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愿清单》读后感

                   

      大家应该都看过《遗愿清单》这部电影,但是我想分享的是纪慈恩写的这本书。

      纪慈恩,这个名字,大家可能都很陌生,她是儿童福利院和临终病房的社会工作者,体验死亡工作坊创始人,乌托邦临终庄园创始人,So China农村产检帮扶计划发起人。她也是我最喜欢的人,有着我最向往的样子。她是我见过活的最通透的人,对很多事情有自己理性又独特的见解。她可以很好的和这个世界和平相处,她又可以真正的做到和而不同。

  《遗愿清单》这本书,是我这两年最喜欢的一本书,里面写了纪慈恩在做临终关怀工作者时的所见所闻,也记录了她自己的感受和生命里遇到的值得珍惜,却又没有足够时间好好珍惜的人。书中有15个陪伴过的临终者的故事,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人走过一生的故事,因为她的独特而显得格外珍贵。临终关怀者,这个职业可能对大部分人来说都很陌生,我也是看过这本书以后才明白这个职业,在我们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生病和死亡是所有人避之不谈的话题,然而,依然有很多病症让现在的医疗科技也束手无策。那么,当生命进入最后一刻时,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态度,有人愤怒,有人惊恐,而临终关怀工作者的主要工作就是给临终者坦然面对最后一刻的勇气。

    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纪慈恩19岁的时候,突然面对好朋友的生离死别,而且需要用自己的签字来同意好朋友的安乐死,亲手断送好友的生命,这种遭遇所造成的冲击,本已是巨大的,而在默默追悼会上,当人说纷纷谴责纪慈恩是凶手时,纪慈恩彻底坍塌了,此后她自我封闭,每天都躲在屋子里,不和任何人打交道,她被确诊为创伤后应激心理障碍。她无法张口说话,无法面对所有人。我无法想象,这对于一个19岁的孩子来说,是怎样毁灭性的打击。书里还有一个故事一直影响着我,一个身患癌症的老人,因为女儿想让她活下去,她一直忍受着肝癌晚期的痛苦,不停的配合化疗。这个老人委婉的向女儿传达自己的感受,她想安静的离开,不想离开之前还要利用所有的勇气和化疗做斗争。可是她的女儿并不能理解母亲的想法,女儿认为她很自私,不愿意给自己活下去的机会,也不愿意给女儿孝顺她的时间。老人为了满足女儿的孝心,她一直化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几年后,她的女儿也得了癌症,开始化疗的时候,她才知道处理母亲事情的时候,多么的愚蠢和错误。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你没有经历过她的痛苦,又怎么能来指责她的不负责任呢?你不知道她经历了什么,又有什么理由来评价?纪慈恩有一个已经去世的女儿,真真。女儿去世以后的好多年,她发了条微博,说整理东西翻到真真的声明,记得那天她哭着回来说同学说她,她不想再去上学了。纪慈恩先是让她哭了很久很久,抱了她很久很久,然后告诉她,他们很讨厌,可这个世界就是有这样讨厌的一面,你不去上学,哪怕在家,邻居还是可能会说你,你走到社会上,也还是有人会盯着你的伤口,所以你能做的就是不再害怕你的伤口,你写一份声明,把你想说的所有一切都写出来。她写的时候,纪慈恩给她班主任打电话请求给她十分钟的时间在班里读这篇声明。纪慈恩告诉她,遗弃和心脏病,这是一生都会贴在你身上的标签,而你要做的就是学会面对它,它很难很痛,但是,这就是你的人生。真真的这份声明,是一个身患重病又被遗弃的孩子的发声,每一个字都像无数根小针扎着我,我去微博找到了这份声明,想读给大家听。

图片发自App

    经历了这些,面对了生死,纪慈恩用这本书告诉我们,要活在当下,什么是当下?当下就是“没有下次”,好好的,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过想过的生活,体验世界的不同。

    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他没有骗你,你吃过的每一个食物,也许你会忘记,但你的健康都会装着。你经历的所有的生命的痕迹,都作数,感受会帮你收着。你委屈过的每一次自己,都无法抹掉,情绪会帮你记着。也许,好好的照顾自己的身体和心灵,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划算的事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遗愿清单》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