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十二法则》第14天 法则十一:不要打扰玩滑板的孩子们:承认现实,反对偏见

摘录于法则十一 相关内容

01、被阻止的不只是玩滑板

能力才能让一个人在最大程度上感到安全。

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想要做的都不是将风险最小化,而是优化风险。

过度保护会让我们败给突如其来的意外和危险事件,错失其中蕴含的机会。

如果你深入读过弗洛伊德、荣格或者他们的先驱尼采等心理学家的书,你就会知道一切事物都有阴暗面。

弗洛伊德深入解读了梦的隐含内容,认为梦通常都在表达某种不恰当的愿望。

荣格则相信社交礼仪中的每一个行为背后都伴随着无意识的邪恶阴影。尼采研究了被他称作“ressentiment”的怨恨是如何驱动公开、虚伪无私行为的:

我看来,人类始终都是要从仇恨与报复中解脱出来的,这种解脱,仿佛一座桥,桥的对面就是最崇高的希望;

这种解脱,也是一道彩虹,绚烂在狂风暴雨之后。

荣格提出了精神分析领域最为犀利的一句名言:

如果你无法理解一个人的行为,那就看看结果,并以此推断动机。

这句话就像一把心理手术刀,虽然并不总是最合适的工具,也有可能在某些时候切得太深或者切错地方,但是在有的情况下它仍然可以带来非常有启示性的结论。

真正想要改善世界的人,通常不会去试图改变别人,至少他们会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当技巧高超、勇敢而又危险的滑板活动被规则所阻止时,我看到的是规则背后阴险的反人类精神。

02、可怕的反人类精神

本小节讲了与好友克里斯同住的故事, 并且对这个人物展开了深入的描述。

最近,我被邀请去附近一个大学做TEDx演讲。在我之前上场的是一位在计算机专业领域十分出色的演讲者,他谈到了人类对地球的威胁。

和克里斯以及许多人一样,他内心深处也充斥着反人类精神。

虽然他没有像我的朋友那样走极端,但是他的身上也散发着同样可怕的气息。

如果这位演讲者知道自己的想法会带来什么后果,他会愿意改变立场吗?

我想会的,但我并不相信他真的会。

也许他会选择拒绝知道,或者他知道,但是不在乎,并且正自愿地朝着相反的方向进发。

03、诞生于偏见的弱势群体

生存是艰难的,直到几十年以前,大多数人都还在被饥饿、疾病等一系列物质与精神上的匮乏所困扰。

人类越来越富有,但是寿命依然有限,没有人生重病的家庭是幸运的少数。

脆弱的人类已经尽力了,我们有理由放自己一马。

人类是非常了不起的生物,既没有同类,也没有任何清晰的极限。

人们今天的成就在几十年前都是无法想象的。

为什么女性想找有工作而且地位更高的伴侣呢?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生育会让她们变得更脆弱,所以她们需要有能力的伴侣来为母婴双方提供必要的支持。

这是非常理性的补偿行为,也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

04、文化源于人类的创造

文化向来都是一种压迫性结构,这是一个根本而普遍存在的现实。

专制的国王是这个现实的象征符号和常见原型。

我们继承的过去是狭隘和过时的,需要被拯救和修补,然后精心地维护管理。

文化在一方面磨掉了我们的棱角,浪费了我们巨大的潜力,但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想法都是由前人所赐,支撑我们生活的高度发达的基础设施也是前人的赠礼,他们给予了我们技术、财富、健康、自由和机遇。

所以,将文化视为纯粹的压迫是一种无知、忘恩负义和危险的做法。

当然,这不是说文化不应该接受批判,我希望本书的内容已经无比清晰地指明这一点了。

对目标的追求能赋予生命持久的意义,那些让生命显得深刻和迷人的情绪几乎都产生于我们朝着理想成功前进的时刻,而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成功的等级之分和结果的差异。

一种不同的解读方式是,男性和女性自古以来都在努力克服贫穷和生存的压力。

05、小心提倡单一因素解释的人

如果抛开乌托邦式的假想社会,只参照历史和现有文化,我们可以看到,在运转良好的社会中,能力而非权力才是决定地位的主要因素。

最能有效预测长期是否成功的人格特质是智力和责任心。

其中,智力由认知能力或智商测试来衡量,而责任心则是由一个人的勤勉和条理性来体现。

有人的确一生都肩负着重担,但事实上每个人都不轻松,尤其是如果还要算上他们的家人的话。

根本问题在于,群体身份可以被细分到个体层面,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而且这种独特是重要的、有意义的。

群体身份可没办法涵盖这种多样性。

06、同情之罪

我的许多女性来访者之所以会在工作和生活上产生困扰,不是因为她们太有攻击性,而是因为她们的攻击性不够强。

这类人通常会展现出更多的宜人性和敏感性等更女性化的人格特质,所以会更有礼貌和同情心,也更容易体验到焦虑和痛苦。

认知行为治疗师将针对这类人的治疗称作自信训练(assertiveness training)。

缺乏攻击性的女性和男性会倾向于将周围的人像小孩子一样对待,并且持续地自我牺牲和过度付出;

他们更为天真,也总认为合作是所有社会关系的基础;他们避免冲突,因而无法直面关系和工作中的问题。

这样的态度显得很高尚,也的确能获得一定的社会认可,但其片面性也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当一个人太迎合他人时会无法维护自己,他会假设别人和自己想法一致,所以会期待相应的回报,却不知道该如何确保这一点。

在得不到回报时,他没法表达不满或者直接索取认可,而这种不平等会激活他性格的阴暗面,使他充满怨恨。

07、观察自己的怨恨

怨恨的产生只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自己被占便宜了,二是自己不愿意承担责任。

哭泣很多时候是因为愤怒,哭泣时是否脸红是个不错的判断标准。

如果你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不为对方的反驳和情绪所动,你就会获得他人的关注甚至是尊重。

你也必须清楚自己期待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并且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我建议你,直接告诉对方你希望他们做什么,而不是指责他们现在或者过去做过的。

可能会觉得“如果他们爱我,就知道应该做什么”,其实这种想法是你的怨恨带来的。

做恶意揣测之前,最好先假设对方是无知的,别人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更何况连你自己都不一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如果你看清了自己想要什么,可能就会发现实现起来也并不容易,而那些压迫你的人并不一定比你聪明,尤其是在你自己的问题上。

直白地提出小而合理的要求,并确保这些要求的实现能够满足你的需要。

这样,你带入对话的就不仅是问题,而是解决方案。

如果一个女性要想变得完整,她就必须获得男性化的自我意识,然后直面这个可怕的世界,这个可怕的世界有时也包括过度保护自己的母亲。

08、未来需要的是坚毅而非软弱

当软弱和无害成为唯一被有意识地接受的美德时,坚毅和支配性就会不知不觉具备一种魅力。

这意味着,当男性被过度要求女性化时,他们就会对严苛的意识越来越感兴趣。

《搏击俱乐部》和《钢铁侠》这类好莱坞热门影片都很好地展现了这一点。

如果男性的气质是健全的,女性就不会偏爱幼稚的男性,而是会与那些能让她们感到旗鼓相当的人在一起。

如果一个女性很坚毅,她就会期待更加坚毅的伴侣;如果一个女性很聪明,她也会希望另一半更聪明。

她们渴望对方拥有她们所不具备的品质。

男性需要变得更坚毅一些,

女性也一样。

存在的美好也许可以

平衡生命中无法消除的痛苦。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十二法则》第14天 法则十一:不要打扰玩滑板的孩子们:承认现实,反对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