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的基石:意识的存在
如果我们想要论证信念对客观世界的影响,我们首先需要考虑一个问题:信念是否真的存在?
信念存在的基础,是意识。
鲍勃•普克特:稍微想一下。看看你的手,它看起来好像是具体实在的,但其实不是。如果用适当的显微镜来观察,你会看到众多能量在振动。
班•琼森博士:万物都是能量。让我稍稍帮你解释一下:首先是宇宙、我们的银河系、地球,然后是个人、人体内的五脏六腑、细胞、分子、原子,最后是能量。因此,我们可以思考的层面有很多,然而宇宙中的一切全都是能量。
万物皆能量,构建整个世界的全都是能量。可为什么我们会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掉落的苹果、看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看到遥远的太空?为什么我们会把不同的能量转移的力定义为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
答案是:意识。
以人类为例,没有意识,我们可以用眼看、用耳听、用鼻闻、用口尝,却不会有美恶的认知。因为有了意识,我们才能够看到、听到、闻到、品到那些或美或恶的客观物质。镜子、相机、天文望远镜放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但人却从中看到了自己、他人、世间美景、广袤的天地。如果没有意识,人的眼耳口鼻,不过是如天文望眼镜一般的仪器而已。
关于意识,第一,意识具有主观性。意识是客观在主观中的反映。
意识的主观特征表现为它的反映形式有主观性。意识的各种形式如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形式和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形式,以及愿望、兴趣、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形式,都是主观世界所特有的,具有主观性。
意识的主观特征表现为对同一对象的主体意识之间的差别性。不仅同一客观对象在不同的人那里有不同的反映,而且在同一个人那里,在不同的心情下也会有不同的反映。
意识的主观特征表现在主观映象只是对客观对象近似的、有时甚至是歪曲的反映。虽然在理论上说主观映象是能够正确反映客观对象的,但所谓正确并不是绝对的等同,而只能是相对的、近似的。主观映象对于客观对象的描述有时可能是虚幻的、歪曲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反映。这种情况最能说明意识的主观性。
第二,意识具有客观性。各种主观的反映形式,都有客观的物质根源。不论是感觉的对象现象,还是理性分析的事物的本质,还是引起兴趣原望的人的需要,都是客观的。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区别,也有客观的物质原因,如个人社会地位、知识水平、实际经历的不同,也就是认知的不同。虽然主观映象有时可能是对客观对象的歪曲还映,但通常可以从客观世界中找到其原型。不能从客观世界找到原型的意识更加可贵,这样的意识创造了客观物质世界不存在的客观精神经历。
第三,意识具有类力学特征。物质作用于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意识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互间的作用力。一个人,对于自己是主观,对于他人是客观,主观与客观之间可以相互转换。意识也具有大小、方向、作用点的特征。意识与时间的乘积可以称之为意识动量,意识与空间的乘积可以称之为意识能,意识与时间的比也就是意识变化的快慢,则可以称之为意识加速度。
举一个例子,方便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意识的特点。
例如两个人去吃喜家德饺子,甲说,A品种口味的水饺太好吃了,乙说,A品种口味的水饺确实好吃。那么两人将形成一个共识,A品种口味的水饺好吃。
如果甲说,A品种口味的水饺太好吃了,乙说,B品种口味的水饺太好吃了。在两个意识力的作用下,两个人的意识中会共同留下一个记忆,甲认为A品种好吃,乙认为B品种好吃,有可能很多口味都好吃,下次还可以来换种口味尝尝。
而如果甲说,A品种口味的水饺太好吃了,乙说,A品种口味的水饺不符合自己的口味,则难以获得共识。
再举一点不可证伪的人际交往经验,当因为过往的谣言下的偏见,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反感的时候,即便两人之前并无任何交流,两个人之间也似乎增加了一堵墙,而如果两人没有打破隔阂的技巧和能力,这堵虚幻的墙将越来越厚。
意识或许并不只存在于人类,一花一世界,一草一石皆宇宙。早在1848年,德国实验心理学家古斯塔夫•费希纳首次提出了植物能够感受情感这一概念,认为植物能够感受情感,通过谈话、注意、态度和情感,可以促进健康的生长。近来比较火的一个试验,便是植物生长试验,2018年4月,有人通过视频记录的方式,告诉了世人,植物是可以被人活活骂死的。这个视频记录了这样一个“科学实验”,当你用赞美词对待一株植物时会发生什么?而另一个植物,如果谩骂它又会怎样?
然后,他们开始欺负一株植物。这一次,被欺负的是香龙血树。
香龙血树来自龙舌兰科龙血树属,这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室内观赏植物。很早以前,它从热带非洲的家园被人引种到了欧洲栽培在植物园的温室内。后来,香龙血树因为四季常绿、耐旱耐阴的优点,经过园艺品种驯化,香龙血树成功的占领了室内观赏植物的一席之地,凭借着自己的身强体健适应性强的风格,很快成为了重要的室内装饰植物之一。
视频中,试验者从其中一家商店里买了两株香龙血树,并把它们安置在一所学校里。他们让一些孩子帮忙录制录音带,一半是赞美,一半是刻薄。然后,这些录音带在30天内为植物播放。这两种植物都得到同样的照顾,同样的水、光和肥料。
不过,但当一株龙血树受到称赞时,另一株则受到辱骂。经过三十天,在视频的“见证”下,受到表扬的龙血树仍然枝繁叶茂,而那棵被谩骂欺凌的香龙血树却被活活“骂死”了。
两个月前,我与一位在杭州华立教育培训机构的朋友聊天,该教育培训机构的主要培训对象是6-12岁的小学学生。为了让学生及家长认识到赞美表扬和讽刺批评的力量,朋友所在培训机构的Summer老师组织学生也进行了这项植物实验。实验采用了3组同类植物进行对比,在其他条件全部一致的情况下,用随机的方式对6粒种子进行分组,A组植物全部学生每天都去赞美表扬,B组植物全部学生每天都去讽刺批评。经过一个月的实验,最终该实验的结果,证明了赞美表扬促进了植物的生长,讽刺批评导致了植物的死亡,B组的植物全部没有发芽。
然而,也有一些实验结果,反对上述实验的结果。
早在14年前,著名的探索频道在2004年11月第23期《爆炸屋》节目里,曾做过一个关于环境声音和植物生长关系的实验。在名为“谈话有助于植物生长”的试验中,同一种植物被放置在七个温室中,每个温室的光、温等环境因素相同,但分别播放不同风格的环境声音。
其中两组播放赞美的话语,两组播放责备批评,还有两组分别播放古典音乐和强烈的重金属风格音乐,还有一个对照组什么声音也没有。然而,试验结果表明,不管环境声音是友好还是愤怒,植物的生长似乎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最值得一提的是,在七个温室长达六十天的试验中,记录强烈死亡重金属音乐温室里的植物,反到是生长得最好的。
如果以上实验和结论都真实可靠,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的人品都是可贵可信的,那么真实的赞美和批评与播放的声音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存在意识的有效传递和有效接收。打个比喻就是你的小学老师在课堂上批评有些坏学生上课就是不好好听讲,上课时间总是打瞌睡,但小学老师眼中的那个“坏”学生根本没听到或者不这么认为,那这个批评对那个坏学生就失去了一定功效。而如果我们现在观看了小学老师批评坏学生的视频,也并不会感同身受。
这,恰恰可以证明意识的类力学特征——意识有方向和作用点,同时,我们还可以做出假设,意识并不像我们高中物理所学的力学一样,意识不是线性的。意识力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能够推导出意识存在的,还有二十世纪以来人类最伟大的发现——量子力学。或许,在那里我们可以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