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释学

关于解释学的一些笔记

解释学循环——是指我们总是在一种前理解之中去解释一个文本,总是在自己的文化氛围,生活习惯以及习俗之中来看待和解释一个经典文本。一方面经典丰富我们的前理解,然后在这种经典的碎片构成的前理解的基础上,我们再反过来去解释经典文本,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海德格尔强调了循环的必要性,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循环。

解释学的三个困境:一、解释循环的困境;二、有无本意的困境;三、本意若存在,是否可知的困境。

今天面临的最大的学术问题,是学术研究缺乏尺度的问题,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研究,什么是有价值的研究,我们不知道怎样去评判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我们甚至不知道怎样去评判正确与否。

下面我们进行一些思考,首先,有没有所谓的终极或者客观的解释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这个问题跟某种所谓的客观性的历史学有关系,也就是说我们能不能最终知道历史的真相?我们是不是只在我们构造的范畴中看到历史,并通过在这样一个历史的视野中构造的这样一个反作用下来理解自身,并通过这样一个理解来决定我们的思维?我们是不是总是这样?

一个基本的解决思路:一、把所谓文本的本意悬置起来,把解释学的问题还原成一系列技术性的问题,在解释文本的过程中你不能犯最基本的技术性错误,你的技术必须是合格的;二、解释的多样性本身是有它非常正面积极和重要的意义,这在于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说所有的时代都不能穷尽它的意义,它对一切世代都可能发生意义,但一切世代的解释都无法穷尽它。只有在这个意义上经典才能永远是鲜活的,才能永远对我们的文化具有根源性的、指导性的、根基性的、根据性的意义。对经典的解释在某种意义上是通过经典获得对自己时代解释的过程。

思想不是技术,思想是对生活的理解和照察的能力,如果那么多深刻的思想家、那么多敏锐的眼光都没有看到的东西,你看到了,而且你很轻易看到了,那你该好好想一想究竟是你的问题还是别人的问题。当你发明一种思想和学术的时候,是你认为全新的古人从未想过的东西,你要留心,你十有八九是发明了一个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垃圾。

创造性就是某种对我们生活发生真实影响力的眼光和感受方式,而这样一种方式,在某意义上,它不可能是全新的。他只要能够给我们当下的生活状况、感知方式带来改变,能够在当下丰富和深刻我们的感知的东西,那都是具有创造力的。在这个意义上,经典的解释是一种“带着镣铐的舞蹈”

解决根源性哲学困境才能成为伟大的经典,言不尽意即是一个,那么这里有三种不同的解决方式:一、《论语》把思想问题还原到、放置到一种语境中,克服了抽象表达的危险,克服了直接谈“性”与“天道”的危险,而总是在不同的环境里,针对不同的人说,而不同的语境就构成了对这样一个终极存在、这样一个形上洞见的指向。你在这样的言说之中,反复的揣摩和思考,也许你最终不能通过语言把这个终极的洞见命题化和概念化,但你在生活中仍能体会到这样一个终极洞见对我们的丰富和对我们的教陈。二、《周易》通过象征和结构的方式来获得;三、《老子》内在结构的空间性解读。

对文本的解读有衡量的标准:一、要自觉地接受文本的约束;二、要充满激情地接受文本内在精神的号召;三、要尽量在你所要解释的文本中寻找具体的解释的策略,尤其以这个文本解释其他文本的策略作为解释该文本的策略。

                                                                                                         ——杨子哲学史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解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