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一行爱一行

      又是一年开学季,《开学第一课》这道文化大餐如期而至。

      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为乡村教育奉献青春的厦大研究生,为女子教育奋斗终生的张桂梅老师,都在诉说着一个真理:知识改变生活,教育改变命运。

      1999年的西海固,落后的教育条件却吸引来厦门大学第一批研究生支教团队。支教老师泪眼朦胧的回忆让我想起了农村工作的那些日子。

      2000年,我中专毕业后走进我曾经的母校——一所乡村小学,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其实父母都曾经是那个年代的民请教师(年代产物,农村请来的代课教师),他们深知当老师的辛苦,并不希望我和他们一样。但是当我拿到分配通知的那一刻,父亲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当老师是个良心活,既然选择了就要对得起父老乡亲,让更多的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从此我谨记父母教诲,干一行爱一行,在工作上不敢有丝毫懈怠,默默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就像1999年的西海固,我们的教室是窑洞,窗户是用麻纸浆糊粘的,地板是用砖头铺出来的,桌凳是当时的木匠师傅手工制作的,黑板是用墨汁刷出来的。每年开学第一课都是劳动课,老师刷黑报、糊窗子,同学们扫地、搬桌子。条件如此艰苦,孩子们依然热爱学校、热爱学习,渴望知识的雨露。

        撤点并校,很多乡村孩子不得不离开家,集中到中心小学来上学。我在一所寄宿制学校工作了三年,一年级的孩子就开始住校,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吃住都在学校,困难可想而知。我当时带的是三年级,班里住校的孩子 有十几个,他们大多来自贫穷的家庭。有条件的家长外出打工,把孩子也带到城市去读书,而经济条件差或者身体有恙的只好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

      老师不仅是备课、上课、改作业,更重要的是照顾孩子们的饮食起居,毕竟他们太小。每个女教师都备着梳子、针线等常用家居用品,因为随时都会有小女孩披头散发需要你,也会有调皮捣蛋撕破衣服的男孩子来找你。一次一大早,我们班有个调皮的小男孩没精打采的,这不是他的风格。有经验的同事建议我给他量下体温,应该是发烧了。我匆忙找来体温计一量,38.2℃,真的发烧了。那是没有校医,也没有家长建议方式,我只好把其他学生托付给语文老师,带着他去村里一个赤脚医生那里配药。

      想起那段艰苦的岁月,真是往事不堪回首却依然怀念。随着党的扶贫政策好,乡村教育也迎来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现在学校也盖起了四层楼,孩子们夏天有风扇,冬天有暖气,学习条件越来越好。一批批优秀的学生上初中高中,考大学参加工作,给乡村教育添上绚丽一笔。

      张桂梅老师的人生第一课《谁是最可爱的人》,孩子对知识的渴望让她有了自己的教育理想。她遇到了“我想上学”的女孩子,意识到信仰教育的重要性,决心办一所女子高中,让想上学的女孩子有学上,想考大学的女子可以上大学。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女子高中落成,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女子,她也成了1000多个孩子的“妈妈”。身体欠佳、年过花甲的张老师依然坚守岗位,在开学第一课激情唱起了和《英雄赞歌》,现场激情澎湃。

      教育从来都不是惊天动地却可以改变命运,教育一线的老师从来都是默默无闻却可以培养出类拔萃的人才。一个人一生做好一件简单的事就是不简单。教书育人,使命在肩,看过太多的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每一件平凡的小事中折射出人间大爱。他们对学生的爱让教育有了灵魂,在学生最迷茫的时候指点迷津,影响他的一生。魏书生老师说过:“榜样、楷模是人生的一种需要,尽管人们努力一辈子也不一定能达到榜样、楷模的高度,但人却不可以没有这种需要。”

        “教育是一种可以给人以双倍幸福的劳动。”从教二十余年,具体说不出自己有多么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却每天默默耕耘在自己的“一亩三分田”里,看着幼苗茁壮成长。期待有朝一日可以看着他们远走高飞,我在原地挥手祝福。爱不是索取,而是奉献。干一行爱一行,可以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也可以为教育事业垂老暮年。

你可能感兴趣的:(干一行爱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