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58-水泥的乒乓球台

1961年,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庄则栋在第二十六届世乒赛上夺得了世界冠军,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自豪感。我们这些小孩子幼小的心灵里萌生了打好乒乓球、为国争光的念头。

那一年,一场全国性的乒乓球热爆发了,在我懵懵懂懂的脑海里,总是出现一个梦一样的情景:伟大的中国人民举着乒乓球拍子和世界冠军的奖杯,昂首挺胸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美帝国主义及其他们的走狗,变得很小很小,都龟缩在黑暗的角落里瑟瑟发抖。乒乓球既然能够强国,我们一定要练好它,为伟大的祖国增光!连一贯省吃俭用的父母都毫不犹豫地同意了我和姐姐买乒乓球拍的要求。那是一个粘有红色胶粒的球拍,非常漂亮,我们都特别爱惜,每次打完球都会用手绢擦干净,细心地收在抽屉里。

乒乓球拍子好买,乒乓球台子却是个麻烦。那时候谁家能买得起一个大台子啊?再说即便是买得起也没地方摆啊,每个家庭都是小小的房间,摆上乒乓球台子就没地方睡觉了。

中国孩子的创新能力是很强的,很快我们就有了解决的办法:一种办法是把桌子上的暖壶茶杯拿到一边去,在桌子上打。尺寸不标准?那怕啥的,总比没有强吧?

第二种办法是两个比赛者面对墙壁,一个人把乒乓球打到墙上,另一个人接到反弹回来的球之后再打回去,谁没接到球就算是输了。

第三种办法是原地上下颠球,看谁坚持得多。条件简陋,但我们依然玩得不亦乐乎。

没有正规的球台依然是个遗憾,新六栋居委会的阿姨们体谅我们的心情,就用砖头和水泥在院子中间搭建了三个标准尺寸的乒乓球台子,我们都高兴极了。有台子还没有球网,我们就用两块砖头搭上一根细竹竿当网子,好是好,但有个问题,乒乓球飞行速度快,大板扣杀的时候,球是从竹竿上面过去的还是从竹竿下面过去的,往往说不清楚,造成比赛的纠纷。于是每次比赛的时候,就得有一个孩子守在竹竿旁边,死死地盯住那个飞来飞去的小球。有时候找不到合适的小竹竿,就在台子中间摆上一排砖头,这样虽然没有了乒乓球钻杆的问题,但是乒乓球打在砖头上很容易坏,有时候一记猛抽,乒乓球就碎成两半了。

乒乓球台子不仅仅能打球,趁我们这些孩子上学之际,老太太们就会在台子上晒褥子、晾枕头里的荞麦皮什么的,真是一台多用啊。

我们新六栋是个比较大的院子,居民很多,那时候每户人家都有三四个孩子,所以院里的小孩子有一大帮,三个乒乓球台子显然不够用的,争夺乒乓球的战争就经常爆发。哪个孩子放学早了,就会立刻跑过去占领球台,即便只有一个人打不成,也要在台子上摆上一个书包,显示对这个台子的主权占有。后来的人即便人数够,拍子、网子齐全也不行,因为这个台子是我先占上的,“先来后到”的规则大家总是要遵守的。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谈判,看有没有“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可能。若谈判成功,两拨孩子就合成了一拨,一起玩将起来。如果等待打球的人太多,大家就会不耐烦,于是乎经过友好谈判,临时改变竞赛规则:三局两胜改成一局定胜负;21个球一局改为11个球一局、5个球一局,甚至3个球一局。这样一来大家就都有上台子打球的机会了,和平共处,其乐融融。

后来我长大了,当兵离开了北京,再回到新六栋铁路宿舍的时候,那三个乒乓球台子已经被拆掉了,当时我心里特别遗憾,久久的站在乒乓球台的原址上发愣。我在想,当年那些在这球台上拼杀的孩子们现在都到哪去了?现在恐怕都已经成了爷爷奶奶了吧?这一段往事你们还记得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往事如烟58-水泥的乒乓球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