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孩子“合群”很简单,家长先要理解合作的要义

一位朋友来跟我抱怨,为什么我的孩子就不爱合作呢?什么都自己一个人

一个人玩游戏、一个人画画,别的小朋友一起搭积木的时候,他就在旁边傻傻地看着。

这样下去,还怎样在社会上生存?要知道,团结就是力量啊!

我不禁哑然失笑,这位朋友在公司是一个资深的HR,擅长各种团队建设,偏偏到了自己孩子这里,没有了主意。

我安慰她别急。合作啊,其实,一点也不难。

在解决孩子不爱合作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合作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从这个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合作不是强制性的,而是个体自发的行为。

而这种个体的自发性行为需要以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利益)为前提。

也就是说,当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出现的时候,才有可能触发宝宝合作的内在驱动力。

只有当宝宝想合作的时候,他才有可能进行合作。

当然,并不是有了“我想”就能迅速地变成“我有”,毕竟,在合作中还需要同伴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这都是需要一些方法的。

所以说,宝宝为什么不合作?我想原因无外乎有两点,一是不懂,二是不会

解决好这两个问题,让宝宝爱上合作,就变得简单起来了。

01、不懂合作

所谓不懂,也就是说宝宝还没有意识到世间还有“合作”这样的事情。

幼儿在早期的时候,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能理解“你的”和“我的”的真正意思,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能很好地理解别人,与同伴之前不存在“共同的目标”。

所以,就无法构成合作的基础。美国学者帕顿(1932)曾提出,儿童的合作-互动游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并会出现如下几个类型:

1.无所事事,即幼儿缺乏目标,东游西逛,注视碰巧引起兴趣的事。

2.旁观,即大部分都在观看他人游戏,偶有交谈,但行为上并不介入。

3.独自游戏,即幼儿在交谈距离之内的伙伴旁边专注地玩与伙伴不同的玩具,不交谈,也不接近。

4.平行游戏,即幼儿玩着和附近伙伴相同或想尽的玩具,但各玩各的。

5 .协同游戏,即幼儿在一起玩,有一起玩的共同意识,但相互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与配合,缺乏共同的计划和组织。

6.合作游戏,即幼儿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游戏。

所以,像朋友家的孩子这种经常一个人玩、看着别人玩的情况,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年龄的因素。

他们家的宝宝3岁半,正处于平行游戏的阶段,还没有与人进行合作的意识呢!

这个时候,家长不要着急,除了耐心等待之外,可以带着宝宝们玩一些合作的游戏,比如丢手绢、翻绳等,增加宝宝们进行协同游戏和合作的意愿。

02、不会合作

有些宝宝因为家长宠溺、接触人群少等原因,虽然有跟别的宝宝共同游戏的欲望,但是却缺少相应的技能。

这时,就需要家长们配合,来增加宝宝的合作欲望、提高宝宝合作技巧了。

对宝宝来说,身教才能言传。家长在家里面可以通过树立榜样、与宝宝共同游戏等方法,让宝宝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学习合作的方法。例如:

(1)父母在家做事的时候,就可以和宝宝采取分工合作、互相配合的方式来进行。

如,爸爸择菜、宝宝和妈妈洗菜;爸爸切菜、妈妈炒菜;妈妈炒好菜、宝宝帮忙拿碗筷、爸爸帮忙负责把饭菜端上桌等等,来增加幼儿合作的经验。

(2)父母在与宝宝一起游戏的时候,可以制造一些合作的机会。

如爸爸在和宝宝一起搭积木的时候,可以选择面对面或者肩并肩的搭建姿势。积木材料在各自的身边,但各自都缺少某个形状的积木。在搭建过程中,爸爸询问宝宝如下问题:“你那里有长方形的积木吗?能帮我递过来吗?” “你需不需要三角形的积木?我这里有好多,我递给你吧!”“你觉得接下来应该怎样搭?我应该做什么?”等等,帮助宝宝逐渐学会合作的方法和策略。

(3)父母和宝宝还可以在家玩一些合作性强的游戏。

例如两人三足、运球传球、跳兔子舞等等。游戏之后,家长要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及时的肯定。“今天你跟爸爸配合的真好!”“你跟妈妈在玩的时候能商量着来,还想出了好方法,真是太厉害了!”等等,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想让孩子“合群”很简单,家长先要理解合作的要义)