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才女的悲惨人生
省骨干高级教师、国内名校考试专家、知名高中校长、银行世家
北京大学破例为一个学生举行追悼会,央视主持人撒贝宁为其致悼词。
高考状元,寒门才女的人生永远定格在了24岁。
母亲小儿麻痹,并患有乳腺癌;父亲常年多病,几乎丧失劳动力。
她经历了多次休学打工,但最终依然考上了北京大学。
然而,生活并没有因此而放过她。
24岁那年,她死了。
死在了孱弱的父母等待着她反哺的那一刻,死在了壮志未酬的大好年华。
她的命运是悲惨的,但她短暂的一生又是励志的。
因为她,北京大学破天荒的第一次为一个学生举办了追悼会。
因为她,著名主持人撒贝宁含泪为其致悼词,八宝山人民公墓免费为其提供安葬地。
她是张培祥,一个苦了一辈子的女孩。
图片,点击查看大图
张培祥
一百年太久,只争朝夕!
“明天一块零八也好,一块零五也好,总之都卖了!”
母亲的话里有许多辛酸和无奈的意思,我听得出来,但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
我自己心里也很难过,有点想哭。
我想,别让母亲看见了,要哭就躲到被子里哭去吧。
这是曾经感动了亿万中国人的《卖米》中的一小段。
文中的“琼宝”,即是本文的作者张培祥。
《卖米》一文横空出世,赚足了读者的眼泪。
读罢此文,我们并没有感受到作者有丝毫的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我们感受到的是,这就是生活,是真正的生活。
父亲病了,母亲是小儿麻痹症患者。
为了给家里唯一的劳动力父亲筹集医药费,行动不便的母亲不得不叫上了年幼的女儿一起到集市上卖米。
一担八十多斤,一担六十多斤,前后四里路,就靠这对单薄的母女一路忍受着难以负担的重量蹒跚着担往集市贩卖。
然而,因为3分钱的单价,母亲始终舍不得出让手中的大米。
不得已,直至天黑,母女俩不得不将大米原封不动地担了回去。
文章开头的对话,正是母亲和父亲商量着第二天“转战”其他集市卖米的情景。
全文娓娓道来,没有丝毫煽情,但对于读者来说,特别是对于曾经同样是在那种环境中长大的我来说,十足的动人,十足的伤感。
多年后,张培祥把这件小时候经历过的事情写成了文章,荣获了北京大学首届原创文学大赛一等奖,被誉为“可入选小学教材”的佳作。
可惜,张培祥没能出席颁奖典礼。
因为那个时候,她已经离开了这个苦难的人世。
图片,点击查看大图
1979年10月6日,张培祥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市一个风雨飘摇的农户家里。
从出生那天起,张培祥就没有过过一刻的好日子。
母亲自小便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半边瘫痪,干不了重活。
父亲虽然身形高大,但常年的劳作,早已经让他的身体不堪重负。
在本就需要劳动力的农村家庭,一个瘫,一个病,一个幼,这让张培祥的家,比村子里面任何一家人都要穷。
张培祥5岁那年,父母又给她添了一个弟弟。
日子虽然过得穷困,但穷困并不代表苦闷。
张培祥一家,倒也其乐融融地过着冷暖自知的日子。
10岁那年,父亲第一次提出让张培祥停止上学。
老张的意思是,自己是个药罐罐,妻子又是半边瘫,家里实在是没钱供张培祥上学了。
当时,学习成绩处于班级一、二名的张培祥哭着向父亲保证:
我少吃点好不好,我肯定会考上大学的!
然而,父亲到底是没有心软,独自一人出门躲着张培祥哭泣去了。
第二天,张培祥很早就起了床,主动拿起锄头跟在父亲身后出门劳动。
到了上学的时间,张培祥看着同学们三五成群、蹦蹦跳跳从自己身边走过,她突然流出了眼泪,一直目送着同学们离开,直到再也看不见他们的身影。
没过几天,张培祥的姑姑知道了哥哥不让女儿读书的事情,她气冲冲地闯进了哥哥家,在把哥哥大骂了一顿之后,姑姑拉着张培祥去到了学校。
姑姑说:培祥这么小,你不让她上学,今后一辈子怎么办?
但看着哥哥耷拉着脑袋的样子,姑姑又不忍心说得太多,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道:
就让培祥跟着我吧,我供她上学。
图片,点击查看大图
张培祥一家
上学的机会失而复得,张培祥倍加努力。
重新回到学校之后,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刻苦。
小学毕业时,她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当地的重点中学醴陵第一中学。
然而,虽然考上了县里的重点中学,张培祥一家却没有半点喜悦。
不是妈妈不爱女儿,也不是爸爸不疼孩子,只是这个家庭太穷了,他们没有办法为女儿筹集到学费和生活费。
不过,张培祥的父亲到底还是下定了决心,考都考上了,总不可能不去读吧?
于是,张培祥一家节衣缩食,总算供她读完了初中一年级。
然而,学习是一个讲究积累的过程,读完了初一,还有初二、初三呢?
张培祥的父亲坚持不住了,他再次扮演了“恶人”的角色,说服女儿从重点中学醴陵一中转学回到了镇上的中学。
再一次,张培祥的事迹感动了上天,在她转回镇中学不久,在市里教书的堂叔知道了她的事情。
堂叔担心乡下的教学水平把张培祥这颗好苗子给废了,于是他就做通了堂兄的工作,将张培祥接到了自己供职的醴陵四中学习。
在醴陵四中,张培祥除了要全身心地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外,她还得帮助父亲照顾家里。
初中毕业考试即将来临,在那个年代,穷人家的孩子一般都会选择“中师”。
那样的话,十几岁毕业就可以参加工作养家了。
张培祥也不例外,她也决定报考“中专”。
我们知道,这肯定不是她真实的想法。
但是,她也没有办法呀!
好在,张培祥第三次遇到了她生命中的贵人——醴陵四中的校长罗定中。
罗定中得知这个全校成绩数一数二的女生竟然报考了中专以后,硬是把她从中师考场拉了回来,罗校长说:
培祥,以你的成绩,你应该考高中,学费你不用管了,我来想办法。
其时,中专院校已进入末路,远不及以前过硬与吃香。
图片,点击查看大图
上个世纪的中专学生
张培祥参加中考那年,全科总分为740分,她考了727分。
除了语文只考了110分之外,其余每科她都只丢了1分。
毫无悬念的,她如愿升上了高中。
然而,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挑苦命人。
这一次,老张虽然没有反对女儿的学业,但因为他刚刚才经历了一次大手术,张培祥自己不愿意读书了。
即使罗校长一直在资助她的学费,张培祥也没有心思再读下去了。
那天,她悄悄地收拾好了行李,没有告诉任何人,南下打工去了。
罗校长知道此事时,已经是几天之后了,他马不停蹄的赶到了张培祥的家中,心里不禁有些冒火的问道:孩子到底哪里去了?
张培祥的父亲对这位校长充满了感激之情,他从来没有看见过他发这么大的火。
面对罗校长的质问,老张胆战心惊地回复道:大概,大概是在深圳那边。
那个年头,移动电话还只是在香港电影中见过,普通百姓的通讯极为不便。
罗校长要想找到南下打工的张培祥,无异于大海捞针。
就这样,一直过了两个月,罗校长终于辗转找到了张培祥的联系方式。
电话中,罗校长劝张培祥回来读书。
张培祥却说,自己不想回来,只想挣钱养家。
她对校长说:
我也想读书,只是家里的这种情况我再去读书的话,会把我的父母拖死的啊!
电话两头,二人泣不成声。
然而,尽管张培祥铁了心的要在外打工挣钱养家,罗校长还是没有放弃劝说其回校读书。
最后一次,罗校长说:
只要你愿意回来读书,费用一切全免,家里的事情,我们大家一起想办法。
电话那头,泪如雨下的张培祥终于“嗯嗯”着点了点头。
南下深圳四个月后,离高考仅剩一个学期时,张培祥终于回到了学校。
1997年那个暑假,张培祥以株洲地区文科状元的身份被北京大学法律系录取。
这个姑娘创造了奇迹,在停学四个月之后,她竟然考到了全省第五的好成绩。
图片,点击查看大图
右为张培祥
生活不只有诗和远方,还有阳光暴晒下的无可奈何!
苦尽甘来,张培祥的人生终于迎来了曙光。
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除了第一年的学费,她再也没有用过家里一分钱。
她白天坚持勤工俭学,晚上则忘我的学习。
但尽管这样辛苦,姑娘的脸上却始终洋溢着欢笑。
本科四年,她多次获得全优奖学金并顺利的考上了北京大学法学院的研究生。
在同时打着三份工的情况下,酷爱围棋的她还牵头成立了北大围棋社。
而且,她不仅成立校园论坛上的文学名人,还经常被北京电视台邀请去写剧本、做策划。
甚至,张培祥还曾以学生的身份策划和主持了湖南卫视的《新青年》节目。
实际上,从张培祥进入大三开始,远在醴陵市的父母和弟弟就再也没有受过苦了。
她利用自己打工赚来的钱为家里安装了电视、电话、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她还出钱修葺了破旧的老屋,父母的医药费、弟弟的学费生活费等,都是来自于这个时年仅仅二十出头的姑娘。
这样看来,张培祥一家总算是摆脱苦难了。
就连张培祥自己都认为,苦尽甘来,剩下的事情就只有奋斗了。
然而,在老天爷的眼中,你穷心竭力苦苦奋斗而来的幸福,只不过是它不小心睡着的时候一个小小的失误罢了。
当它醒来,它又会想尽千方百计的戏弄你。
2003年,张培祥病了。
等到误认为自己是患上“非典”的她拖延了两个月到医院检查时,张培祥才明白,一切都晚了。
她患上的是白血病。
一个令所有人听来都恐惧无比的“怪病”。
病中,乐观的张培祥写下了那句后世被人反复引用来为自己“躺平”作注解的名句: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张培祥是乐观的,但我们是心痛的。
命运为何会这样无情,偏偏咬着一个人不放?
2003年8月27日,张培祥在网上留下“花谢”两个字后,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是啊,花开花谢,何其短暂!
图片,点击查看大图
2003年9月2日,北京大学在八宝山为张培祥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央视著名主持人撒贝宁特地赶来,为这个法学院的小师妹致悼词。
这是北京大学第一次为一个在校学生举行追悼会。
那天,所有认识张培祥的人都哭了。
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这个一直带着微笑的女孩竟然过得这么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