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组织建设与班级制度管理——《班级管理原理与方法》摘录与感想

班级管理原理与方法

李明敏 李渭侠

70个想法

第一节 班级组织建设概述

>> 但是这个组织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组织,则需要在组织架构、制度规范和组织精神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建设。

>> 对班级组织管理的过程,正是其建设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班级管理就是组织建设,组织建设就是班级管理。

>> 建构主义认为,儿童(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

>> 向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教育,把个人需求、兴趣、愿望升华为符合社会期望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使学生成为热爱祖国、造福人民的公民。

第二节 班级组织机构的建设

>> 班委会产生的方式因年级不同而不同,低年级往往由班主任任命或在班主任指导下民主选举产生;年级越高,班主任一般会更加重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扬民主原则,如通过竞选产生等。

>> 在小学,与班委会平行并列的班级组织是班级少先队组织。

>> 少先队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和领导的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

>> 班级少先队组织的核心是中队委,设中队长一人,中队委若干人,下又分设若干活动小队,每小队设正副小队长各一人。

>> 如魏书生老师任班主任时,除了设立“常务班长”外,还设立“值周班长”和“值日班长”,为了实现“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做”的理念,设置了“花长”(养花负责人)、“鱼长”(养鱼负责人)、“炉长”(生火炉负责人)等。

>> 有的班主任提出改变干部终身制,让学生自选服务岗位,实行岗位责任制等。这种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因人、因地、因时、因事设立班级组织机构的做法也是值得借鉴的。

>> 班级组织机构的运行模式主要有控制型、民主型、综合型三种。

>> 实践证明,班级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班级奋斗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

>> 具备担任班干部的基本素质。班干部应是学生中的优秀分子,要有正直、诚实等良好的品行,热爱集体,关心同学,愿意为同学服务。班干部不仅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班主任负责,对同学负责。因此,一名合格的班干部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班干部不是官,而是公仆,是不给报酬、免费为同学服务的,这种服务的回报就是同学的信赖和自身能力的提高,所以当班干部就要有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的牺牲精神。就要牺牲一些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来为大家服务,甚至会比普通同学受更多的委屈,承担更多的压力。

>> (2)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成绩。

>> (3)要有一定的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

>> (4)要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 任命制。即由班主任推荐和任命班干部。在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和高中一年级等新班,许多班主任会采取任命班干部这种形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班主任的意志得到充分体现;有利于树立班主任在班集体中的权威;有利于班集体活动计划的落实。不足之处是:学生的主体性不易得到发挥;容易造成干部“终身制”;容易形成干部和学生之间的情感隔阂。[6]

>> 对于班干部的产生方式,一般而言,在班级刚刚组建的时候,班干部大都由班主任老师指定临时负责,即以教师任命方式产生,随着班级的逐步发展,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越来越多,班级成员之间已彼此熟悉,班级干部的产生就要走民主选举的程序了。可采取集体选举制、毛遂自荐制、学生推举制、全体轮岗制等各种方式。在选举中,班主任要注意采用民主选举方法,尊重大多数学生的意愿,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切忌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这样建立起的班委会,群众基础好,富有责任感,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若班主任引导得当,便能很快形成坚强的班级核心。

>> 1.关心与指导相结合

>> 班主任在指导班干部的过程中,要着重向他们进行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的思想教育,既要纠正“当干部吃亏”的想法,教育他们“能受委屈才是强者”,[8]又要纠正“当干部脸面有光”的“官本位”想法,以加强他们的工作责任感,促使他们积极开展工作。

>> 班主任要改变传统的由班主任一手包办的“保姆式”管理、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警察式”管理以及两眼紧盯着学生是否犯规的“裁判式”的班级管理模式,大胆启用班级管理的骨干力量——班干部,让他们成为协助班主任进行班集体建设的得力助手。

>> 班主任要放手把班干部推到班级活动的第一线,培养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让他们独立组织、设计和主持全班的集体活动,使其在活动中显露才华,培养热情,增长才干。

第三节 班集体建设

>> 从班级到组织的阶段,形成稳定的组织阶段和组织发展的高级阶段——集体阶段,即班级组织建设的目的和归宿就是形成班集体。

>> 群体则是组织的基本组成部分,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方式结合在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个人以上的人群。

>>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 班集体是指经过以班主任为主的各种教育力量的培养和引导而形成的具有正确的奋斗方向、坚强的领导核心与骨干力量,以及良好的纪律、舆论和班风的高层次的班级群体。

>> 因此,班级不等于班集体,班级只是一个有组织的学生的正式群体,而班集体则是班级群体的高级形式。班级与班集体在社会性质上有着根本性的区别。

>> 班集体具有以下特征。1.共同的奋斗目标

>> 2.健全的组织机构

>> 3.良好的人际关系

>> 4.正确的班集体舆论

>> 5.高度的凝聚力

>> 由此,把班级组织建设成为班集体对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意义重大。“组织和培养健全的班集体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使班集体德育工作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

>> 集体生活是儿童、青少年群体性的要求,是他们生活、学习、劳动、相互交往的需要。健全的班集体又是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转化和教育学业不良、思想品德后进的个别学生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条件。

>> 这个时候的班级是一个松散的群体,班级成员多数互不熟识,缺乏认同,没有认同的目标和行为方式,也缺乏组织的协调,成员在组织活动中应当怎样联系,都还没有确定。

>> 班级骨干核心还没有出现,大多数活动由班主任直接参与指挥;只有外在的纪律、规范要求,基本处在“他律”阶段,班级成员各有各的心思,整个班级处于松散状态。

>> 当班内的各种组织机构已经建立并完善起来,班干部便在班主任引导下开始发挥组织管理作用,班级有了比较明确的奋斗目标,有了被认同的规范,成员之间相互认同、角色清晰、行动较协调,各项工作逐步能比较顺利地开展起来。这时处于松散群体状态的班级就建设成为了一个组织,班级于是就成了有组织的群体。

>> (三)从稳定的组织到班集体

>> 班级组织的发展还有它的高级状态——班集体,班集体的形成能使班级组织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班级组织目标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

>> 有些活动即使班主任不亲临现场,也能由班干部组织起来。班级纪律稳定,没有人扰乱课堂,正确的舆论占上风,良好的班风开始形成。

>> 学生对班级感到满意,产生“我们班不错”“我们班好”的心理感受,并有了希望超越别的班级的心理。

>> 班级到了形成班集体阶段,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主要是结合学校发展规划,指导班干部全面完成班级管理工作并不断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并努力使核心、骨干力量扩大;巩固优良的班风并使之形成传统;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更多地在年级和学校发挥榜样作用;引导班集体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创建班集体特色和品牌。

>> 三 班集体的建设策略

>> (一)培养集体意识

>> 1.明确奋斗目标

>> 2.培养学生自主精神

>> (二)形成班集体领导核心

>> 班干部和学生中的积极分子在建设班集体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班级的先进力量,是推动班集体发展的动力。

>> 1.提高班干部队伍的素质

>> 2.充分发挥班干部队伍的作用

>> (三)健全规章制度

>> 1.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

>> 2.规章制度的认知与内化

>> 3.规章制度的落实与检查

>> “破窗理论”告诉我们,任何行为或细节对人都有暗示作用,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对任何细节所产生的暗示作用给予充分的重视。

>>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学生在学校该穿着校服上课”是学校的一项规定,可是有一天,某学生没有穿校服上课,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处理且从其他人那里得到一种默许的宽容,另一个学生就会想:“有人没穿校服了,明天我也不穿”。渐渐就会有一小批人不穿校服上课,进而发展到一大批人不穿校服上课,最后“学生穿着校服上课”的规定也就不再成为规定了,就会出现

>> “有制度不依,执行制度不严,违反制度无所谓”的现象,于是制度的执行力严重下降,班级管理混乱也成为必然。[15]

>> 破窗理论”在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中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破窗理论”给班级管理的启示:班主任必须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碎的窗户玻璃”。

>> 1.引导学生学会交往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认知、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学会生存”是教育的四大支柱。

>> 2.培养学生共同的心理倾向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 3.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

>> (五)形成集体荣誉感1.培养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 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会使班级中该肯定的言行得到肯定和发扬,该否定的得到否定和批评,使班上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从而对学生起到感染、熏陶和约束作用,有利于培养健康进取的良好班风,对集体是一种“凝聚剂”,同时也是衡量班集体形成和巩固的标准。

>>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 儿童、青少年活泼好动,单纯的课堂学习会使他们觉得单调乏味,组织好适当的班级活动,一方面能锻炼学生的活动能力,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另一方面能增进学生的友谊和团结,有利于建立蓬勃向上的班集体氛围。

>> 开展班级活动,班主任要注重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使其感受到集体荣誉与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从而齐心协力为班集体争光。

>> 同时班级活动也不能平淡随意,应群策群力,有创新精神,在思考上下功夫,这样的班级活动才能有号召力,才能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也才能真正反映出良好班集体的精神面貌。

>> 让班级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班级建设的理论与实务》

>> 李冰:《“破窗理论”与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原理与方法

李明敏 李渭侠

28个想法


第四章 班级制度管理


>> 如美国当代著名优秀教师罗恩·克拉克(Ron Clark),从1995年起开始从事教师工作,曾在美国的很多“问题学校”任教。他是一位风趣幽默的“麻辣教师”,不仅“征服”了一群又一群调皮捣蛋的“问题学生”,而且还在短时间内把他们调教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用的绝招就是55条班规。


想看

>这55条班规抓住教育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不仅仅将注意力放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且更加注重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2001年,年仅28岁的罗恩·克拉克就荣获了美国最佳教师奖,他和他的学生还曾经受到过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及其夫人的接见,美国著名主持人奥普拉称之为“创造奇迹的男人”。罗恩·克拉克的教学经验被多次录制成广播和电视节目在全美播出,受到了广大教师、家长和孩子们的热烈欢迎。


>> 这55条班规抓住教育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不仅仅将注意力放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且更加注重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2001年,年仅28岁的罗恩·克拉克就荣获了美国最佳教师奖,他和他的学生还曾经受到过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及其夫人的接见,美国著名主持人奥普拉称之为“创造奇迹的男人”。罗恩·克拉克的教学经验被多次录制成广播和电视节目在全美播出,受到了广大教师、家长和孩子们的热烈欢迎。


第二节 班级制度管理的类型


>> 规章制度的制定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重要的是在管理过程中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否则,制度的常规管理意义也将丧失。


>> 另外,在制度管理的过程中,还要把原则性、灵活性结合起来,才能处理好各种特殊情况,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 “柔性管理”。《孙子兵法》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作为一种学生教育和管理的辅助手段,非常规制度管理即“柔性管理”,注重从内心深处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和成才渴望。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管理,通过制度和环境的相辅相成,达到育人于无形的目的。当今班级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其本质就是将制度化管理和非制度化管理有机结合。若缺乏这种结合,可能会给管理目标实现带来阻碍,


>> 常规管理的优点是规范严整,收效较快,可操作性强,但灵活性、创造性和学生参与自我教育的程度差些。


>> 因此在运用常规管理策略时,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要实行动态管理,根据班级情况变化及时调整规章制度的内容和执行方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二是使制度管理策略和其他管理策略结合起来,大胆试验,创新经验,使管理水平提高到新阶段。三是坚持以思想教育为主,培养自觉纪律,不能用规章制度代替思想教育工作。四是要提高学生参与管理的程度,培养自我教育能力。


>> 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刚性的制度,而柔性管理则是刚性制度管理的“升华”。要想使班级的刚性管理更加深入地实施,一定的柔性管理是不可或缺的,将二者有机地结合才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最佳形式。[4]


第三节 班级制度的建立过程


>> 班级制度简称为班规。


>> 一 教师预先提出草案


>> 二 师生共同讨论决定


>> 班级规则的建立,学生要参与到什么样的程度,并没有绝对的标准。


听故事,萨摩品格养成丛书

>然而在实际的班级运作过程中,班主任并没有那么多时间让学生经过一场混乱、无序后,再让学生自己感受班规制定的重要性。


>> 然而在实际的班级运作过程中,班主任并没有那么多时间让学生经过一场混乱、无序后,再让学生自己感受班规制定的重要性。让学生多参与自己的事务,才能学到民主、自治,并更愿意遵守这些规则,因此能够充分讨论什么是最好的。至于学生参与和决定的程度,需配合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程度而做调整。


>> 优秀是教出来的: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


>> 教师虽然已知班规建立的重要性,但可能会以为班规制定后,学生就已充分了解,剩下的只是学生愿不愿意遵守了,其实并不尽然


>> 不教而杀谓之虐


利用班会让学生思考和解决冲突。

>班规的调整和修改最好的时机是班会。班会是训练学生自治能力和关心公共事务的最佳时机,葛塞柯(F.Gathercoal)提出的司法慎思型纪律理论,孔恩(A.Kohn)的超越班级管理理论,尼尔森(J.Nelsen)等人提出的正向常规理论,费朗(T.W.Phelan)及史卡勒(S.J.Schonour)的神奇1-2-3理论都提到利用班会让学生思考和解决冲突。


>> 班规的调整和修改最好的时机是班会。班会是训练学生自治能力和关心公共事务的最佳时机,葛塞柯(F.Gathercoal)提出的司法慎思型纪律理论,孔恩(A.Kohn)的超越班级管理理论,尼尔森(J.Nelsen)等人提出的正向常规理论,费朗(T.W.Phelan)及史卡勒(S.J.Schonour)的神奇1-2-3理论都提到利用班会让学生思考和解决冲突。


第四节 班规建立应注意的问题


>> 如魏书生管理的班级,确立班会就是班级的“立法”机构,同时也是最高决策机构。班级各项制度的订立,较大事情的决策,都要通过班会集体讨论后,大家做出决定。班会做出的决定,班主任、班委会、班干部都要贯彻执行。


>> 四 突出原则性和可操作性


>> 如此繁复的计算,反而让教师花很多时间在这上面,从而占用了准备教材、制作教学媒体、设计教学活动、关心学生表现等更重要的任务,因此切勿将规则制定得过于繁复,避免倒果为因、舍本逐末。


>> 曾经有位教师以学生可选择座位作诱因,对学生遵守或违反班规情形记分,虽然学生都很重视选择座位的特权,在意自己是否遵守规定或违规,但是繁复的行为判定和分数计算,反而使教师疲于奔命,而学生不但不觉得公平,更把心思放到记分而非课业和行为培养上,造成了舍本逐末之憾。


>> 要尊重他人和自己”


>> 的自然法则


>> 所以制定大的原则容易使学生了解班规制定的原因,而更愿意去遵守。


>> 五 寻求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你可能感兴趣的:(班级组织建设与班级制度管理——《班级管理原理与方法》摘录与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