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之一:凯恩斯

《20世纪思想史:从弗洛伊德到互联网(世界思想史)》读书笔记
作者:[英]彼得·沃森
译者:张凤,杨阳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0

可以理解为什么一遇到经济危机,国家就扩大基建投资,保就业。


一、凯恩斯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年6月5日—1946年4月21日),英国经济学家,现代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
  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

二、最聪明的人之一

  • 凯恩斯设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政治经济学俱乐部吸引着全世界最聪明的学生和经济学家。
  • 凯恩斯通过在伦敦金融城的一系列风险投资展现出学者身上罕见的商业头脑,让自己合法轻松、不失名誉地成为了富翁。
  • 他准确地预见到,由于德国鲁尔区的煤矿在1924年获准重新投入生产,煤炭价格将显著下降,并导致英国国内形势急转直下,从而引发1926年的总罢工。

三、凯恩斯的革命

1、传统的萨伊定律

  传统经济学家的无为而治理论基于萨伊的市场定律,这一定律以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的名字命名。
  萨伊定律主张,商品的整体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同理普遍失业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生产商品只是为了享受其他商品的消费。每一次投资的增加很快都伴随着需求的增加。存款也同样被银行用来为投资提供贷款,因此消费和储蓄之间不存在真正的区别。这种失业的出现是暂时的,当人们抽出时间来花费自己的收入时,问题很快就会被纠正,而且是自愿的纠正。

2、传统观点的困境

  1929年华尔街股灾和大萧条的到来,美国和欧洲地区的失业率分别上升到近25%和33%,美国更是有不少于九千家银行倒闭,在这种背景下,当时的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正确的做法是无为而治。
  传统观点认为,经济萧条是“治疗性的”,它们能“榨出”像毒药一样积累在国家经济中的低效和浪费。干涉这一自然的经济顺势疗法将带来通货膨胀的风险。
  凯恩斯认为这是无稽之谈。更糟的是,鉴于大规模失业所造成的困境,这更是不道德的无稽之谈。
  在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体制的弊病是失业不仅普遍存在而且是非自愿的,并且远非暂时性的现象。

3、凯恩斯的观察

  凯恩斯的重要观察是人们不会将自己收入的全部增长都用于消费。他们固然会花得更多,但也会存一点起来。这一行为也许看起来并不十分重要,但凯恩斯认为它具有多米诺骨牌效应,据此商人也不会将所有利润用于投资。因此,萨伊所概括的系统将逐渐放缓,并最终停止。

  这会造成三种影响:

  • 第一,经济体既依赖于既成事实,也依赖于人们对未来前景的认知;
  • 第二,在背负较高失业率和随之导致的社会危害的情况下,经济体仍能保持稳定;
  • 第三,投资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由此他推导出了决定性的观点,即如果民间投资匮乏,国家就应当介入,利用政府信贷和操控利率来创造就业机会。无论这些工作有用(比如修路)还是完全无用都没有多大关系,它们能给人们提供用于实际生活的现金,从而为其他人创造收益,并将这一收益链传递下去。

4、凯恩斯主义的成功事例1

  首先将凯恩斯经济政策付诸实践的国家是德国,为应付经济危机,从1933年开始,国家投资大兴土木修建铁路、公路、运河和其他公共项目,同时实施严格的外汇管制,防止德国人将财产向国外转移并强迫他们购买国内产品。两年之内德国便消灭了失业,物价和工资开始相继上涨。德国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5、《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由于传统势力的强大,凯恩斯被排除在英国、美国主流经济决策层之外。为了让自己的思想影响更多人的希望,他决定撰写一本书。于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1936年横空出世。
  对一些经济学家来说,这部作品具有轰动效应,堪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马克思的《资本论》相提并论。

6、反向的实证

  • 1937年,就在凯恩斯的书出版几个月后,大萧条的影响似乎开始缓解,经济复苏的迹象终于开始显现。失业率依然高企,但至少商品产量和物价都在缓慢提升。这些复苏的苗头甫一出现,古典经济学家就如梦初醒地建议削减联邦支出和上调税收以平衡预算。于是经济复苏立刻放缓并陷于停滞,随即继续回到下滑状态。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从910亿美元下跌至850亿美元,民间投资总量则减少了一半。

  • 大自然并不经常为人类的假说提供天然的实验室,但这一次几乎立竿见影。

7、凯恩斯时代的来临

  • 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已并不遥远。当欧洲战事爆发之时,美国的失业率仍高达17%,大萧条的影响已持续了十年之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将在美国几代人的字典里抹去失业一词,并预示着凯恩斯时代的来临。

你可能感兴趣的:(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之一:凯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