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Gay Genius Week5 Book Review

I. Summary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II. Thoughts

整体来说,The Gay Genius读起来要比11月的On Writing Well难度更大一些,除了书本身的用词、句式更加复杂了一些,另一个原因是这本书一开始并不太符合我的心理预期。一开始,在对《苏东坡传》知之甚少的时候,我以为这本书可能是立足于史实与详细考证的非学术著作,毕竟关于苏东坡的文献资料数量异常庞大,研究者称之为“苏海”。而实际上,这本纪传体的著作更像是关于苏东坡的散文。从目录上看,章节布局显然是按照时间划分的,但在具体的内容上却并不那么严谨,比如关于王安石的经历与变法改革,跨越了两个章节。这样的安排虽然也有一定道理,但在阅读的时候总感觉有些累赘。

其次,这本书并不是苏轼的客观传记,也并非严肃的文学研究,林语堂在序言中已经说明,他笔下的苏东坡是他心目中的“苏东坡”,带有明显的个人化特征。甚至可以说,他对苏东坡的理解本身就掺杂着自己的情感,他为苏东坡作传,也是在为自己心中的理想人格化身作传。带着这样的“粉丝滤镜”去筛选文献,自然会损失一部分的可靠性。

因此,从古代文学研究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无疑是有些让人头疼的,林语堂先生的行文太过飘逸纵横,美则美矣,然而有损其“信”。碰巧在去年上半年时,有位好友需要写关于苏轼的paper,偶然聊起来听他提到这本书,我曾说确实不能用作参考文献。但实际上,那时还是有些心虚的,毕竟没有仔细读过就妄下定论。现在看来,的确如此,虽说这本书大部分遵照了史实,但问题在于太过主观,不具备作为文献的客观性。

林语堂先生无疑是真爱苏东坡无疑,字里行间显而易见,而这也恰恰使我想到一个问题,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热爱显然就是动力;但对于文学研究者而言,“热爱”确实学术研究的阻碍。热情是学术研究的精神驱动力,但过度的热爱则会造成偏见。因为喜爱某个人某类作品,在研究中不自觉地拔高他们的文学价值,而实际上,这种“拔高”恰恰是与文学史相违背的。文学是感性的,而史学需要理性,因而文学史的研究感性的共情与理性的评判如同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你可能感兴趣的:(The Gay Genius Week5 Book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