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竞之春,但不是电竞剧之春

作者|静安寺小鱿鱼

编辑|美米

Part.1

一连三部电视剧,将电竞推上暑期档最热题材。

从王一博的《陪你到世界之巅》,李现的《亲爱的,热爱的》到杨洋的《全职高手》,电竞在这个夏天为影视圈加了一把火。

前两部剧,拍来拍去都是青春言情的风格。《全职高手》播出过大半,倒是尚未出现男主感情线。粉丝称,终于有一部不谈恋爱的电竞剧了,剧方也这么暗戳戳宣发。

实际上,这三部作品虽然播出时间顺到了一起,却不是同一类型的题材剧,无论是从剧集看,还是从原著作品看,都不太应该放在同一条赛道去比较。

《陪你到世界之巅》改编自南野琳儿的青春言情小说《电竞恋人》,《亲爱的,热爱的》改编自墨宝非宝的青春言情小说《蜜汁炖鱿鱼》,这两部作品可以归为同一类型,是比较典型的晋江女频风。

而《全职高手》改编自蝴蝶蓝的同名小说,连载于起点,在影视化之前,改编自原作的动漫、漫画就已经非常出圈了。尤其是在二次元圈子里,全职一直是个大IP,无论是各大漫展,还是高校的动漫之夜,全职的舞台剧一直都算是重头戏。

一直以来,在网文界都有「男起点,女晋江」的分类,男频文起点较为出色,女频文晋江独占鳌头,基于这种原生土壤属性,《全职》的卖点、受众与《蜜汁炖鱿鱼》是不一样的。

《蜜汁炖鱿鱼》从原作诞生起就是一部披着电竞皮的言情文。所谓电竞不过是个壳,玛丽苏才是骨,至于《电竞恋人》也是如此,仅从名字就能看出原作的真实属性。

但《全职》原作却是一部网游文,更偏群像,讲述的是一个曾经的电竞大神退役后带领一群队友重返王座的故事。

举个例子,《全职》可对应到日式热血漫,主要讲述的是电竞梦想,而《蜜汁炖鱿鱼》和《电竞恋人》可对应的却是日式少女漫,换算到国内影视剧分类上,《亲爱的,热爱的》与《陪你到世界之巅》应该算是偶像剧,而《全职高手》或多或少可以算是职业剧。

Part.2

说到这里,可以回顾一下长久以来国产剧的一个特点,即,对国产剧来说,无论是医疗题材、律政题材,还是体育题材,最终拍出来的效果都十之八九跑向玛丽苏题材。

所谓国产行业剧,看上去是正儿八经搞事业,但实际上男女主都在真情实感搞对象。

从这一点上来说,《全职高手》有了不小的进步,在影视化过程中没有为了迎合观剧大军的口味而魔改撒糖。

但这并不代表《全职高手》没有硬伤。相反,他的硬伤就在于把职业剧拍得太过理想化,导致整个片子十分不接地气,像是把cosplay的舞台剧直接搬到了小荧幕上,而演员,要么全程双手抱臂冰山脸,要么时刻嘴炮输出上演瞳孔震惊。

摸着良心说,《全职高手》的拍摄风格还原了次元世代的热血,从画面、剧情到演员台词颇有几分漫改风,这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了漫迷,还原了原著,但对无原著基础的新观众群体来说,始终弥漫着一股难以言说的尴尬。

这种尴尬不是传统青春剧中扑面而来的画面尬,而是类似热血漫中特有的中二感,是整个剧集气氛的微妙尴尬。

在剧中,无时无刻不充斥着网吧女老板陈果的内心独白,尤其是在为叶修应援那一场戏中,现场派发海报、手幅,被人拒绝后,内心OS场面简直「鹿小葵」上身。

这一点在群像戏中尤其明显,《全职》中的群像戏与《亲爱的》中的群像戏比起来,前者无时无刻不笼罩在一层要积极提高技术,实现电竞梦想的群体狂热中,而后者群像戏拍摄因为放大了生活的细枝末节,表现了电竞队员日常训练状态以及相处模式,使得群像稍接地气,不那么出戏。

事实上,《全职高手》的画风和前几年播出的体育剧《网球王子》画风相似,两相一对比,连尴尬都是同款。

当然,有一说一,《全职》的游戏视觉做得很出色。从观感和流畅度上均达到了当下端游、手游的画面水平,是自各类电竞剧以来,最出色的一部。

同期中的其他两部剧,《陪你到世界之巅》特效确实三毛钱,而《亲爱的》直接放弃特效,码了一溜代码。

就CG而言,全靠同行衬托这句话不无道理。

Part.3

若论电竞剧如何,自然离不开其母体—电竞产业。

真实的电竞是什么样的?荣耀、梦想、热血,亦或是被误解与污名化?

其实,随着主流社会对电子竞技偏见的日渐消弭,电竞在现实世界远没有这么二元对立了。

比起2011年连一线战队CCM都面临解散的窘境,如今的电竞产业既被资本看好,也受粉丝追捧。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17年中国电竞行业整体规模达到706亿元,2020年预计市场规模达到1353亿元。

但另一方面,招商证券的报告显示,2018年电竞联赛和俱乐部收入达到11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规模,仅占整个电竞市场的1.3%。

这个比重,远低于传统体育赛事收入占整个体育市场的比重。

电竞产业在中国发展了近20年,虽然对大多数人来说,职业化的电竞团队依然神秘,但在大众视域里,这确实是一项冉冉升起的新兴产业,与之相应的,是越加规范化的电竞团队,也是更加残酷的电竞生态。

电竞的本质是竞技体育,它与其他运动项目一样,对运动者协调性、反映速度、团队意识以及毅力都有着量化标准。

尽管在众多人眼中,电竞是个英雄不问出处、实现阶层快速跨越的行业,但是实际上,能登上领奖台,站在聚光灯下挥舞荣耀的人少之又少,尤其是整个行业连选手更迭系统都还没有成型,一个普通玩家能凭借爱好杀到第几回合?

至于影视剧中随处可见的退役后重来,只能说,电竞毕竟不是娱乐圈,息影后可随时复出,它是一项十分强调对抗性的特殊体育项目,因缘际会错过巅峰时段的人,大多不会上演王者归来,更多的人都是空余恨而已。

所以,真实的电竞世界有被编剧们,或者是作者们描绘出来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文本作品在起笔的那一刻起就对现实进行了阉割,更何况是网文作品,本质就是快消文化下的产物,是极度悦己的内容。

这些内容产出者对真实的电竞生态大多一知半解,就算真实了解了,基于受众重口味,也不可能写出一部「电竞谈网录」来。

在快消文化下的内容,往往以短平快为主,让观众老爷看得爽,氪得甜最重要。这些文本作品与影视作品一向与快消文化下受众的喜好密切相关。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作者们给你看的,是你想看的东西,而不是你应该看的。

从原作者眼中的电竞到原作者笔下的电竞,真实性折扣一层,再到影视化后,又是一重包装。

很明显,IP基础决定了影视化作品的格局和高度。所以,无论是在《全职》还是《陪你到世界之巅》,更或是《亲爱的》中,我们都看不到关于真实电竞的全貌,仅能从只言片语里管中窥豹。

Part.4

从这个层面来说,国内仍然没有一部纯粹的电竞剧。

甚至,连观众都不是纯粹的。

你能说《爱情魔发师》还原了洗剪吹行业吗?不能说没有,那他能算是职业剧么,显然不能。

非要较真,也只能说它还原了洗剪吹20%的真实,所以,那些号称还原电竞热血梦想的影视作品自然也打了个折。

再者,在当下的电竞剧中,涉及游戏几乎都是虚拟游戏,这就削弱了真实电竞粉丝的观剧欲望。一般来说,电竞粉对电竞的热爱往往是因为一款游戏而连带喜欢某个战队,进而关注相应领域里的某些角色,情感载体游戏都被架空后,能有几个电竞粉会萌生观剧欲望。

似乎,电竞文、电竞剧的受众是不是那一拨电竞粉丝都有待求证。

另一方面,影视剧观众与游戏玩家有重叠交叉,但也有很大区别。当下电竞剧的魔幻之处就在于他既不像游戏改编电影《刺客信条》《魔兽》那样遵循游戏内核而吸引核心玩家,又不像真正的职业剧折射行业生态,反映众生百相,反而以一种被放大的价值观,或是虚构的爱情故事去吸引外行看热闹,内行看笑料。

这样中空架构的影视,近年来迭出,短期来看对影视行业数据利好,但长远来看,在留存价值上存疑。

近两年,国内影视行业的IP改编热一直未消退,但流于资本市场赚快钱的本性,对IP往往是榨干最后一丝使用价值。而原著粉一向是最结实的韭菜,影视化之前,口口声声拒绝,等到真正播出,能够忍住的真不多,改得好,满口称赞,改不得好,含着眼泪也看完了。

对于剧方来说,比起毫无出处的作品,有人气基础的IP可是自带资源的。至少,IP改编可以保证收割原著粉,如果作品稍微有那么一些独到之处,就能引来原著粉之外的路人粉,何乐而不为。

话说回来,电竞题材有特殊性,创作门槛较高,情节发展在游戏世界与真实世界里双向延伸,特效技术又相当烧钱,太写实难具观赏性,凡此种种,都足以构成影视化的壁垒。

但不可否认的是,电竞与文娱作品的互动,不仅有为电竞正名的意味,还可能因此催生一批电竞从业者和爱好者,到底还是出圈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电竞之春,但不是电竞剧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