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移默化的悄然改变

感谢各位老师专业的引领,感谢各位群友温暖的陪伴。站在这个众目睽睽的舞台上,内心充满忐忑。我知道群里有许多专家与高手,面对各位达人,普通又普通的我,说些什么呢,就讲述我的学习经历吧。我的讲述共分为三个部分。

一、起伏中有幸结缘幸福双翼

我是70后,二宝妈,生活在一个物质匮乏的时代,没有丰盛的食物,精神食粮同样匮乏。因此,我的童年是在玩泥巴中度过的,除了教科书,几乎没有什么书本,更没有电脑或手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工作后,我开始阅读教育方面的书籍。结婚后,我发现我读过的书,接触过的教育都是关于学校教育,对于如何带孩子仍然是一头雾水。于是,我开始阅读育儿方面的书籍。大宝九岁时,我赶上了生二胎的末班车,有了二宝。

人们常说,第一个孩子照书养,第二个孩子照猪养。养育第一个孩子,我的确是照着书养的,因为没经验,不懂就学,现学现卖。养二宝时,开始我心想,不管怎么说,咱也是有经验的呀,不用再学习了吧,可当二宝渐渐长大之后,我才发现在大宝身上习得的方法到二宝这儿几乎全部失灵,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我开始相信这样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没学了。”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的我再次开启了学习之旅。

不知不觉大宝进入了青春期。对于青春期出现的巨大变化,我是束手无策。这时我正好阅读到一本书,名叫《不可思议的青少年大脑》,我把此书发送到朋友圈,送给同样需要的朋友们。谁知,这一次不经意的发圈,竟然让我接触到了朋友推送给我的“焦虑妈妈训练营”。

互联网的铺天盖地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情。学习中不断感慨真的是时代不同了,学习方式也变得多样化,变得更加容易起来。儿时,我们没有学习班,现在,有了学习班,可人已中年,一来成人的学习班并不多,二来自己也没有固定的时间。感谢家学的课程,恰好满足了我的学习需求。疯狂学习后,我尝到了甜头,于是正式加入了家学,后来又加入了青春期父母训练营。不过这一切都是背着老公报名的,因为报名前,我和他透漏过,他强烈反对,还提醒我小心网络诈骗。犹豫了一段时间之后我还是顺应了自己的内心,悄悄地报了名。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我报名时的心思,那就是面对充满挑战的青春期大宝,面对性格不同的二宝,面对家庭教育我有太多的困惑,我希望家学课程能让我拨开云雾,看见七彩阳光。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会走得更远。真正地加入后,我发现有了老师的指引和团队的陪伴,和自学就是不一样,专业的指点让我茅塞顿开,紧凑的训练,让我欲罢不能。在这里,每一个枯萎的内心都会被看见,被温暖,最终向阳生长。

我是考拉加猫头鹰,崇尚和平,喜欢问为什么。颖怡老师常说:“因为不了解,所以不理解。”的确,我学习的第一步就想知道原因,了解了原因之后,我才能进入下一步的学习。幸运的是,家学课程不仅告诉了我们为什么,更为我们的行动做好了铺垫。

遇见美好,向美而生。幸福双翼开篇就告诉我们:培养孩子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孩子的终身幸福能力。幸福之窗这个网名伴随我多年了,对于幸福二字我是特别喜欢,因为这正是我多年苦苦追寻的方向。学习了自信心的课程,我知道了自信心不足的背后原因,学会了让人爱不释手的万能钥匙“341”肯定法,以及能力养成四步法。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不再着急,而是高兴的看到他们正走在能力形成的道路上。学习了性格课程,我对于人的理解不再拘泥于表面,而是看到一个立体的人,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尝试着理解背后的原因,练习如何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

二、没有一蹴而就的华丽转身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学习阶段,我也出现过一看到队友的行为马上就会意识到他的不专业性,不由自主地指出他的错误之处,并告诉他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但我的一片好心只换来了反感。后来,记得有一堂课上,老师恰巧讲到了这种方式的不妥。我这才明白,我的出发点就不对,我是想改变对方,我以为我学会了一点知识,就可以把它当做工具,用来提醒对方。没关系,这说明我也是在能力形成的道路上呀,我尝试着给自己打气。

改变初期就像是我人生的断乳期一样,挑战重重,但我咬牙坚持。高老虎的队友和高老虎的二宝让我这个考拉妈妈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极限式的挑战。记得,有一次,我们一家四口去家乡的古镇游玩,二宝渴了,我给他买了一杯当地特色梨汁。当喝了一大半时,他递给了我,我问:“你是不是不喝了,那我喝了?”他没说话,我喝了两口,后来,我又问大宝要不要喝,大宝说要喝,同时我又再次问了二宝:“你是不是不喝了,不喝给哥哥喝了?”二宝还是没有回答,大宝几口就下肚了。我一时没找到垃圾桶,我就把空杯子拿在手里,不一会二宝就问我梨汁呢,我说我刚问你喝不喝,你不说话,我喝了几口,哥哥喝了几口。二宝立刻发作,大哭大喊,不行,你还得给我买个一模一样的。我说:“我们已经离开那家商店很远了,这附近也没有。”我就这样劝说着,可一直不管用。后来离开风景区后,二宝还在哭,老虎爸爸又是吼有是哄可不管用,老虎爸爸受不了了,要再次进入景区去买。我没有同意,我说那家商店挺远的。就这样,二宝哭着闹着一个多小时。才算平复。

我意识到了二宝的虎性之大,也意识到了自己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实,在学习期间,此类的事件是频频发生,常常会出现一地鸡毛的现象。孩子出现哭闹时,队友一再朝我吼,让我打,婆婆也是说不打不行。但不断学习的我已经可以意识到这是传统模式向我发出的挑战,我要想跨过这条横沟的话,必须稳住自己,走在成长的道路上。

一次次的挑战也是一次次的成长。为此,我认真看课,努力践行。加入家学课程近一年来,我践行二百多篇,8万余字。我慢慢理解了老师们苦口婆心的一句话,践行才是真正的学习,只有践行才是知行合一的唯一途径。

想让别人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率先做到吧。于是,我开始大胆地挑战自我。过去,对于老公的粗鲁我一直耿耿于怀,我那理科男老公是一句好话不会讲,讲气人话的水平倒是一流的。对于他的这种行为,我一直希望他能改变,可一直没能实现。现在想起来,对于过去的他我的态度是不屑或是逃避。知识就是力量,学习过之后,我知道了改变自己才是改变别人的唯一途径。我开始从我做起,以身作则。生活中,我频频使用礼貌用语,想尽办法做成我心中期待的文明人,按照课程指示,我带着放大镜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表达出来,我积极寻找机会建立爱的连接。

三、却有潜移默化的悄然改变

正像海英老师说的“没有一蹴而就的华丽转身,却有潜移默化的悄然改变。”加入家学大家庭近一年来,我感受到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喜悦,我的内心更加平和,家庭更加和睦,心态更加坦然。因为学习改变了我的思路,视角不同,看到的世界就会不同。

中华美德,孝道为先。说起来容易,真正地做到知行合一,还是挺难的。记得黄老师讲过一个儿媳和婆婆的故事,以此提醒我们要换个角度思考,我是听一次就会留下感慨与感动的泪水。我也尝试换个角度看婆婆,看家人。面对婆婆,我放下了顾虑,多了几分坦然,我把婆婆真正视作自己的亲人,我们家长里短,聊得不亦乐乎。因为公公和老公根本不爱听婆婆那数来有数去的张家长李家短,只有我是她忠实的听众,对于我的洗耳恭听再加上时不时的提问,婆婆甚是喜欢。常常有朋友问我,”你和婆婆住在一起能方便吗?”我说:“方便呀,都是一家人习惯了,我们互相帮助,我上班时她帮我看孩子,下班时我们还能唠唠嗑,不是很好吗?”我的一个同事问我:“现在你婆婆帮你,将来老了,你还得伺候她。你可想好了,你能做到吗?”我这样回答:“就是现在她不帮我,将来婆婆老了,我也得照样伺候不是,这不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吗?”

我那勤劳又能干的老公面对我的愚钝常常暴跳如雷,以前我常常会被他的怒火点燃,不由自主地站在他的对面和他比赛着燃烧,看看到底是谁的怒火烧的更旺,或者直接逃跑,留下他一个人在那郁闷。现在当不经意间,老公又燃烧时,我和他之间仿佛有个防火墙,我看着他燃烧着自我,我知道他的火势旺,可一时又没有能力扑灭他,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做个倾听者。他义愤填膺的说着,可每句有力的话语,都透不过防火墙,如果波波投射出去都激不起千层浪的话,他自己也会感觉无趣,常常是不了了之。

通过践行,我才发现,我家的高老虎队友的悟性和实操性那是一流的。原来的老公在我心目中是个十足的彪形大汉形象,要让他说声对不起比登天还难,现在常常是妙口生花,什么谢谢,打扰了,辛苦了,常常挂在嘴边,对不起也可以说出口了。如今,他已经真正地变成了我的队友,在孩子面前也会站在我这一边,告诉孩子们,妈妈对孩子们的爱与陪伴。

当我家大宝的青春期刚到来时,我除了忍让,不知还有什么行之有效的方法。学习了之后,我坚持写肯定日记。刚开始时,他根本不看,嘴里还嘟嘟囔囔的数落我。后来,我发现他都是悄悄地看完再还给我。再后来,我把肯定用于口头与日常,他也是默默接受。中考前,孩子成绩起起落落,我不批评他,而是安慰他,给他打气,后来孩子蒸蒸日上,在今年中考中脱颖而出,考上了他理想的学校。现在,放假了,对于上进心极强,行动力又迅速的他,我不担心他的学习,因此我也不过多的要求他,时刻谨记23字口诀。如今,他的肌肉不再紧绷,脸上也常常会出现笑容。我想我要好好利用这短暂的假期,让他蓄能,以便能更好地迎接高中三年的挑战。

以前,对于高老虎的二宝,我这个温和的考拉妈妈常常是手足无措,常被自主意识超强的二宝牵着鼻子走。面对大宝二宝的你争我抢,叽叽歪歪,我是忙的不亦乐乎,终究也是吃力不讨好。通过学习,我慢慢地能够稳住自己,静能生慧,当大宝二宝再次有冲突时,我不再上纲上线,而是给他们自我协调的练习机会。

孩子越小,改变越容易。我刚开始学家学时,我家大宝已经处于青春期,我家二宝刚4岁。虽说大宝的精神方面有改进,但二宝改变的更大。曾经控制欲与自主性超强的二宝如今能够意识到情绪的存在,当别人情绪亮红灯时,他还会提醒我,而且一度霸道的二宝也变得懂事起来,还会关心别人。一次,我骑车带着二宝,刚走几步,我想起来头盔挂在车把上,我停下车,告诉二宝说我忘记了带上头盔了,他也从车后下来,我本想生气地说你下来干啥,可话并没有说出口,因为我突然想到了黄老师讲的一个故事。故事大意是这样的,一个孩子趁着妈妈不在,把书本撕成一个个小纸条,妈妈刚想发火,但没有。而是问了一句:“孩子你这是干什么?”孩子说:“妈妈,我这是给你做面条呀!”妈妈瞬间感动。我们是成人,也许早已忘记了纯真的童心。因此,面对孩子,我们不要急于用大人的固定思维去想当然地推测孩子的想法。我也学着这位妈妈的方式,尝试着问了一句:“孩子,你下车干嘛?”一人一世界,有时候,孩子的想法真的和我们成人不同。二宝居然这样说:“妈妈,我想帮你把头盔上的眼镜拉下来,你不是说小虫子会飞进你眼睛吗?”

就在前几天,我们一家四口去游泳时,我家二宝问我这样一个问题:“妈妈,为什么我和爸爸和哥哥从一个门进去,你自己走另外一个门进去呀?”我说:“因为,妈妈是女性呀。”二宝接着问:“那我们三个人一起,你一个人,你不孤单呢?”听到这样的话,瞬间有一股暖流从心间涌出并一直涌向我的双眼,我稍作平静后回答:“妈妈不孤单,你这么心疼妈妈,妈妈高兴还来不及呢。”

一次分享就是一次美妙的总结,也是一张成长的答卷。我虽愚钝,但我可以嘴角上扬,因为我相信只要坚持学习与践行,我也可以看到七彩阳光。

你可能感兴趣的:(潜移默化的悄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