JK (知识工场研究策划官)

编辑:城主

修订校对:工场扫地僧

你可能感兴趣的:(百年愚园路,半部上海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