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节课,我们来讨论一个关键的问题:怎样学到真的营销?
反过来说,怎样避免走入营销学习的误区,只有掌握了学习营销的正确思考方式,才能帮助你在纷繁复杂的营销案例与理论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我们常常陷入的营销误区有两个:一是来自对营销的一种污名化理解,总感觉营销就是在做或明或暗的诱骗,变着法子"骗”客户购买;另一个就是觉得学习营销就应该去看市场上各种各样的营销案例,并吸收其中的成功经验。
本节课我先带你破除学习营销的两个误区,再教你学习营销的正确方式,帮你开启营销学习。
1、营销误区一:营销就是想方设法让你购买的骗术
你有没有因为营销手法而冲动消费的经历? 觉得营销就是骗人买东西?其实这是一个大误区。
营销是一个应用导向的学科,评价营销的依据是:是否能够达到满足客户需要并盈利的效果。营销采取的是科学与艺术兼备的方式达成目标。
说它是科学,是因为营销离不开理性的数据分析与实验验证;说它是艺术,是因为营销和人相关,也需要人文关怀和共情的设计。
Target超市的营销实践就将营销的科学和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下面请你观看这段有关Target超市的营销实践视频, 来思考哪些主要是有关科学的、哪些主要是关于艺术的。
通过这个思考,你能够从营销策略成功的背后去发掘其成功的科学和艺术要素,从而帮助你在营销实践中同时考虑两方面的要素,也帮助你了解自己对科学的要素更敏感还是对艺术的要素更有心得。
人生冷暖零售商先知:https://iquanwai.yuque.com/docs/share/35595411-0d4a-4802-9389-968f2af97ec5#%20%E3%80%8ATimesCast%20-%20%E4%BA%BA%E7%94%9F%E5%86%B7%E6%9A%96%E9%9B%B6%E5%94%AE%E5%95%86%E5%85%88%E7%9F%A5%E3%80%8B
如果把这段视频沿着时间线切为前后两段,我想你会认为前一半对顾客进行定量模型分析和介绍预测算法属于营销科学的部分。
而后一半假装不知道顾客特点和相应需要而设计的巧妙营销沟通方案属于营销艺术的部分。
关键在于,营销中只有科学的部分或者只有艺术的部分,都无法取得同样的效果,有效的营销不仅既是艺术又是科学,而且要在实践中做到既有艺术又有科学。
2、营销误区二:多读一些成功营销案例借鉴学习就可以学到营销真知
常有人说,你给我一些前沿的案例,只要多读一些代表现实中最佳实践的营销案例,不就能通过模仿、借鉴,在自己的实践中再现这些营销案例的成功了吗? 其实这是很多人在学习营销时的一个误区。
不了解实践背后真正的道理,那么即使你收集了实践中最优秀的营销案例,你也无法做出最佳的学习和借鉴选择,即无法学习到真的营销。
这里我给你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为什么只学习营销案例无法帮助你学习到真正的营销。
有两个非常著名的营销实践曾被许多人奉为学习营销必备案例,一是Tesco超市根据顾客购物篮的产品组合调整货物的陈列; 二是宜家的货物布局有效促进了顾客的消费。
两种营销实践在各自的领域都很有效,但是却采用了完全相反的方式。
在1990年代中期, 英国的Tesco超市集团就根据顾客每次购买结束时扫描的产品条码和支付记录进行了购物篮分析,他们根据出现在同一个购物篮里面的商品,判断这些商品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否则顾客不会在一次购物过程中同时购买了它们。
识别出这样的互补品关系, 零售商就有了交叉销售(cross selling) 、交叉促销(cross promotion) 的营销机会。
Tesco发现:工作日晚上七点前后的一些购物篮中出现了婴儿纸尿裤其中一些购物篮里面除了婴儿纸尿裤还出现了啤酒。
分析后发现购买者常常是二三十岁的男性,平日下了班回家前,接到太太电话,告知小宝宝的纸尿裤快用完了,让爸爸下班后先去超市买好之后再回家。
纸尿裤是新爸爸们买给宝宝的,而啤酒是新爸爸们买给他们自己的。
于是,Tesco在工作日的六点多钟让店员把一些啤酒摆放在婴儿纸尿裤货架的旁边。实施新的产品陈列策略之后,店铺同期销售额出现了统计显著的增长。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学习到的营销策略是,零售企业要做购物篮分析,然后据此调整产品陈列,把那些同时出现于购物篮中的产品尽可能靠近地摆放。
而宜家(Ikea) 做了购物篮分析的结果则是,找到人们会同时购买的家具、家居商品后,把这些商品摆放得远一些。
顾客需要走更长的路线、穿越更多的展厅才能把商品买齐。在这个过程中,顾客们逛着逛着可能就发现了自己喜欢的其他商品,临时起意,完成不少计划外的购买,带来企业销售额的上升。
如果你看了宜家的案例,你会学习到零售企业要根据购物篮分析的发现而设计商品陈列策略,把顾客可能同时购买的商品放得远一些。
回到课前思考的问题, 你了解了Tesco和宜家的最佳实践, 你究竟把顾客在一次购物历程中同时购买的那些商品靠近些陈列更好还是放远些陈列更好呢?
你可以暂停音频一分钟,好好考虑一下。
不知道你的答案是什么。你可能会说依情况而定, It depends。这个近乎万能的答案虽然经常正确,但其实没有什么用。
因为如果你回答不上来依什么情况而定, 即It depends on what,那么"依情况而定"不过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只看到Tesco和宜家两个干货贴中的一个,从而就把"近策略"或者“远策略"当成了最优的策略,他们没有意识到与之相反的策略也可以对应着最佳实践。
所以,纯粹依赖案例的所谓“实战派学习“常让人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
多数人就是陶醉在这种貌似充实的学习体验中。他们恰恰印证了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的一句话:“知识最大的敌人,并不是无知,而是已经掌握了知识的幻觉(The greatest enemy of knowledge is not ignorance, it is the illusion of knowledge) 。
所以你看,想要学习营销,你需要理性地看待市场上各种营销案例,分析案例背后真正发生作用的原因,提出假设加以验证。
盲目借鉴学习,你很有可能学到无法产生实际作用的假营销。所以多多思考、多多提问,是踏入营销之门的重要技能。
除了营销实践,你还需要思考与验证,才能学习到实践背后的道理并有针对性地在实践中运用。
3、学习营销的思考方式
破除了误区后你可能会问,那么我到底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学习营销呢?
我在这里分享给你一种学习营销的正确思考方式,从而帮助你理解怎么思考It depends on what这个问题。
这种思考方式包括三个步骤,问 “So what" 和"Why“两个问题以及"通过实验检验假设”的一种方法。
第一步:先问第一个问题,So what? 如果我们读到的精彩干货是真理, 那又怎么样呢?
即我们把这个干货拉出来遛一遛,将案例放到另一个场景中看看它是否依然有效。这个问题将帮助我们找到这种实践的制约因素。
比如,如果红星美凯龙刚做完了自己的购物篮分析,识别出了顾客同时会购买的哪些家具、家居产品,既然是同一个行业,那么宜家的案例足够适用了吧,如果红星美凯龙像宜家那样把这些产品放远陈列会提升销售额吗
?
这里我希望你再暂停音频一分钟,思考一下。
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消费者在什么情况下会去一趟红星美凯龙? 大概是买了新房子,或者,家里有个挺大的装修工程。
那么你会按照房间的格局构思一下沙发、茶几、落地灯、电视柜等等分别大致是什么规格、样式,然后怎么放置、组合,最终会在你家客厅里呈现怎样的效果。
如果你来到红星美凯龙被告知,沙发在二楼、茶几在四楼西区、落地灯在四楼东区,而电视柜在马路对面B座的三楼。
需要一同购买的它们被放得真够远的,就是让你不容易地想出来放在一起摆在家里的视觉效果。
那么,同样的问题套用到宜家:一个消费者在什么情况下,要去一趟宜家呢? 几个女生约好了一起周末午饭,饭后再看一场电影。
但合适的电影场次是四点半,要等好几个小时也实在太无聊了。那就午饭后一起去逛一下宜家。
从典型顾客的购物目标出发思考So what这个问题,我们就不难发现来自宜家的最佳实践为什么并不适用于红星美凯龙。显然,宜家案例中的制约因素就是顾客的购物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