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苍润古澹、气格清苍”——临摹清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翬、王原祁)作品有感之二

图文/理智

花鸟图册

-3-

王时敏(1592—1680年),字逊之,号烟客,晚号西庐老人,江苏太仓人。工隶书,善画山水,以元黄公望、倪瓒为宗,又受董其昌影响,融汇了巨然、王蒙等诸家笔墨技法。他极力主张恢复古法,反对自出新意,是清初画坛正统派的领袖,后世称“娄东派”,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合称“四王”,位列“清初四王”之首,在当时有很大影响。

王时敏的山水画多是仿古之作,以摹古为宗旨,学倪云林,学黄子久,学董源,亦学董其昌。他一生以临元画为主,并得董其昌(1555—1636年)亲自指点,受董影响极深。其临古水平之高,令人赞叹。

人有面相之说,画也有画相之法。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一节中提到,五代宋初画家李成的子孙繁多,香火鼎盛,他善于山水画,喜欢画郊野平远旷阔的风景。他的画作山麓地面都是浑厚广阔,上部秀雅,下部饱满,正是后继有人的福相。

画如其人,英国肖像画家雷诺滋曾说:“屋中有画,等于悬挂了一个思想。”所以理智在学习绘画过程中,坚持临摹效仿名家作品,时间久了必然能得其大概,也当努力将笔墨由心而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心胸豁达之相,和福气之相来。

临摹王时敏的画作,设色画作品占比例较大,多用水墨淡彩、浅降山水等技法,因而会搜寻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学习一下。

-4-

中国画的设色,讲“随类赋彩”。“类”是指各别的不同的具体对象,根据具体对象的要求赋以色彩。中国画特别强调类性与固有色,例如宋郭熙说“水色春绿,夏碧、秋青、冬黑” (《林泉高致》),不大注意光线下色彩的复杂变化。山水画的设色,首先要看四时、朝暮明晦的不同,阴阳凹凸的区分,如春天“淡冶如笑,又有早春、暮春之别。 “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初春,自然不同于暮春三月芊芊的草色。

山水的设色,讲求调子。或取一色中的变化,单纯而不单调;或取复杂色处理复杂,或取调和色,统一色调。这是色与色的相和色彩与墨气,融洽为一,色中有墨,墨中有色不使笔墨自为笔墨,色自为色。一团新色,浮于纸墨,就会火气眩目。这是色与墨的相和。与色,要能互增互补,相得益彰,“以色助墨光,以墨显色彩”,不可相碍相掩。“善画者于青绿斑烂而愈见墨彩之腾发,其中又见两者者相依相生的关系。

传统的山水设色,大体可分水墨淡彩、浅绛、青绿、金碧、没骨等几种。

(1)水墨淡彩。是指水墨为主,极少部分着以淡色的画法。如元代王蒙“只以赭石着山水中人面及松皮,或仅用青、绿于苔点树叶,或仅用赭石于小石坡侧等,总之是用色既少而淡。

(水墨山水有荆浩、李成、巨然、范宽、许道宁、米芾等为代表。)

(2)浅绛山水。绛是指暗土红色。浅绛山水即是在水墨勾皴染点的基础上,设以赭石(或加墨)为主,辅以花青、汁绿等的淡彩山水画。最宜画秋景。

(3)青绿山水。青绿山水分小青绿和大青绿两种。小青绿是在水墨淡彩或浅绛色的基础上薄施石青、石绿;大青绿以色为主,墨骨多勾廓,少皴笔(或无皴笔,所谓“空勾无皴”)。(以王希孟、赵伯驹等为代表。)

(4)金碧山水。金碧山水是以大青绿的格式,用泥金勾皴山廓、石纹、坡脚、沙嘴,彩霞以及楼阁、宫室等建筑物。也有以金色笼罩,或檬在树叶上加色点勾(也有用色笔蘸泥金画山,表现初阳入照的,带有没骨的性质),使景色“照耀陆离而明丽,同时得到全部调子的和谐。一般多用于朝暮及晴景,雪景山水施以泥金,更觉冷艳。(以李思训为代表。)

(5)没骨山水。没骨法是指不用墨线勾皴,直接以色彩(或和墨,如以整合赭画树干,这里墨作色用)描绘物象。相传南朝梁张僧繇创没骨山水,唐杨升擅长这种画法。明董其昌,蓝瑛,清王原祁等偶一为之。没骨山水不能追求过多的层次变化,要求明快显豁。

浅绛山水的设色次序,一般是墨骨>赭色>汁绿>花青等点饰而成。画好墨绿,待干透,该用赭色(或赭墨、赭黄,如山石阳面有时用淡赭,有时用赭黄,有明亮之感)的地方,如树的枝干、山石、舟车人物之类,通幅按其阴阳、凹凸、深浅上完,再待干,树叶,草坡等,多少用以汁绿或花青。天、水、云、烟,则以墨或墨青、墨绿染,最后用汁绿等点苔、勾草或再加勾皴。

浅绛山水主要用的是赭石,花青、藤黄三色加上墨,再合面用之,可以有深浅赭色、浅墨、浅黄、深浅花青、深浅墨青、深浅汁绿(老绿、苦绿)等的变化,如果再加上胭脂、朱縹的淡色、石绿浅色,已可“用之无尽”了。

要薄施,矿质色要薄薄的上去,数层渐加。一铺不足,干后轻轻的罩一层淡矾水,使其固定,再加一铺。这样就色匀,没有痕迹,而且松秀而深厚。切忌一下子浓堆上去。浓堆难免滞腻,效果反而浮薄。所以古人说“凡着重色,皆须分作数层”,“凡极浓翠处宜层层傅上,不可贪省漫堆”。

理论上的设色次序,已简单介绍完毕,在实操中,我还是会先读画,找出画幅中的重点区域,重点色调,根据临摹作品体现出来的各种轻重不同的笔法,用淡灰色,淡墨色,或者淡赭石、淡土黄+肉色、浅绿色+深绿等调制出的单一颜色,把作品中平远、迂回、盘旋、汹涌、激撞、跳跃,以及水波滟荡的画境气氛,勾勒出一个大致的轮廓。

再用狼毫毛笔饱色铺上局部分区中的某种淡淡底色,随后锁定住一幅画的画眼,先难后易,精心勾线、湿墨渲染、待干透、再铺色,再复勾,各个击破。

画中的群峰、山岩、茂林、楼阁、长桥、村舍、茅亭、渔舟、远帆等景物,用自我读画时理解的墨色变化,有层层加皴、加染的“积墨法”,加“蘸墨法”(先蘸淡墨,后在笔尖蘸浓墨,依次画去,墨色由浓渐浅,由湿渐枯,变化无常),加“破墨法”(以墨破水,以水破墨,以浓破淡,以淡破浓,使墨色苍润,灵动而鲜活)等等技法,就可以营造出来一幅清净旷远的湖光山色了。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起,你读画时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

时至今日,理智已临摹完成了沈周(40幅)、蓝瑛(40幅)、弘仁(100幅)、清四王(99幅)、董其昌(22幅)等八位名人的画作约300幅,拿出一幅画,要怎样读好这幅画儿呢?请容我在后面结合绘画作品,慢慢讲出来。

(未完待续………)

2021年11月30日

草图


草图


草图局部


草图局部

你可能感兴趣的:(二、“苍润古澹、气格清苍”——临摹清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翬、王原祁)作品有感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