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是躬身入局,还是冷眼旁观,只有你自己说了算

点击右上方,关注@库小七站长,和你一起实现个人成长!

作者:芳菲(库小七站长团队)

法国大作家、哲学家、思想家加缪的小说《局外人》,借一个将死之人默尔索的视角,从心理学和哲学层面探讨死亡时刻、生命长度、生存意义这些终极问题,用一个短短的、结构精美的故事,将生命的荒诞表现到极致。

“局外人”这个名词,成为荒诞感的高度浓缩,完成了对于现代个体生存困境的精准打击。《局外人》创造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一件文本、一个典型人物,更准确地定义了现代人在社会结构中无法摆脱的荒诞感。

《局外人》是加缪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他1913年生于阿尔及利亚,祖上原是法国的穷人。17岁的一场肺病让他对死亡有了深切的体悟;21岁他与第一任妻子失败的婚姻令他感到人与人之间信任的脆弱;贫寒的家庭出身和青年时代在阿尔及利亚从事记者工作的经历,更让他对社会底层惨烈的生存状态有了清晰的认知;在求学时代对陀思妥耶夫斯基、马尔罗和萨特作品的阅读,则使他在文学与哲学层面获得了关于生命之残酷与荒诞的范例。

通读全书,我们在见证和思索现代人荒诞感的同时,也不断跳脱个体去反思,到底该怎样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局”,是做个积极与他人建网的人,还是做个冷眼审视生命意义的旁观者?

生活并不全是荒诞,对待人生的各种“困局”,我们还是先从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开始。

01

O N E

 是躬身入局,还是冷眼旁观,只有你自己说了算。

打开《局外人》这本书,默尔索的特殊性格从第一句开始就让读者意外。他说:“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

因为养老院发来的唁电言简意赅,所以他无法确定死亡时间是今天还是昨天。

这种冷静的、就事论事的口吻并不常见,当我们等着默尔索悲伤、缅怀、抒情时,他却在按部就班地向老板请假。老板不情不愿地准假,他就愣头愣脑地冒出一句“这并不是我的过错”。他敏锐地断定,后天当他戴孝上班时,他老板会慰问他,似乎事情要等下葬以后才算是盖棺定论。

这种程式化的致哀方式充斥在默尔索周围,但他的反应总是出人意料。

在小说之后的情节里,默尔索几次想起自己的母亲,但是,在那个“法定”的哀悼时间里,他却不愿意面对母亲的遗体,也不肯解释理由。他没有在葬礼上流泪,但是守灵时,他觉察到在场的人其实并不关心躺在他们中间的死者——这种“什么意义也没有”的寂静让他难受。

显然,周围的人也注意到了他表面上的冷漠,默尔索对此很敏感,他突然产生了一个滑稽的印象:“这些人似乎是专来审判我的。” 

在这些细节当中,默尔索无一不表现出了一种格格不入的拒绝、不合作和不入局。

“人在江湖走,焉能不入局”,现代人在积极的入世生活里,讲求方法策略,拥有入局思维。只有入局,你才能获得社会和人群的回馈,才能有机会走得更远,做得更好。

从苏州走向世界的建筑大师贝聿铭说,无论何时何地,我只专注于解决自己的问题,也就是躬身入局。他还说,如果我认定某件事是对的,那我就不在乎我是谁了。

富过16代的贝氏家族,不仅仅有财富上的传承,更是把躬身入局、专注做事放在继承教育的第一位,从狮子林里的蒙训到美国的言传身教,躬身入局、专注做事是贝聿铭此生最大的财富。

所以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冷眼旁观,没心没肺,还是积极入世,热心待人,躬身入局,专注做事,只有你自己说了算。只有从现在开始,用心做好手头的每一件小事,才能积聚起能量,实现个人跃迁,团队进步,才能成就未来的大事情。


02

T W O 

无论在何种“局”里,都要有一张美好的图景。

《局外人》从一开始,呈现在主人公默尔索眼前的就是一张狭隘的、荒诞的、无望的图景。我们从小说叙述中就隐隐感觉到有什么重大的事情要发生,就连流水账式的日常里也蕴含着某种异样的感觉,预示有巨大的“暴风雨”要来临。“暴风雨”在小说前期的铺垫后终于来临了,法院以法兰西人民的名义判处默尔索死刑,这就是小说最荒诞的故事的高潮,也是让读者感叹和唏嘘的地方。

罗胖说,真正构成这个世界的,其实不是人,也不是组织,是人或者组织对未来想象的那张图。

加缪也是一样,就是将设定给的默尔索那张图景与读者的心中的图景耦合起来,获得相互的认可。

但不幸的是,加缪给默尔索的图景,是一张“问题图景”,充满了荒诞感与无力感,默尔索自己也采取“听之任之”完全不合作的态度,不更改,不扩展,不修饰,不抗争,随波逐流,终于让“问题图景”变成了问题现实,现实像一头魔兽一样,张开血盆大口,吞噬了默尔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善于给自己描绘一张美好的蓝图,然后朝着美图指引的方向去努力,假如每个人、每个团队都有一张“美图”,那用心努力之下的成果,会让人获得意外的收获。

大家都听说过《一幅壮锦》的故事,妲布织得一手好壮锦。她偶然得到一张五彩的画,画上有高大的房屋,好看的花园,大片的田地;又有果园、菜园和鱼塘;又有成群的鸡鸭牛羊。这幅画就成了妲布最向往的生活图景。妲布用心血去织就,妲布的儿子们用心去寻找,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最后终于获得了向往的生活。虽然这只是一个神话传说,但是关于图景的向往和实现图景的努力却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美好的图景是个人成长的通途,更是团队进步的路径。一个优秀的团队灵魂人物会一直给大家画蓝图,而不是画饼,通过勾画团队一起成长和进步的蓝图,让未来团队有可能实现的事情和有可能成为的样子,去吸引团队每一个人。然后,在领头羊的带领下,在蓝图的引领下,团队一起,抱团前进,走得更远。

库小七站长就是这样的一个灵魂人物,她以读书写作为主题建立库小七读书营,她把“成为优秀的新媒体写手团队”作为蓝图,引领大家坚持读书写作,坚持成长自己。团队很多人的文章浏览量十万+,很多人获得了搜狗“扶摇计划”奖,很多人超越了自己,实现了跃升,团队也在圈内越来越有名气。

无论是个人成长、家庭进步、团队发展,一定要在一张蓝图的引领下,才能向好向善,越走越远。

03

T H R E E 

局内局外,做出改变是关键。

《局外人》主人公默尔索,对那些人们不假思索地遵守的东西,总是出于本能地加以怀疑,拒绝像加入合唱那样应声附和。

你看,表面上,主人公默尔索看起来平平常常、安分守己,平时甚至大体上是讨人喜欢的,因为他的老板在葬礼之后不久就问他,愿不愿意被派往巴黎工作,而他的女朋友玛丽也一直在热烈地期待他求婚。

但是,他的回应却始终“不识时务”地忠实于自己的内心。他拒绝了老板的升职,因为觉得“实在没有理由改变自己的生活”。

同样地,虽然他挺喜欢玛丽,也表示什么时候结婚都可以,却并不能确定这种感情是不是到“爱”的地步,于是诚实地回答她“也许不爱”,让玛丽很伤心。

对他来说,坚持遵循的图景一直是固定的,哪怕那幅图已经过时、不可用、不能用,死掉了,他也不愿意放弃,不愿意做出改变。

人只有学会改变,及时修正和更改自己的“图景”,才不至于走偏,甚至在你积极努力的改变下,更能发生撼动人心的结果。最近看到的一个关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考古挖掘新闻,就让我认识到拥有改变意识,建立创新思维,对于一项工作有多么大的促进作用。

3月20号,国家文物局通报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考古挖掘的新发现。同一天,三星堆的旅游热度猛增。预订三星堆博物馆门票的用户环比增长将近12倍。

火爆的原因是出土文物数量大,质量高,以及挖掘过程没有遵循“慢慢挖,慢慢修,慢慢展,流程会有十多年之久”的旧法,而是作出了创新和改变,把“挖掘、保护、修复、展览”几个步骤同时融合在了一起。

考古人员现场搭起了2000平方米的大棚。6个祭祀坑被分别装入4个可调温调湿的钢架玻璃工作舱。所有工作人员穿着防护服进入,在悬挂可升降的工作台上开展工作,身体都不接触坑内地面。现场还有有机、无机、文保、微痕应急、三D打印等高新技术。他们建立开放式文物修复馆,一边修复,一边向外界展示文物。文物高科技发掘保护修复工作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了大家的广泛关注的事情,文旅结合所形成的经济和文化效应不可估量。

假如我们依旧按照默尔索的做事思维,不做改变,按部就班,那可能只会采取传统意义的抢救性发掘,时间周期长,文化损坏多,文物与世人的见面,更是遥不可期。

在现代社会,个体和组织如果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简直无可救药。在信息和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你不学习,就意味着你与时代的距离迅速拉大,甚至会被淘汰。我们一直提倡的终身学习,就是要学会把自己的图景边界不断扩展,让我们的思维跟着时代同步更新,这样,我们的境界、思考和格局,才有可能站在较高的位置上。

站高了,只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躲开了低处的羁绊,抵达了远处的星辰和大海。

从加缪小说创作的角度,他是为了从默尔索的悲剧里让我们体悟生命更深层次的一种绝望和希望交织的感觉。

但是,无论任何时候,生命的希望永远大于绝望,我们坚信这一点,并用积极的心态和行动指导自己,希望不远,未来可期。

你可能感兴趣的:(《局外人》是躬身入局,还是冷眼旁观,只有你自己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