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

作为和皮亚杰同时代的人,维果茨基对于形成学习和思维的主要动力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他的观点主要集中在文化、社会互动和正式教育对人的认知发展的影响。是的,我们耳熟能详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就是维果斯基的提出来的,他把儿童能独立做的事情和在有帮助的情况下能完成的事情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ZPD)。例如,一名8岁儿童在有帮助的情况下,能解答专门为比他年长4岁儿童设计的问题,那么这名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是4。(《教学中的心理学(上册)》P51-55)

所谓的学习支架,则是教师能为学生提供的有效的“帮助”,包括:提示、建议、检查表、示范、奖励、反馈、认知结构化和提问。Mark Tappan提出了一个四元模型,列出教师可用于优化支架的四个元素,借助这四个元素,帮助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

1.示范所期待的学习行为。儿童可以模仿依靠自己能力无法独立展示的行为、外部示范和模仿等经验,可以激发他们依靠自身的能力表现出这些行为。

2.与学生建立对话。通过问答、解释、师生之间的反馈,儿童对概念、程序、原理的理解变得更加系统化、组织化。与示范一样,这种对话的有效性,至少部分取决于师生之间建立和维持一种关系的责任。在这种关系里,双方都会为了满足对方的需求而做出忠实的努力。

3.练习。练习会加速学生对观察到的、与他人讨论的思维技能的内化。

4.肯定。肯定他人就是通过关注他们在帮助下可以做到什么,从而激发出他们最好的一面,这一过程有助于在师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支持的关系。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我们可能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发展先于学习,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设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但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则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发展和学习或许是在交替进行,有效教学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把握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则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潜力。

学习教育理论必要但无需盲从,先知先贤在形成这些理论的过程中或许有其特定的环境或条件,例如,著名的遗忘曲线,据说是艾宾浩斯只通过观察单个样本发现了这样的规律,写成的研究报告在当时引起强烈反响而流传至今,其科学性有待进一步论证;有些理论或许在过去某个时期完全正确,但却不能适应当下新形势下的儿童发展;无论哪个时代,研究者们大多一力推行自己的主张,个别甚至通过贬低、否定同行或前人的理论强化自身的正确性……这些问题会对我们今天的学习造成困扰。因此,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带着自己的问题、带着自己的思考,在自己的实践中加以运用,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片绿叶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