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家》:看似狗血的剧情,无比真实的笔触


  1.民国的绅士家庭中的三兄弟,觉新,觉民,觉慧。他们都有着一颗向往新时代的心,可最终他们走的路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他们面对爱情的态度,与他们对封建的斗争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文中最大的悲剧人物,觉新,他的爱情亦如他的人生,曾绚烂过,风华正茂过,但终究在封建实例的压迫下灰飞烟灭了。他在封建亲情与新思想中夹缝生存,他的爱情与他的妻子成了他“作揖主义”最大的牺牲品。他的痛苦在于,明明受到了新思想的启蒙,但仍要在孝道的裹挟下,被迫捍卫旧势力的尊严。
  当他第一次放弃为梅表姐斗争,放弃自己的爱情时,他的结果就可以遇见。逼死他妻子瑞钰与梅表姐的既是旧势力,更是他的懦弱。
  正如文章的开头,他在办公室里如饥似渴的吸收新思想,而回到家,又开始听从祖父的安排 这种矛盾与纠结暗示了他悲剧的结局。

  文章中看似最幸福的便是二少爷觉民。他不满大哥的作揖主义,勇于斗争旧势力,成功反抗了包办婚姻。然而这一切的成功与美好,在这个封建大势力中是那么的脆弱。故事的最后没有交代他和琴的未来,如果这时代不变,他们的结局可以预见 。

  他与琴是我文中最喜欢的人物,比起大哥的懦弱,觉民更多了一份勇敢,比起梅表姐的郁结于心,琴更加开朗与坚强。但在那个时代里,自由相恋太难,反抗太难。如果不是觉新暗中的牺牲,与委曲求全,觉民也不会有这表象的胜利。

  祖父的死,就像当时辛亥革命后,清朝的灭亡。大清虽亡,可旧势力仍是那么顽固与强大,祖父虽逝,可觉新三兄弟仍在封建势力的压迫下艰难抗争。


    觉慧,文中最激进的他,也没能勇敢的阻止鸣凤的嫁。

  觉慧经济的无法独立,是他无法勇敢的反抗家庭的一大重要因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正如辛亥革命中的资产阶级,没有足够的经济与军事力量,终走向妥协与软弱的道路。
  觉慧对鸣凤的爱情更像是一种怜悯与爱惜。在觉慧无法反抗沉闷的家的时候,鸣凤就像觉慧所寄托的一种信念与希望。喜欢鸣凤,就像是反抗封建的一种标志。可此时的觉慧,还没能承担这份喜欢带来的责任,他在那晚选择逃避,鸣凤在那晚选择死亡。

2.从文章的手法看,《家》有《红楼》的影子。

  但《家》是以一种更加激情的文字,让人仿佛能感受到主人公的情绪波动。让人随着主人公的哀而哀,喜而喜。可以说我看见的时候,感动哭了。

  在一个沉闷阴暗的大环境中,家是温暖的港湾。但在家的温暖中,不可避免的渗透着旧势力的封建糟粕。

  离开家是一种勇气。

  文章的最后,觉慧用这种勇气,寻找了新思想,开启了属于他的新的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巴金《家》:看似狗血的剧情,无比真实的笔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